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虽然大大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工业生产会产生许多危险废物,这些危险废物不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更可能引起一系列安全事故,所以,如何有效处理处置工业危险废物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传统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技术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实际治理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开始在该领域中崭露头角,其中,等离子体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工业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本文主要针对等离子体技术在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 标签: 等离子体技术 工业危险废物 废物处置
  • 简介:采用离子色谱技术(IC)对光催化氧化降解偶氮染料生成小分子羧酸和无机阴离子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偶氮染料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小分子羧酸(甲酸、乙酸、草酸、乳酸、丁二酸、苹果酸)和无机阴离子(SO4^2-、Cl-、NO3-)为目标化合物,采用DionexIonPacAS23色谱柱,KOH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在等度淋洗和梯度淋洗两种方式下实现了上述9种物质的分离和测定,各待测物在0.125~32.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运用建立的IC分析方法对典型偶氮染料甲基橙在TiO2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及无机阴离子进行了跟踪分析,检测到的相关化合物的投加回收率在94%-102%。结合甲基橙降解过程中紫外一可见图谱的变化及TOC值的测定,推测了甲基橙可能的降解反应历程:羟基自由基攻击与偶氮键相连的C—N,生成N2和一些酚类化合物,继续作用于新生成有机物的芳环,并将其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后进一步反应使芳环断裂生成小分子羧酸,最终将其降解为CO2和H2O。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离子色谱法 有机酸 无机阴离子 甲基橙 光催化氧化
  • 简介:通过使用CIC-D120离子色谱仪对水中SO3^2-、SO4^2-测定,采用SH-AC-4亲水型阴离子色谱柱分离,优化淋洗液浓度配比和加入有机改进剂很好分离亚硫酸根和硫酸根离子。实验表明:采用3.3mmol/LNa2CO3+7.4mmol/LNaHCO3+10%丙酮作淋洗液,SO3^2-、SO4^2-离子分离效果最好;对同一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4%;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1.8%~101%之间。分析表明本法能使测定的选择性、准确性、精密度和速度得到改善,且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线性和较低的检出限。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亚硫酸根 淋洗液 分离效果
  • 简介:植物根系细胞壁在抵抗金属离子毒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对金属胁迫下植物细胞壁对金属离子的固定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金属离子胁迫下,细胞壁提高植物抗性的机制:其一是细胞壁对金属离子的“区隔机制”;其二是细胞壁对金属离子的“适应机制”.两种机制对于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的抗性均具有重要作用.在探讨细胞壁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的抗性机制的同时,还对通过外加手段在细胞壁水平来调节植物对金属离子的抗性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与大多数植物可以形成菌根共生体的特性,可以从细胞壁角度入手更好地阐述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对金属离子的抗性机制.

  • 标签: 细胞壁 金属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区隔机制 适应机制
  • 简介:研究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PM2.5及其组分的垂直分布,在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监测塔上,分别于冬季(树木无叶期)和春季(幼叶期)开展观测,观测了Na+、NH4+、K+、Mg2+、Ca2+、Cl-、NO-3和SO2-4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SO2-4和NO3-为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的主要成分,其质量浓度之和占总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的50%以上。冬季ρ(NO-3)/ρ(SO2-4)为0.525,春季为0.611,表明移动源的影响明显小于固定源。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在一天内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6:00—10:00和18:00—22:00,总的趋势是白天质量浓度高于夜晚,这与周围生活环境和气象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无叶期时,8种离子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没有明显变化特征;幼叶期时,PM2.5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随垂直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不同垂直高度上有明显的质量浓度梯度变化。

  • 标签: 环境学 PM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森林生态系统 垂直分布
  • 简介:为评价水域环境中Zn^2+对两栖动物的毒性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为试验材料,对G26期蝌蚪进行了0、10、50、100和500μg·L^-1Zn^2+的慢性水体暴露直至蝌蚪发育至变态高峰期(G42期)。分别于暴露15d和30d后取样测定蝌蚪全长、体长、体重和发育分期各指标;此外,分析了Zn^2+慢性水体暴露对变态率、变态高峰期(G42)蝌蚪的全长、体长、体重、后肢长和骨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15d时,各浓度Zn^2+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均未造成显著影响,而持续暴露30d后,500μg·L^-1Zn^2+处理组蝌蚪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各浓度Zn^2+慢性暴露均导致中华大蟾蜍蝌蚪变态率的下降,其中500μg·L^-1Zn^2+处理组的变态率最低;500μg·L^-1Zn^2+慢性暴露导致G42期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形态指标(全长、体长、后肢长)和骨化程度均受到显著抑制。研究表明,水环境中高浓度锌对中华大蟾蜍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具有潜在的危害,水域锌污染所引发的毒理效应予以重视。

  • 标签: ZN^2+ 中华大蟾蜍 蝌蚪 生长发育 变态
  • 简介:事故案例1983年7月1日,江苏吴县某化工厂,早8时,备料工发现硝酸贮槽硝酸流速很慢,检查发现是铝质液下泵法兰垫圈腐蚀而造成漏真空。车间安排检修,但没有采取断电、挂牌等措施。当天下午2时15分日班与中班交班时,没有交接,中班操作工不知有检修工作,启动了输送泵,使在场4名检修工全部灼伤,其中2人死亡。

  • 标签: 危险化学品 HNO3 知识讲座 液体 味酸 透明
  • 简介:自半导体TiO2在紫外光照射下催化水制氢获得成功以来,人们对光催化剂的研究延伸至多个领域。其中光催化剂在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光催化剂Ag/AgX复合纳米材料还原CO2生成甲醇等低分子燃料减少了温室效应,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等离子体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等。笔者主要介绍了Ag/AgX(X=Cl^-,Br^-,I^-)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的结构、光催化机理以及对各种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活性,最后提出了这一类新型光催化剂发展的前景和努力的方向。

  • 标签: Ag/AgX 等离子体 光催化 降解
  • 简介:在简述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TOF-SIM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TOF-SIMS应用于气溶胶表面化学表征、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深度剖析、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表面毒性,以及气溶胶污染源排放特征与污染源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TOFSIMS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大气科学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大气气溶胶 单颗粒分析 表面分析 应用进展
  • 简介:通过对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含量的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对实验室质控样和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均能达到要求,且F检验法分析表明实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的测试过程操作繁琐,误差较大,稳定时间较长,且硫氰酸汞具有剧毒,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残液也难以处理。离子色谱法分析操作简单,过程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样品受污染的可能性并保证分析质量。

  • 标签: 氯化氢 空气 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 简介:为了阐明大气污染物SO2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作用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SO2衍生物(NaHSO3和Na2SO3,分子比为1:3)对大鼠海马、背根节神经元和心肌细胞膜上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1)SO2衍生物可显著增大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钠电流,不影响钠通道的激活过程,但可使钠电流的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钠通道的失活过程;另外,SO2衍生物可显著增大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不影响IA的激活过程,使IK的激活过程向负电压方向移动,促进IK的激活过程,而使IA的失活曲线向正电压方向移动,延迟IA的失活过程.(2)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大鼠背根节神经元钠电流(TTX-S钠电流和TTX-R钠电流),可使两种钠电流的激活和失活曲线均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但对失活的影响大于对激活的影响,即延迟钠通道的失活过程;SO2衍生物显著增大背根节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TOCs)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不影响TOCs的激活过程,但可使IK的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促进IK的激活.另外,还可使TOCs的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即延迟TOCs的失活.(3)SO2衍生物可显著增大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使ICa·L的激活和失活曲线均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但对失活的影响大于对激活的影响;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心肌细胞钠电流,不影响钠通道的激活过程,但可使钠电流的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钠通道的失活过程;SO2衍生物显著增大心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使Ito的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促进Ito的激活过程,但可使Ito的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延迟Ito的失活过程;此外,SO2衍生物还可显著增大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I),但不影响其反转电位.结果表

  • 标签: 二氧化硫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离子通道 海马神经元 背根节神经元 心肌细胞
  • 简介:采用生物培养和物理化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芘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物具有表面活性。水稻根的芘毒害敏感区间为0—200mg/kg,100mg/kg是土壤中芘对水稻根伸长最大抑制率质量比。DOM的存在会降低芘的生态毒性,且芘生态毒性的降低程度随DOM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条件下,DOM和表面活性剂单一作用对芘生态毒性均有减轻的趋势;当DOM和表面活性剂共存时,芘的生态毒性则比DOM单独作用时的结果弱,而强于表面活性剂单独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环境学 水溶性有机质 根伸长抑制率 发芽指数 生态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