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近年来为西方学界所重新"发现"的文化理论家,克拉考尔在流亡美国之前的"早期思想"应该得到更多关注。不同于晚期克拉考尔对电影媒介的"本体论"思考和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批评",克拉考尔在魏玛时期通过对"散心"这一日常概念的再建构,试图发掘都市大众在电影院中所获得的感官体验背后蕴藏的政治潜能。而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更是进一步延伸克拉考尔关于"散心"的思考。在如今"理论之后"的困境之中,重访克拉考尔与本雅明的审美—政治理论也许能为我们突破既有的文化理论和批判理论的思维限定,重新辩证地思考大众文化提供新的可能。

  • 标签: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 日常概念 艺术作品 政治理论 电影史
  • 简介:<正>如果将十七年的新中国电影喻为革命英雄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交响乐的话,那么崔嵬的艺术世界应喻为其中的华彩乐章。如果说,在十七年的艺术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是两个基本参数,而现实政治要求是其中的常量(浩劫十年中的艺术是它的一种畸变形式)的话,那么它们在崔嵬的艺

  • 标签: 艺术世界 政治神话 十七年 影片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 简介:《元世祖出猎图》是以忽必烈皇家游猎生活为背景而展开的图像学描述,在北族行国政治范畴内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首先从图中“骑士臂鹰”形象谈起,搜讨相关图像资料,并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力图再现“海青擒天鹅”之历史场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蒙元时期“柳林春猎”问题,即从图像学的角度阐释行国政治的另一种意涵。

  • 标签: 元世祖出猎图 臂鹰 海青擒天鹅 柳林春猎 行国政治
  • 简介:本文以田方、金山的“十七年”舞台、银幕表演为主线,侧重探讨他们的社会表演,包括他们演员身份之外的其它身份对银幕内外表演的影响。田方、金山的表演呈现了“十七年”表演的男权化特征:不仅是男性气质的重塑,还是一种政治上的自我重塑。他们的“十七年”表演经历生动体现了男性与政治、银幕表演与政治表演的交织,映射出“十七年”表演场域的意识形态功利色彩。

  • 标签: 银幕表演 社会表演 重塑
  • 简介:汤显祖不仅是杰出的戏剧家,而且也是用'戏剧救世、以情悟人'的戏剧政治家。传记文学的任务就是用传主的真实历史资料,通过文学语言的描述塑造个性形象。假如用漫画线条勾划汤显祖,那么他头歪戴着官帽,身穿绣满了'情'与'梦'字样的戏剧服装,右手握着'豫章之剑',左手高举'临川之笔'。这就是我创作的《汤显祖大传》中一个真实的汤显祖形象。美国阿兰·布鲁姆在《莎士比亚的政

  • 标签:
  • 简介:  几天前,我观看了陈志光的最新个展(,不可否认,展览的确给每一位观者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然而,我却无法人云亦云大唱赞歌.  ……

  • 标签: 光动物 动物政治学 蚂蚁评
  • 简介:新世纪以来,在前所未有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后形成了主流大片这一新类型,不仅在生产模式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在价值取向上也出现明显不同。主流大片在政治叙事上过于依赖“数星星”的娱乐主题,导致政治仪式的弱化,很难阐释政府所提倡的政治观念及其价值。我们认为,主流大片的高票房与自身的艺术性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能否有效设置社会议题,引起大众的参与。构建国家形象绝非国内单一维度,更带有国际政治的视野。主流大片应当从国内/当下社会与国际/政治实践的两个维度上,设置吸引国际关注、大众参与的政治议题。

  • 标签: 主流大片 国家形象 政治叙事 社会议题
  • 简介:中国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一个培养优秀青年干部和先进青年的组织,是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知识的学校。在当下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之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维护共青团发展的必备前提,是中国共青团组织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共青团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一些方法。

  • 标签: 共青团 思想政治 工作改革
  • 简介:作为东欧电影的重要板块,政治反思电影的核心话语是“创伤书写”。新世纪以来,捷克影坛在商业消费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语境下,再度复兴了政治反思题材电影创作并赋予其多元化的时代内涵,建构出话语丰富、观念交替、异彩纷呈的“创伤书写”景观。2000—2016年,捷克政治反思题材电影按大致时间线索表现为消解创伤、建构创伤、超越创伤的主题演进态势,并以家庭喜剧、黑色悲剧、青春正剧三种类型呈现出来。

  • 标签: 21世纪捷克电影 政治反思电影 创伤书写 纷呈景观
  • 简介:族性、政治和社会变迁,是当前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所关注的论题。文章对五种西方民族音乐学论作予以评述,并试图探寻其对中国音乐研究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族性 政治 社会变迁
  • 简介:抗战时期的街头剧是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和官方意识形态向民间社会发出的共同呼唤,民族主义情绪最终使知识分子、政府当局以及民间社会达成最大共识。而民间社会也以其执着于日常生活的韧性向戏剧提出了趣味与热闹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淡化了街头剧浓厚的教诲气息。街头剧场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唤醒大众民族意识和大众表达政治行为的重要场所。

  • 标签: 抗战时期 街头剧 民族意识 日常生活
  • 简介:《刀剑笑》无论是影片内在的套层结构多线线叙事、外在视觉的凌厉、娱乐兼顾还是叙事节奏和力度掌控上,都显得颇为成熟,乃至于惊艳,业内有"《刀剑笑》是武侠版《低俗小说》"的大胆评论,甚至于好莱坞福克斯公司的高层亲自来运作该片的海外推广宣传。而这部还没有上映就已经承载过多期望的影片,却是一个国内广告导演乌尔善的电影处女作。这可能更加令人称奇,一个商业广告导演第一次挑战大银幕,就先声夺人,他是如何取得这次跨界成功的?他的下一次是否还会如此顺利?或者说,他会成为下一位宁浩吗?在看过《刀剑笑》媒体场后,本刊随即采访了导演乌尔善。

  • 标签: 足底按摩 洗浴中心 导演 竞争对手 讲故事 乌尔
  • 简介: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建构与青年群体崛起、青年文化蓬勃兴起密切相关。而中国青年导演创作中呈现出的集体怀旧现象作为这一建构的突出力量,显现出斑斓而吊诡的面貌。直击其时的青春影像,通过审美视域的青春与怀旧,可窥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之路。

  • 标签: 中国内陆电影 青春 怀旧 现代性
  • 简介:关汉卿通过窦娥的贞烈孝行,展示了儒家礼教的人格美;通过这位受过封建文明洗礼的民间弱女子冤死之前的“三桩誓愿”及其应验的“天人感应”,向野蛮、暴虐的元蒙统治者示警。关汉卿还通过平冤狱的光明结局,向统治者预滚了解脱社会危机的政治道路:通过科举取仕、改革吏治、名教治国等“用夏变夷”的方略,使倒退了的元代社会最终恢复和重建封建文明。

  • 标签: 儒家礼教 文明冲突 “用夏变夷” 伦理政治
  • 作者: 姚福海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思品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正面临着新世纪创造性事业的挑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缺乏创造性思维的人将不能适应于社会。因此,作为中学思品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对手风琴传入中国后的特殊经历的描述和分析,透过其历史发展的“过程”,阐释了这一外来乐器如何及为何在中国与政治结缘而形成其独特文化现象的缘由。

  • 标签: 手风琴 乐器与政治 民族认同 政治改造
  • 简介:南京博物院藏《摄山栖霞寺图》、天津博物馆藏《摄山图》以及上海枫江书屋藏《摄山游屐图》,这三本"摄山图’"画心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不难看出应是同胞之作。但它们卷后不同的长诗题跋,却分别勾勒出三次不同的摄山之游。本文就三次摄山之游的具体情状、三本同胞画作的作者身份、以及三本"摄山图"背后的创作因由,略作考究,以期勾勒一个由政治力重塑的地景。

  • 标签: 摄山 栖霞 尹继善 曹庚 纪游图
  • 简介:5月18—22日,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季惠斌、副院长吴厚兴与前来参加“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展演暨国际大学校长论坛的国内外音乐学院院长进行会谈,并签署友好交流协议。

  • 标签: 音乐学院 副院长 国内外 沈阳 校长论坛 国际大学
  • 简介:新世纪以来的罗马尼亚政治片与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政治片是“新浪潮”创作最主要的倾向;另一方面,政治片作为罗马尼亚乃至东欧的电影传统也在该浪潮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本文在梳理新世纪之后罗马尼亚政治片叙事策略的基础上,阐述近年来产生的全新母题,并从修辞角度出发,通过国家机器和“不存在的人”等方面反思其历史伤痛及身份构架问题,以解读新世纪罗马尼亚政治片。

  • 标签: 罗马尼亚“新浪潮” 政治片 历史创伤 身份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