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烟草行业科技重大专项是实现行业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以重大专项所设立的科技项目为评价对象,从科技项目事后评价的视角入手,结合绩效跟踪评价的目的,构建了基于"目标—效果—影响"导向的科技项目绩效表达逻辑模型,提出以"立项决策"、"研发产出与水平"、"目标实现效果"和"项目影响"为绩效跟踪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评价指标框架。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三大类项目出发,分别设计了绩效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开展绩效评价的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行业重大专项项目绩效跟踪评价和科技成果评价提供启发和借鉴。

  • 标签: 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烟草 绩效跟踪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根据湖南省烤烟生产集约经营中单位种植面积上的投入产出量,活劳动、物化劳动和技术三者的单项投入在总的追加投入中所占比重和相互间配比的差异,以及最终形成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探讨了湖南省烤烟生产集约经营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集约程度可归纳为粗放型、低度集约型、适度集约型和过度集约型;集约形式经历了活劳动集约型、物化劳动集约型、技术集约型和综合集约型。其中集约程度以适度集约型最佳,集约形式以综合集约型最佳,其效果为烟叶产量适中,质量和经济效益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烤烟生产集约经营状况的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集约度、集约量、集约效率的有关计算方法

  • 标签: 烤烟生产 集约经营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约3年自然陈化过程云南中部和上部烤烟复烤叶片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烤烟复烤叶片在约3年的自然陈化过程中,4-环戊烯-1,3-二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味成分含量持续增加;茄酮、β-苯乙醇等陈化前期含量增加,达到峰值后含量开始缓慢下降;2,4-庚二烯醛含量一直降低.复烤叶片陈化过程吸食品质有所改善,到30个月左右,感官质量最好.另外,进行了复烤叶片陈化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陈化过程两种烟叶香味物质总量、酮类物质总量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0.

  • 标签: 烤烟 复烤叶片 香味成分 气相色谱法 陈化
  • 简介:为有效评价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基于物理指标、烟丝常规化学指标和主流烟气化学指标,进行多特征统计分析,进而采用相似度分析建立了不同批次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相似度方法可有效检验不同批次卷烟的质量波动情况,得到的结果与感官评价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可良好地区分不同牌号的卷烟样品。说明,基于多特征指标的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为卷烟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定量描述方法

  • 标签: 卷烟 质量稳定性 多特征 相似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随着互联网Web应用的发展,Web应用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越加严峻,当前Web应用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是应用层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基于Web应用的烟草网上订货系统同样面临着这两种安全威胁,如何有效防范非法攻击成为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网上订货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防护思路。

  • 标签: WEB应用 SQL注入 XSS DDOS SDL 安全防护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拓展光谱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组标准样品估计源机光谱和目标机光谱之间的差异光谱,然后利用差异光谱将其他样品的源机光谱转移为目标机光谱,从而扩充目标机光谱的数量,建立目标机的稳定建模。使用三台不同仪器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少量的标准样品光谱可以将大量源机光谱转移为目标机光谱,建立目标机的模型进行准确预测。该方法对仪器的更新替换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多元校正 模型转移 差异光谱 拓展光谱
  • 简介:综述了卷烟烟气体外毒理学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采用体外毒理学方法评定卷烟烟气的基因毒性和细胞毒性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卷烟烟气 体外毒理学 基因毒性 细胞毒性
  • 简介:为有效获得蚜茧蜂基因组DNA,并保留其虫体做形态鉴定。本文对常规试剂盒提取方法(柱离心法)进行改进,采用穿刺法提取7种蚜茧蜂的基因组DNA,同时以研磨法提取4种常见蚜茧蜂成虫基因组DNA做对照,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的纯度和产量,并通过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扩增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穿刺法能从单头蚜茧蜂中提取DNA而不影响形态鉴定。该方法提取的DNA产物产量在29~55ng/μL,提取物的OD260/OD280在1.51~1.91,可以稳定地进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扩增,PCR扩增条带清晰完整。

  • 标签: 蚜茧蜂 基因组DNA DNA提取 PCR
  • 简介:选择2,4-二硝基苯肼作为羰基化合物的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卷烟烟气中主要8种羰基化合物。卷烟主流烟气通过经2,4-二硝基苯肼(DNPH)酸性溶液处理的剑桥滤片进行捕集,烟气中的羰基化合物与DNPH反应生成相应的2,4-二硝基苯腙衍生物,经乙腈萃取后,采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与以往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防止了丙烯醛衍生化合物的进一步反应,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评价了该方法测定烟气中8种羰基化合物的重复性、回收率及检测限,采用该方法测定了肯塔基参考卷烟2R4F和部分国内外卷烟。

  • 标签: 羰基化合物 卷烟烟气 DNPH HPLC
  • 简介:运用四种不同的光谱范围选择方法来建立烟草中水溶性糖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发现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烟草中水溶性糖的分子结构分析,结合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特性,初步确定烟草水溶性糖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建模光谱范围,以交互验证系数和交互验证均方差为评价指标进一步优化光谱范围,可以得到烟草水溶性糖在近红外定量模型中的最佳光谱范围为3850-5010cm^-1、5720-7010cm^-1和7760-7980cm^-1,总糖和还原糖定量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989、0.787、0.565和0.982、0.801、0.693。

  • 标签: 近红外 烟草 定量模型 光谱范围 水溶性糖 交互验证
  • 简介: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初烤烟叶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和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和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的Hotelling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和近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的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的样品7个,当天预警的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叶霉变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初烤烟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麦角甾醇 霉变 HOTELLING T2
  • 简介:概述了标准化对烟叶生产及品牌发展的支持作用,并阐明了全国烟叶主产区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 标签: 烟叶 标准化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