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使用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产品等对2019年4月11-12日百色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500hPa高空槽激发中低层中小尺度系统,850hPa西南急流使近地层增温增湿,地面冷锋触发强对流天气。过程前期为风暴单体影响,过程后期地面冷锋触发飑线,飑线后方出现速度模糊可指示大风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Micaps高空及地面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探空资料,对2020年7月30日山西朔州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面辐合线是此次降水的触发系统;抬升凝结高度和0℃层高度之间厚度较大,降水效率比较高,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产生;上干下湿的不稳定的层结,0-3km垂直风切变较大,有利于雷暴大风天气出现;雷达反射率图中强回波伸展高度在7km左右,回波质心较低,与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一致。雷达的径向速度图上,有明显的速度辐合,有利于雷暴大风天气的出现。

  • 标签: 地面辐合线 垂直风切变 0℃层高度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高空气象探测资料,针对2021年4月29-30日、2021年5月10-11日的江苏省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与物理量条件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程一是由暖湿气流引起的以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为主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而过程二则属于暖区降水,主要以短时强降水、高温等现象为主;过程一湿层深厚,且大气当中含有较高的水分,有利于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而过程二当中的比湿值相对比较小,层结表现出明显的“上干下湿”特征。低层比湿较大极易引发短时强降水过程;过程一当中的不稳定能量更强,而过程二当中K指数较大,高温极易引发淮河以南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

  • 标签: 强对流 暴雨 大风 冷涡 高空槽 江苏省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雷达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0年6月5日克拉玛依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亚欧大陆中纬度区域环流形势呈“2槽1脊“型经向环流。西伯利亚低槽不断东移,中低层表现为前倾槽结构,中层冷入侵与低层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不稳定能量越来越强。克拉玛依地区上空分布着地面冷锋,锋面促使近地面层结逐渐抬升,使得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适宜的K指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推动了克拉玛依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以及发展。雷达资料能够反映强对流天气的演变特点,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具备较好的指示意义。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 克拉玛依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9月6-7日新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出现之前,亚欧大陆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形势主要表现为“纬向多波动型”。低涡槽在较短时间内穿越南疆西部逐渐移动到巴尔喀什湖到天山中部一带,喀什地区受低涡底后部偏西气流控制。低涡槽东移经过喀什地区的过程中,促使该地区出现雷雨强对流天气,局地出现冰雹、短时强降水天气。200hPa高空急流促使冷空气强迫抬升,低层切变线触发了对流天气发生。低层850hPa到700hPa较大的比湿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高空风速较强及中高层形成中强垂直风切变、较小的SI指数、较大的K指数、增大的CAPE值等均为雷雨、冰雹、短时降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不稳定能量。

  • 标签: 新疆 强对流天气 环流背景 物理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三门县气象局架设的QFW-6000地基微波辐射计,获取大气水汽含量、积分液态水含量、温度廓线、水汽密度廓线、相对湿度廓线和液态水廓线等物理参数,分析强对流天气过程前后温湿条件和各物理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QFW-6000地基微波辐射计作为实时探测仪器,其探测的数据能很好地反映大气层垂直方向上温湿度、水汽、液态水含量分布等情况。在降水发生时前,微波辐射计的监测结果显示从路径积分液水含量和路径积分水汽含量出现连续增大的趋势到降水开始大约有1小时至2小时的提前量,在降水开始前10分钟左右,积分水汽含量及液态水含量会出现一个峰值,对强对流降水的发生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

  • 标签: 微波辐射计 强对流 临近预警
  • 简介:摘要:利用GNSS可用进行天顶对流层延迟的快速高精度解算,其在天气预报中具有重要作用。估算天顶对流层延迟的方法包括双差法和精密单点定位法,精密单点定位使用一个GNSS接收器即可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具有估计模型简单、站点之间无相关性、不需要引入其他参考站等优点。在线PPP服务CSRS-PPP提供了PPP定位服务功能,并且2020年10月20日发布的最新版本v3具备PPP模糊度固定的功能,因此可以利用在线服务系统CSRS-PPP的PPP模糊度固定解算高精度的对流层延迟。选取南极地区4个IGS观测站数据进行对流层延迟解算,并与IGS提供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评估其对流层解算精度。结果表明,在线CSRS-PPP的PPP模糊度固定在南极区域可以获得较高的对流层解算精度,其收敛后对流层延迟的解算精度RMS在1cm以内。

  • 标签: CSRS-PPP 精密单点定位 对流层延迟 南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选择天气学诊断法分析2022年6月24~25日果洛州对流性强降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风输送了暖湿气流,南亚高压对流活动异常活跃,进而提供了潮湿的不稳定能量,西风槽槽后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交汇区内是强降水落区;玛多地区的辐合线较为明显,触发了本次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再加上北部不断下滑的弱冷空气及午后高压内部热力抬升作用及地形的共同作用,为后期降水强度的增大较为有利;湿度大、湿层厚及低层水汽辐合为这次对流性强降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成了强烈的抽吸作用,为对流上升气流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促进了果洛州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

  • 标签: 对流性强降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诊断   果洛州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温度定向点在各类对流边界条件下传热问题中的应用,分析了温度定向点在一维无限大物体对流边界条件下周期性导热问题中的应用条件,并给出了具体的限制条件。

  • 标签: 温度定向点 无限大 周期性 对流
  • 简介:摘要: 2016年 6月 13日 -14日山东地区产生强对流天气,应用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全球资料数据和气象观测各类仪器所产生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冷空气、垂直风切变、冷涡前偏南暖湿气流等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形成气流辐合,与 850hPa中尺度切变线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海陆热力差异产生海风加剧强对流过程发生发展; 6月 13日 -14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水汽均以西南向输入、南北向辐合为主,水汽主要来自鲁西南,降雹区位于水汽通量偏低区域。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对民用航空飞行影响较大,应加强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确保航空飞行安全。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天气影响系统 中尺度系统 飞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