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本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患者感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分布状况,了解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现状。方法:对1599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支原体(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599例检测标本中,总感染率为23.08%,单纯UU阳性277例(75.07%),UU-Mh阳性81例(21.95%),单纯Mh阳性11例(2.98%)。MH对强力霉素(DOX)、交沙霉素(JOS)、美满霉素(MIN)全部敏感,UU对JOS、MIN、DOX、环酯红霉素(ECC)、克拉霉素(CLA)均非常敏感,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单纯UU或MH感染。结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DOX、MIN和JOS可作为本地区临床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

  • 标签: 男性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实验
  • 简介:目的:分析广东省近10年麻风病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2004~2013年广东省麻风病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年全省共新发现麻风病1201例,年均发现率0.13/10万,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17/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08/10万);年均患病率0.39/10万,患病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4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34/10万)。新发病例在21个地市均有分布,但地区分布不均,其中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地区,非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新发病例中男性病例占65.3%,儿童病例占2.2%,多菌型病例占87.3%,2级畸残病例占13.7%,非户籍病例占25.0%。结论:近10年广东省的麻风病疫情处于较平稳的低流行状态,但仍存在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不足、非户籍病例比重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应加强早期发现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 标签: 麻风病 流行病学 防治策略
  • 简介:目的:分析全省麻风院村休养员的畸残情况并开展相应的康复措施,为制定全省麻风康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省所有休养员的畸残情况及康复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风院村休养员共2364例,其中2级畸残的有2022例。休养员中,男性为1782例,畸残率为85.2%;女性为582例,畸残率为86.4%;休养员畸残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57.78,P〈0.01);目前有矫治需求者为721例,占35.7%。结论:我省麻风畸残康复的任务依然很重,康复需求迫切,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加大对现存麻风病人的关怀力度。

  • 标签: 麻风 畸残 康复
  • 简介:目的:分析曲安奈德结合利多卡因皮损内局部注射对疥疮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疥疮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曲安奈德结合利多卡因(1∶2)皮损内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疥疮结节外涂肤轻松软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结节平均消退时间为(9.4±5.2)d,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节消退时间(12.3±6.7)d,差异有显著性(t=2.327,P<0.05);观察组在治疗7d、14d及21d时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及21d时大结节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结合利多卡因皮损内局部注射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疥疮结节 利多卡因 曲安奈德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临床资料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门诊5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10mg/d,研究组给予依巴斯汀30m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8%(222/250),高于对照组的70.0%(175/2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12.3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1.6%(29/250),对照组为13.6%(34/25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41,P=0.521)。结论:与剂量10mg依巴斯汀比较,30mg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依巴斯汀 慢性荨麻疹 疗效 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特点及表现,解析对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X及Y染色体异常核型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23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192例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33%.其中,X染色体数目异常89例,主要为46,XXY,占总异常数目的46.35%.Y染色体多态性共101例,占总异常数目的52.6%.X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与Y染色体变异的检出率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X染色体异常多为非嵌合克氏征,临床效应多为表现为小睾丸及无精症,导致男性不育.Y染色体的多态性不仅仅导致少、弱精症及男性不育,更可能与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事件关系密切.结论: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患者中性染色体异常的主要表现为X染色体数目异常及Y染色体的多态性变异,其中,克氏征(46,XXY)最为常见,可能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Y染色体的多态性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遗传变异,与X染色体数目异常直接导致男性性腺功能低下及无精症相比,Y染色体的多态性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更值得关注,具体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染色体核型 性染色体 异常 多态性 男性不育症
  • 简介: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保健筛查的645例已婚女性患者进行TCT检查,对细胞学检查筛查出的ASC-US及以上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和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比率及阴性比率,比较TCT检查方法和HPV-DN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情况。结果:TCT检查中ASC-US及以上病变201例,其中阴性139例,阳性62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CT阴性139例,其中组织学阴性129例,阴性率92.8%;组织学阳性10例,阳性率7.2%;TCT阳性62例,其中组织学阴性31例,阴性率50.0%;组织学阳性31例,阳性率50.0%。而HPV-DNA检测阴性97例,阳性10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V-DNA阴性97例中,组织学阴性94例,阴性率96.9%,阳性3例,阳性率3.1%;HPV-DNA阳性104例,其中组织学阴性68例,阴性率65.4%,阳性36例,阳性率34.6%。两种检测方法比较结果为TCT特异度和准确度远高于HPV-DN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DNA检测敏感度高于TCT。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且准确率较高的宫颈癌和前期病变筛查方法,特异性比较强,且可以降低漏诊率,对早期检查和预防宫颈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HPV-DNA 检测
  • 简介:目的:了解2013年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实验室孕前筛查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总体情况,分析影响计生服务网络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发放梅毒血清质控样本,各实验室按要求做梅毒血清学定性试验,统计分析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2013年分4次发放质控样本,共计有464家实验室参评了2320项梅毒血清学试验,全省总体符合率96.64%。梅毒螺旋体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8.44%和93.08%,两者的假阴性率分别为3.89%和0,假阳性率分别为6.63%和7.01%。结论:全省孕前筛查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总体检测能力较好,但仍需加强室内质量控制,以促进梅毒血清学孕前筛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孕前筛查 实验室 梅毒 血清学试验 室间质评
  • 简介:目的:比较来曲唑与氯米芬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我院不孕门诊的PCOS不孕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米芬组34例和来曲唑组36例,70例患者共进行129个促排卵周期,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来曲唑组临床妊娠率为38.89%,明显优于氯米芬组17.65%的妊娠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在优势卵泡率、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方面均优于氯米芬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值得在一定范围内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促排卵 来曲唑 氯米芬 临床妊娠率
  • 简介:目的:了解当代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及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为制订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本市几间高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656人,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在6种性病中,平均能正确鉴别(2.86±1.65)种;性观念趋于开放化,性行为发生率较高(971/2656,占36.56%),但安全套使用率低,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多性伴、从事或接受商业性服务、饮酒或服用精神毒品类药物后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结论:应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普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误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控制性病艾滋病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 标签: 性病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与CO2激光单用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CA)优化疗效.方法将138例肛管多发性CA患者分为2组: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组72例,CO2激光66例,先采用CO2激光祛除疣体,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组再用20%5-ALA湿敷封包4h,用633nm的红光以100J/cm2能量照射,1次/周,共做3次ALA-PDT,对照组只进行CO2激光治疗.结果在首次CO2激光治疗后4周、8周、12周及24周时分别判定其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在24周时观察组均治愈,对照组有9例复发.结论CO2激光联合ALA-PDT能快速去除疣体,复发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二氧化碳激光 5-氨基酮戊酸
  • 简介: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活跃在同志互联网社区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艾滋病与梅毒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特征及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志互联网社区匿名招募MSM,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现场咨询填写问卷,采集血样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共调查297人,平均年龄(28.41±5.32)岁,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45.79%),未婚者占90.24%,3个月内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者占43.43%,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67.71%。血清学监测167人,其中HIV阳性6人(3.59%),梅毒阳性25人(14.97%)。结论:珠海市来源于互联网社区的MSM人群高危行为普遍存在,梅毒艾滋病感染率较高,性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大力促进安全性行为,尤其需注意普及性病防治知识,遏制相关疾病的蔓延。

  • 标签: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艾滋病 行为特征 同志互联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