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子宫内膜癌运用腹腔镜分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分期手术的患者38例,开腹分期手术患者3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切除淋巴结数量。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较开腹组患者的31.25%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腹腔镜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但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且患者手术后疼痛也相对比较轻,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为EC分期手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分期手术 开腹分期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内膜癌治疗应关注的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未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随访3年可知,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与复发率分别为90.6%、12.5%,对照组患者生存率与复发率分别为84.4%、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中,无论是否给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其生存率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同时给予清扫术治疗,还会延长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所以,不建议将其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治疗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共46例,根据孕妇临床各项资料,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孕妇,分别实施剖宫产及阴道试产的方式,对比两种分娩方式子宫破裂、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特点。结果46例患者有19例患者采用阴道分娩方式,试产率为41.30%(19/46),试产成功率为84.21%(16/19),30例患者行再次剖宫产,试产率为65.22%(30/46),再次剖宫产成功率为96.7%(29/30),有1例患者出现子宫破裂的情况,占2.17%(1/46)比重。阴道分娩组孕妇术后出血量及新生婴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患者,P<0.05。两组产妇发生新生婴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产褥病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分娩方式进行选择时,若孕妇满足阴道分娩条件,可采用阴道分娩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再次妊娠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进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改良组),并与前期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的55例(传统组)的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组相比传统组而言,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差异显著(P<0.05)。结论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子宫切除术,对有子宫切除指征而无恶性倾向的患者,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和术后保留功能好的优点,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方法。

  • 标签: 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处理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我院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病例资料44例,分为A、B、C、D四组,A组采用天花粉宫颈注射,B组采用MTX肌注+米非司酮口服、C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动脉灌注MTX、D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 标签: CSP 天花粉宫颈 MTX 米非司酮口服 子宫动脉栓塞术 开腹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泛影葡胺做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泛影葡胺做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全部资料,根据资料中展现的良好造影技术,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50例患者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均获成功,并都取得了满意的诊断结果。结论临床结合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子宫输卵管疾病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子宫输卵管疾病的诊断率。

  • 标签: 泛影葡胺 子宫输卵管 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内平滑肌瘤(IV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在IVL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IV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率的差异。对10个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其在IVL中的表达特点,计算表达率高的分子诊断IV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价值。结果40例IVL患者年龄[M(Q1,Q3)]为47(43,50)岁,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2.5%(5/40),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准确率为26.7%(8/30),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30.0%(12/40)。IVL总体复发率为10.0%(4/40)。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既往有剖宫产史的IVL患者的累积RFS率(40.9%)低于无剖宫产史者(96.4%)(P<0.05);中位RFS时间短于无剖宫产史者(16.4比22.2个月)。肾上腺髓质素(AD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在IVL中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5.0%(26/40)、75.0%(30/40)、57.5%(23/40)和50.0%(20/40)。肿瘤最大径>5 cm者FGFR1表达强度和阳性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者(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FGFR1联合ADM、VEGFR3和TIE1诊断IVL的AUC为0.876(95%CI:0.788~0.964,P<0.001)。结论IV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既往有剖宫产史者累积RFS率低,复发间隔较短,影像学及冰冻切片诊断率低。FGFR1与ADM、VEGFR3、TIE1在IVL中均呈高表达,四者联合应用诊断IVL的效能高于影像学及经典的血管内皮标志物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平滑肌瘤病 血管生成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