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大了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和要求,科学技术发展也促进了电网中应用了较多先进的技术,对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变电站中的智能操作技术更是得到了普遍应用。基于数字孪生的变电站全息研判智慧联动,在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引入了数字化的技术和全息研判过程,并且降低了实际运行中变电站容易发生的风险,不仅提高了变电站运行效率,同时对电网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于数字孪生的变电站全息研判智慧联动的研究,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地控制措施,以此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提升变电站运行效率。

  • 标签: 数字孪生 变电站 三维全息研判 智慧联动
  • 简介:  摘要:目前,我国工业建设正逐步呈现出精细化和技术化的趋势,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测绘技术是工程测绘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分析了测绘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模式。

  • 标签: 工程测量 三维测绘技术 发展
  • 作者: 孙运彬刘锦程
  • 学科: 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
  • 创建时间:2019-05-13
  • 出处:《红地产》 2019年第4月期
  • 机构:2013年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中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方案》中提出:“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分别由一个部门承担。”不同产登记统一平台的建立从此被提上日程,由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法制办、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负责。2014年12月2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不动产等级暂行条例》,2015年3月1日日施行,为了贯彻落实《条例》,保证不动产登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2015年3月31日发布关于做好不动产权籍调查共组的通知,通知中对不动产开展统计权籍调查的技术方案予以明确,也对不动产权籍调查的内容予以细化,包括林木、森林、宗海信息、房屋(构筑物与建筑物)以及宗地信息等在内的不动产单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变电站通信设计中,利用设计软件对通信设备进行建模,建模深度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并总装至变电站总平面中,提高变电站通信专业的设计质量、设计效率,有利于施工材料精细化控制,有利于实现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变电站后期维护改造提供方便。

  • 标签: 变电站 三维设计 通信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依托PRO/Ewildfire3.0软件,通过直接输入齿轮的齿数z,模数m,齿轮厚度b,建立齿轮实体的方法研究。

  • 标签: PRO/E wildfire 齿轮 建模 程序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配电网信息系统信息不全面,效率低,重复录入数据多 ,各系统信息不互通 等问题,在 通过对配电网运行的现状分析找到现有配电网网架的薄弱环节 的分析,在现有的 PMS 系统,配电网大数据系统,图模系统的基础上, 设计出一套全新的配电网多源数据可视化管控系统和处理流程 ,从而实现设备状态可视化管控、规划大数据分析、稽查现场精准定位、停电快速响应等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输变电行业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框架体系的特高压线路施工 BIM技术管理平台,详细论述其 BIM数字化平台设计、电脑前端综合功能以及基于 BIM平台的安全风险管理和重大设备管理,通过手机管理能够查阅和处理,大幅度提升管理的水平和智能化化程度。

  • 标签: 泛在电力物联网 BIM技术平台 电脑前端功能 安全风险管理 重大设备管理
  • 简介:本文对交互式商品展示技术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不同商品的效果构造策略进行研究。实践证明,系统浏览效果良好,操作方便,能满足用户需求,并能减轻系统实现的工作量。

  • 标签: 电子商务 虚拟现实 三维商品展示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霍尔结构的思想,结合物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质量要求等,提出并构建了物业服务质量管理的结构,从服务过程(时间)、质量控制(逻辑)、服务项目(知识)等个方面来研究物业服务质量,同时将戴明循环(PDCA)引入到物业服务的逻辑中,并构建和完善了物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其成果得到了世界领域的高度认可。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我国人民、社会、国家对电力的需求大大增长。不断提高的电力要求为电力企业增加了非常繁重的工作压力。变电站作为电力企业配电、送电及控制的重点,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电力建设的基本,并且能够将高压与低压的转换无缝衔接。

  • 标签: 输变电工程设计现状 三维数字化设计 应用
  • 简介:摘 要:针对火电机组除尘器滤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差压高、易破损这一现状,结合设备实际情况,研发出新型复合除尘滤料,在除尘器改造中进行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新型复合滤料的技术创新点和成功应用的实例。 关键词:非对称; 氟醚复合;除尘器 1、前言 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国家,大气污染物中60%的烟尘来源于煤的燃烧。袋式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除尘技术,已在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燃煤锅炉除尘行业中,在燃煤锅炉袋式除尘器上成功使用的滤料主要为PPS、P84针刺毡以及PPS和P84复合滤料等。国内滤料选用目前主要以PPS针刺毡为主。电厂锅炉除尘使用的袋式除尘器要求与锅炉设备大修期同步,30000小时成为火电厂要求的基本使用期。其中,PPS针刺毡在燃煤电厂的应用有成功也不乏失败的案例。 2、袋式除尘器滤料应用情况 由于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条件比较恶劣,滤料寿命面临严峻考验。国内燃煤锅炉的烟气条件比较复杂,特别是在燃烧高硫煤的除尘工况,除尘器经常在酸露点以下运行,易形成酸结露现象,使PPS滤料氧化腐蚀,导致滤料在短期内失效,无法保障除尘器的安全运行。同时,因为实际工况烟气成分复杂及PPS纤维自身极易被氧化等的特性,导致其在高温、高氧、高硫工况应用中发生破袋的案例增多,PPS滤料在实际工况中的应用也受到限制,脱硝系统的投入导致使得除尘器运行过程中滤袋差压进一步升高,严重影响了烟风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性、耐磨损、低阻、高效、长寿命的滤料也成为新型滤料开发的方向,其成功开发和应用,将大大改善工业尾气烟尘控制的成本,从而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3、滤料的研发 3.1非对称微孔结构氟醚复合滤料介绍 非对称微孔结构氟醚复合滤料是针对高温、高氧、高硫条件而开发的高性能针刺毡滤料。该复合滤料系以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苯硫醚(PPS)纤维为主要原料,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与配方优化,利用先进的无纺针刺工艺制作成毡,再经高温热定型、化学后处理及烧毛压光等多种技术制作成滤袋。具有过滤精度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特点,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可广泛用于火电行业尾气治理及其他高温烟气治理相关领域。 3.2创新点 3.2.1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分析滤料失效原因(发明专利)。同时,结合模拟现场的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提前发现滤袋隐患,提高除尘器安全可靠性。 首次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方法(DFT)对PPS的氧化失效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预防PPS滤料在实际工况中的失效反应;并通过对某燃煤电厂锅炉袋式除尘器用PPS破损滤袋样品进行了性能分析,通过电镜扫描、断裂强力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对PPS破袋与新袋进行对比,分析了PPS滤料失效的原因。 从红外、差热、电镜分析结果表明,PPS破损滤料受到严重的化学腐蚀。PPS纤维被氧化、磺化,纤维大范围断裂,强力消失,耐热性能下降而失效。进一步验证,PPS纤维的化学腐蚀主要是因烟气中的SOx形成酸结露造成的。 3.2.2通过优化配方设计,引入新型填充技术及合理的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PPS(聚苯硫醚)纤维与PTFE(聚四氟乙烯)纤维的优势,成功解决了单一组分PPS纤维耐氧化性差、耐温性一般,PTFE纤维针刺毡强力低、热收缩大等问题。并结合新型后处理工艺对复合滤料表面进行了抗氧化涂层处理,明显改善了滤料抗氧化、抗酸结露、耐磨性能。 聚苯硫醚(PPS)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优良的电绝缘性能,但在高温下很容易发生交联或氧化反应,使得聚苯硫醚纤维颜色发黄、强度降低等,当工况中烟气含硫气体、氧气浓度较高,且湿度大时,易发生结露现象。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易清灰等性能,但其加工较为困难,却价格较高,难以普遍推广应用。本项目采用独有的配方技术及结果设计,将两种纤维以10~50%的PPS纤维与50~90%PTFE纤维复合针刺,采用PTFE长丝基布,充分发挥了两种纤维的优势,降低了成本。采用发泡涂层技术,在滤料表面形成微孔结构,改善该复合滤料耐磨损、耐腐蚀性能,解决了聚苯硫醚抗氧化性较差的问题,且大大提高了聚苯硫醚的耐温性,从而提高滤料的寿命。 3.2.3创新性使用非对称结构,有效解决了过滤效率与阻力的矛盾,最大限度防止粉尘穿透,过滤效率达到99.99%,确保除尘器阻力降低。 传统的均质滤料结构,表现为深层过滤(如图1所示),难以实现过滤效率与阻力的矛盾,虽可以满足过滤要求,但难以控制对微细粉尘的过滤效果。 图 1 滤料的结构设计——单一纤维结构 多层纤维复合的滤料结构,表现为类表面过滤(如图2所示),表面异型或超细提高了过滤精度,实现了不同材料的互补,但存在层间明显的“界面效应”不利于过滤的顺利进行。 图 2 滤料的结构设计——多层纤维复合结构 采用“非对称结构设计”,同细度的聚苯硫醚纤维与聚四氟乙烯纤维在工作截面呈梯度分布(如图3所示),实现了滤料剖面方向上孔径连续分布和不同纤维的“Z方向梯度渐进”变化,有效解决了过滤效率与阻力的矛盾,具有“表面过滤”高效低阻的特性,最大限度防止粉尘穿透,过滤效率达到99.92%,确保稳定的运行阻力。 图 3 滤料结构设计图——非对称结构 经对比不同滤料结构设计对滤料阻力的影响(如图4所示),非对称结构有效平衡的阻力与过滤效率的关系。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单一纤维结构差压最高,多层纤维复合结构居中,非对称结构差压最低。 图4 不同滤料结构设计对滤料压差的影响 4、应用效果 张家口发电厂4号机组电-袋复合型除尘器改造中,首次采用了非对称氟醚复合滤料,在历经除尘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除尘效率,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20mg/m3,性能稳定。达到了超低排放脱硫系统入口烟尘浓度要求。 图5两台除尘器实际运行差压曲线对比 非对称氟醚复合滤料相对常规滤料在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对比张家口发电厂3号机组电-袋复合型除尘器应用的常规滤料,应用非对称氟醚复合滤料的4号机组平均差压降低了300Pa(如图5所示),单台吸风机电流下降了55A,年节电量达53.73万度,按0.4/Kwh计算,年节省费用21.492万。项目实际取得成功,推广应用于多个电力企业,效果良好。 5、结语 本项目的成功开发,为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滤料,有利于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运行能耗、延长滤袋使用寿命、提高了排放精度,值得在火电行业广泛推广.对于电力系统的超低排放和近零排放工程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对其他工业尾气除尘环保科技领域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显著。改造后除尘器整体差压进一步降低,滤袋寿命有所延长,风烟系统阻力与能耗也随之降低,提升了除尘器设备的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既有良好的设备安全效益又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伟龙等. 我国袋式除尘高温滤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环保产业,2011。

  • 标签:
  • 简介:STARLIMS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设立在佛罗里达州,它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全球在LIMS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已经获得GSA(GeneralServiceAdministration)认可,列入了GSA名单,获得了美国国家药品和州立机构免于RTF认可,无须谈判便可以安装使用的资格;在2001年获得了ISO9001:2000质量认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

  • 标签: ISO9001:2000 奥运 天地 三维 佛罗里达州 LIMS
  • 简介:摘要: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变电站二次系统布置工作也要充分融合数字化设计要求,对二次屏柜、电缆沟、光电缆敷设、智能辅助系统以及设备材料等予以系统化布置,保证可视化设置效果能满足要求,最大化提升变电站二次系统运行的综合质量。

  • 标签: 变电站 二次系统 三维设计 方案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地质勘察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使得地质勘察水平不断提高,对工程建设安全起到重要保障作用。文章以遥感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 标签: 三维遥感技术 工程地质勘察 应用
  • 简介:摘要边坡坡面防护是现代土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和水利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如何对公路、铁路路基的边坡坡面进行有效的防护,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和经济意义。植被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坡面防护材料,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和推广价值。本文详细介绍了其特点、优点以及施工工艺。

  • 标签: 三维植被网 特点 优点 施工工艺
  • 作者: 李卓坪徐根华曹惠忠戴昕淤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11-21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11期
  • 机构:李卓坪淤LIZhuo-ping曰徐根华于XUGen-hua曰曹惠忠淤CAOHui-zhong曰戴昕淤DAIXin(淤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211500;于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连云港222000)(淤NanjingShengkeEnvironmentalProtectionTechnologyCo.,Ltd.,Nanjing211500,China;于ResearchInstituteofNanjingUniversityinLianyungang,Lianyungang222000,China)
  • 简介:摘要:随着电网进入设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的时代,从 BIM行业移植和定制解决方案是主要路线。不过,输变电工程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应用场景与价值创造点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存在着技术变革过程普遍面临的问题,需要领域专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特色化的解决方案。

  • 标签:
  • 简介:本文在对财务风险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自勺基础上,探讨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与传导机理,并提出了以行业风险临界点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原理,建立了指数体系,初步构建了财务风险识别矩阵。以期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 标签: 识别矩阵 行业风险临界点 三维财务风险 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