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旧说唐大曲“州”名义,乃“伊、渭、梁、氐、甘、凉”或“伊、渭、石、氐、甘、凉”之并称。此乃总结宋代不同词调之名推得之结论,并不可靠。考两唐书地理志,合称“州”之行政区划凡十余组,独无上述二种。结合日本唐传曲调名考察,大曲“州”之名,实指唐初突厥降部安置地“鲁、丽、塞、含、依、契”“胡州”,又称“河曲州”。其区域大致相当于今鄂尔多斯、银川、吴忠一代。结合胡州的历史背景推测,唐曲“州”或为庙堂所制,以歌颂唐太宗伏远怀柔之功德,而非边地进献。或云词调“州歌头”之调名始于唐岑参诗作,亦误。关于词调“州歌头”的结构,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有待修正。按宋代词乐的典型形态分析,词调《州歌头》上片结尾的三字句,本当为下片之换头而被误归于上片。词乐失传后,历代图谱学片面强调韵脚,而不知韵脚有主次、正副之分。宋代词乐“片”与“句”之间,尚有一中间层次,音乐学上称之为“均”,表现在文辞体格上为句群。《州歌头》是以平韵为主的词调,上下片结构有对应性,其韵脚看似密集杂乱,实有鲜明的层次性。

  • 标签: 六胡州 六州歌头 均拍 换头 词调标点
  • 简介:最近在倪学礼的中篇小说《本书》里读到了这样的开头:“林若地几乎以每年写3本书的速度向前推进。……尽管如此,林若地对门的徐尘埃依然瞧不起他,原因非常简单:他老往屋门口堆放垃圾。……(徐尘埃)在中文系搅和了二十几年,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要想做一个彻底的知识分子,只有学会忍耐。在这个思想指导下,

  • 标签: 中篇小说 知识分子 思想指导 中文系 林若
  • 简介:月亮先生,当我穿过人群你独上东山,当我推开午夜感到光芒从我身体里进出我想起祖先遥远的童年你仍如现在一样悬停在天空那时人们还不会编造故事谎言也没有变成最后的安慰你用光芒让人们内心安稳月亮先生,现在我要睡了请继续照亮这城池低垂的头颅请继续照亮这城里所有的暗淡月亮先生,作为夜晚的门把手你要耐心,一定还有人会仰头扭开你身后的房门.

  • 标签: 月亮 故事
  • 简介:那是一种原汁原味、史诗般的古代环保记录,那里珍藏着一部"深山人未识"的绿色文化宝藏。一条河,一个村寨,一块石碑,一张契约,一首歌,就是一部环保史诗。在人类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保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今天,人们怎么也不敢相信,早在几个世纪前的明清两代,生活在清水江畔文斗苗

  • 标签: 文化宝藏 明代初期 神树 苗族先民 春月 西南少数民族
  • 简介:一细雪霏霏不说,还要细雨霏霏,狗屁valentine'sday!大街小巷,游走着,逛荡着,满身透湿,时不时骂骂老外情人节。碰到左啦时,肚子咕咕叫起,该是下午三点了。自到这座城市找工作,一日一餐,下午三点开饭,省着每一个铜板儿,不到两周,体内就生成了生物钟,严重饿了,则北京时间十五点整了,北京时间十五点整了,则严重饿了,以致日后衣食无忧了,一到北京时间十五点整,也得多多少少吃喝点儿东西。

  • 标签: 情人节 生物钟 时间 北京
  • 简介:无字碑上的老校花一当年,河东老校的校花小凤;现今,人们亲昵的称其凤婶。由于校花所独有美的特质,因而,她对美的爱恋和储存,至今还在不断地延伸、放大……扩建后的母校,那敞亮的大校园,勾起老校花的恋情。她用那枝无形的笔,其实不是描,也不是画,而是用挂在笔尖上的美,在点。点在哪呢——在花上,因为她是校花吗?不,是校园需要花的美丽。就这样,凤婶重返母校,当上校园义务育花工。当年的校花,今日的育花工,这是个起波掀浪的震动。一个过得富裕舒适的妇人,为何要当育花工?而且还是个义务的……

  • 标签: 无字碑 就这样 红玫瑰 东老 月光下 飘飘洒洒
  • 简介:正一好多人不理解,老为什么认警察柳随风当哥,有时候,连柳随风自己也很纳闷。先说长相吧,柳随风一米八六的个头,相貌堂堂,号称是江北公安局的"门面";老大概只有一米五左右,长相猥琐,邋里邋遢的,跟叫花子差不多。再说地位吧,柳随风是江北公安局第一大所丹竹所的所长,一方诸侯,丹竹镇十几万人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老不过是丹竹镇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且是最底层的一线员工,而老之所以能够进去,还

  • 标签: 河南人 派出所 玉兰 警察 办公室 农民工
  • 简介:"投,还是不投。"计时器上闪烁着红色数字,还剩3秒。球在我手上,孤立无援。最后一秒,我的胳膊不由自主地扬起,用尽全身力气,将球砸向篮板。棕红色皮球砸在篮筐边沿,高高弹到空中,落回篮筐边,又弹回空中,它好像一张圆圆的讶异的嘴,在空中尖叫着,随着重力的作用,反弹的高度不断缩小。就这样弹了四五下,哎呀,妈呀,我的魂也跟着大幅度震荡,我仿佛能听到全场数千名观众的呼吸和心跳声,体育馆顶部的灯让我有些发晕。球最终在篮筐上恋恋不舍地亲吻了一圈,滑进了篮网。100比99,绝杀,我们赢了,馆内一片死寂,突然,有人叫了声"好

  • 标签: 就这样 篮网 打得好 不下火线 福利房 投篮命中率
  • 简介:在文化人的语境中,约定俗成一谈到"红楼",那便是指老北京大学。红楼始建于一九一六年,后由刚到任的蔡元培校长主持兴建完成。不知因为这座矗立沙滩上的五层楼房(连地下室)太夺目耀眼、雄踞一方,还是如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刘半农、鲁迅等数不清的大师们,曾

  • 标签: 蔡元培 胡适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鲁迅 地下室
  • 简介:蒲公英蒲公英,从大地的眼睛里盛开,对应天际里,正在向远方游走的云朵。它们让人怀旧,如同我心里的故人,他远走。走成一个没有故乡的人。蒲公英,终究让风吹远。遥远到山高水长。远到骨髓中间,一想起,就会疼。我愿意将彼此的远走,当作一次迁徙。而我,留在他熟悉的城市,患上相思的顽疾。那年的蒲公英,活在我的心间,它们飘,那是执着的求索。它们恒久地存在,像一枚邮票,我贴在写给他的信封上。

  • 标签: 天高云淡 个犯 理義 这个世界 长途客车
  • 简介:小提琴声也需要喂——写在栈桥边飞,都有所负载。成群的海鸥,伴着倔强的小提琴声,扑面而来。堤岸边,一位弱视的小姑娘,坐在满是手机的人群里,用琴声拉住了我的脚步。她手下倾述的那么一些曲折,裹紧了我厚厚的外衣。满天的浪漫中,让我顿时添了一丝丝担忧。海风,一阵比一阵烈。翩翩的姑娘,你冷吗?

  • 标签: 下倾 《生死场》 口号声 本德 八月的乡村 《边城》
  • 简介:此书所收录周瘦鹃的散文,原发表于《上海画报》。该画报1925年6月由毕倚虹创办,三日一刊,不久他因病弃世,由周瘦鹃接编。周在出版界是个名人,为《申报》编《自由谈》副刊每日要出刊,他自己的《紫罗兰》杂志正行俏一时,另外写小说、电影剧本等,手头上够忙乎,但受老友的临终嘱托,答应编《上海画报》。不过一边编,一边还写文章,每篇千字上落,到1929年初《几句告别的话》一文为止,积起来倒有一百多篇。

  • 标签: 礼拜 《自由谈》 《紫罗兰》 《申报》 电影剧本 周瘦鹃
  • 简介:伊宁市的街巷,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家在斯大林街巷伊犁日报社的家属院住过很长时间。我们居住的房子,是那种伊犁特有的带廊檐的民居,廊檐大方,遮风避雨,屋内铺有长块地板,厚实,是民间较喜欢的样板房。那个年代,一般的人家,也想办法建这种样式的房屋,也是一种体面。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大院已经不存在了,变成了现在的楼房。每次回家,路过巷,我都能回忆起

  • 标签: 斯大林街 街六巷
  • 简介:又到了粽子飘香的季节,我这远离故乡,早已在外安家落户的游子也免不了生出一丝淡淡的乡愁。乡愁牵引处,是母亲包的三角粽,那透亮的金黄米粒被包裹在褐色的粽叶里,是低调的奢华。

  • 标签: 乡愁 故乡 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