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乡镇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在经过二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之后,发展势头开始有所下降。本文选择西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循化乡镇企业,针对发其发展出现滞后的状态咩重分析内因和周围环境变化,并提出了几点调整策略。

  • 标签: 乡镇企业 循化县 规模经营 科技创新 名牌创新
  • 简介:<正>科举考试是我国自隋唐以来选用官员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士大夫跻身于统治集团的必经之途,也是最高统治者用以扩大统治基础和搞平衡政治的重要手段。能不能考取进士是决定士大夫前途命运的大事。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翰林学士刘三吾、吉府纪善白信蹈奉命为会试主考官,取录了

  • 标签: 南北榜 士大夫 公元 朱元璋 统治基础 统治者
  • 简介:2003年以来,新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主要讲“四个认同”,即国家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文化的认同,它是其他认同的基础。这种认识,也是历史经验的一个总结。

  • 标签: 文化认同 深层次原因 应对之策 新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代
  • 简介:明未民族战争尤其女真的崛起,是明未农民起义的有力策应.努尔哈赤从起兵始就把矛头指向明王朝,但在具体战役的实施和轻重缓急的安排上极其谨慎.他与蒙古修好,使矛盾缓和,先统一内部,以防备明朝.在此期间,努尔哈赤为长久发展,在内政上采取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措施,包括:创建八旗,实施军政合一的制度;建国后,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西去占领辽东;发展农业,以解决各民族的生计问题;改革政诒,加强封建主义的中夹集权.再加上以德治人的统治者个人素质等综合因素,是后金军事上战胜明朝,政治上打败蒙古,使整个蒙古社会转型的重要客观原因.

  • 标签: 清代 蒙古 女真 后金 社会转型 明未
  • 简介:借助于计算机对540次欧洲战争的原因所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领土、霸权/征服和争夺权力等问题.近代早期,除领土和霸权/征服同题外,宗教问题也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主权时代,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领土问题和商业/航海问题.革命与民族主义时代,由于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问题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二十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维护政权自主生存和民族问题.

  • 标签: 欧洲 战争原因 类型
  • 简介:一、内蒙古东南部考古学文化经济形态转变及其原因1.3000aB.P.从以农业为主转为农牧并重全新世以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千斤营子类型、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等,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还是青铜时代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都有一整套松土(掘土)、收割、加工谷物农业生产工具(表1).虽然各类考古学文化的生产工具的形制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畜牧,到了青铜时代晚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遗址中缺少本地区具有传统特色的锄、铲之类的松土(掘土)工具,而文化层堆积中的牛、马、羊、猪、鹿的动物骨骼也较夏家店下层文化大大增多,其居住址的规模远远不如夏家店下层文化,以上这些都表明夏家店上层文化农业极为简陋,而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现了农牧并重的经济形式.

  • 标签: 交错带考古学 内蒙古农牧 农牧交错带
  • 简介: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其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人地矛盾的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灾荒的直接推力以及城乡收益位差的驱动等.剖析近代农民离村问题,可以深化对中国近代区域社会变迁与转型的认识.

  • 标签: 20~30年代 江苏 农民离村 社会原因
  • 简介:落架重修后的正定隆兴寺大悲阁自1999年国庆节重新对外开放以来,不少观众对修后的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的式样、层位高低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如外观三阁并立高大雄伟,但阁内空间却十分狭窄,远不能满足礼……

  • 标签: 正定隆兴寺 大悲阁 中国 名胜古迹 历史发展
  • 简介:关于甲午黄海海战北洋海军失利原因的解释,传统观点有所谓缺乏炮弹之说,在社会和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此说主要出自当时几个来华西人,即泰莱、赫德、汉纳根等人的相关说法。但笔者认为,此说大可怀疑,难以成立,是对失利原因的一种错误解释。

  • 标签: 北洋海军 黄海海战 失利原因 炮弹
  • 简介:本文把'天'和'神'分别放在中国和西方当时的语境中进行了考察,指出西方'君权神授'中的'神'是'超自然'的,而中国古代单独使用的'天'仍属于'自然哲学'范畴,因而不能从'天人感应'中推出'君权神授'的结论。

  • 标签: 中国发达 兼谈 发达原因
  • 简介:193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继东征之后进行西征,以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西征军称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一军团担任左路,以红十五军团担任右路。6月,红十五军团解放了宁夏豫旺县(今同心县)大部分地区后,中共陕甘宁省委即时批准成立了豫旺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基础上,陕甘宁省委和西征红军总部遵照中共中央“帮助回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实行回民自决”的指示精神,在已开辟的固原。

  • 标签: 苏维埃政府 宁夏 红一方面军 中国 中共中央
  • 简介:本文围绕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问题的争论,分析了'外交战略论'、'地区危机论'和'经济帝国主义论'的偏颇得失。结合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具体背景和史实,文章着重探讨了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瓜分非洲的原因。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主要动力。这种需求既来自欧洲列强工业主义扩张的压力,也来自187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压力。此外,19世纪70年代欧洲大陆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流行和工业主义的进步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总之,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这一历史事件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非洲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 欧洲列强 危机论 工业主义 历史事件
  • 简介: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前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社会性讽喻诗,充分展示了他“动言直笔书”而“不惧权豪怒”的直吏本色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后期,诗人又吟咏了相当数量的山水、田园间或有感伤情调的闲适诗,“独善其身”是这一时期诗作的主要表述倾向。白居易从“志在兼济”的入仕抱负到官场失意后的“独善其身”,不是简单的表象变化,而是诗人在重创之下屈而难伸的思想转换,“江州之贬”就是这种思想转换的界碑。

  • 标签: 白居易 “中隐”生活 中国 唐朝 生平事迹 思想转变
  • 简介: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统治下的广西被誉为中国的“模范省”.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是,在新桂系统治下,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村教育投入与现实严重失衡。文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农村社会的影响后得出结论:农村要想真正改变,必须实行一场根本的变革。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广西 农村教育
  • 简介:文章以青海省境内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为例,对藏传佛教主寺和属寺的传统称谓、主属寺关系中的几组模式、主属寺系统形成的内在原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认为"教"和"人"的因素是其内在的原因或动力,这种内在因素与包括政治、经济等外在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格鲁派主属寺关系在青海境内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藏传佛教 格鲁派 主寺 属寺
  • 简介: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表露出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地方意识总体上是乡土社会在近代社会变迁方面的反映.地方意识的特点是爱国主义与本位主义、进步性与落后性、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交织在一起.总之,这些特点使得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对近代中国社会演进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 标签: 知识分子 地方意识 社会变迁
  • 简介:<正>亚洲象又称印度象,目前野生的亚洲象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及我国云南南部地区.我国除云南西双版纳以外,其它地区野生的亚洲象已经灭绝了.可是在古代,南自两广、云贵,北至中原地区,亚洲象都有广泛的分布.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和生态的变化,再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野生的亚洲象逐步从繁盛到衰退,以至在大部分地区绝灭了,先后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退居到岭南地区.现代仅生活在西双版纳一隅.象的这种盛衰变迁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中气候、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象的盛衰过程,不但涉及到自然科学问题,也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科学问题;研究象的盛衰规律有助于探讨我国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古今气候、生态变迁等学术问题.故设此题目,试作论述.

  • 标签: 亚洲象 野象 历史气候 野生象 生态 犀角
  • 简介:<正>引言1004年,因澶渊之盟,契丹(辽,以下只称为契丹)和宋(北宋,以下只称为宋)进入和平关系。以后两国间保持了历史上少见的百年安定状态。但是,此间在边境附近也有过小规模的冲突,此外,两国间的和平关系也几度出现危机。这就是1040年代的增币交涉和本文所关注的1070年代的代北地界交涉(下文中所言地界交涉,即指1070年代的代北交涉)。通常把此次交涉称为"画界交涉",但本文则仍沿用史料中的用语称为"地界"。本文中所言代北地区,在下文中加以说明,因为此次交涉中争执地点与周边的界线是模糊的。

  • 标签: 契丹人 乙室部 澶渊之盟 宁化军 代北 《辽史》
  • 简介:“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政策转变未能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远离中国革命的斯大林,对瞬息万变的中国革命实际并不了解,所提出的政策转变,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二,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一直存在严重分歧,没有统一的意义.第三,陈独秀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自动放弃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一再妥协、退让。

  • 标签: “四·一二”政变 共产国际 中国 革命政策 政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