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外伤脑脊液鼻漏是颅脑损伤的合并症之一,属于开放颅脑损伤范畴。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经颅底(颅前、中或后窝)或其他部位骨质缺损、破裂或变薄处,由鼻腔流出,

  • 标签: 外伤性 脑脊液鼻漏 诊断 治疗
  • 简介:血管痴呆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美国和欧洲,Alzhei-mer病(AD)是导致进行和不可逆痴呆的首要原因,血管痴呆(VD)是第二位病因.但在亚洲地区卒中率高,在日本,VD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60%~70%,在我国,老年人VD患病率为324/10万,AD为238/10万,而且城市高于农村[1].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诊断
  • 简介:对564篇文章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469篇来自国际期刊《性健康研究》,95篇来自韩国惟一的一种质研究期刊——《质研究》。本文将为质资料的分析提供指南。

  • 标签: 质性研究 资料分析方法 国际期刊 健康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颈椎管神经源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近12年来我科收治的51例颈椎管神经源肿瘤的手术情况,其中部分病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结果51例肿瘤全切除,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改善。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以全切除肿瘤,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神经根和脊髓,以及颈脊柱的稳定性。

  • 标签: 颈椎 神经源性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首次健康领域质研究会议是1991年在埃德蒙顿召开的,同年《质性健康研究》问世。《质性健康研究》为当时难以在量研究为主的杂志(如《社会科学和医学》)发表的质研究文章、或仅能在理论研究类杂志(如《医学人口学》)发表的质研究文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现在,各种护理杂志也越来越接受质研究。但是我们仍有工作要做。例如:质研究的结果在护理的教科书中,以及报纸或电视报道中仍然很少出现。

  • 标签: 质性研究 健康研究 医学人口学 护理杂志 社会科学 次健康
  • 简介:目的分析弥漫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探讨诊断要点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综合措施,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维持氧饱和度正常,防治脑水肿,早期(〈12h)亚低温治疗,同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大剂量纳洛酮(0.4mg/kg)治疗。早期(〈12h)持续侧脑室外引流术,高压氧及促醒治疗等。结果根据GOS(伤后3月)评分,良好9例(20.9%),轻残12例(27.9%),重残8例(18.6%),植物生存2例(4.7%),死亡12例(27.9%)。结论DAI病人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的综合处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 治疗 措施
  • 简介:脑弥漫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是头部遭受加速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切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断裂和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脑损伤,多数病情危重,是颅脑损伤后植物生存、重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病死率高达50%,恢复良好者不到25%[2],

  • 标签: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分析 原发性脑损伤 毛细血管损伤 神经轴索断裂 Adams
  • 简介:目的分析导致难治癫痫的颞叶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手术治疗的难治颞叶癫痫病例,分析其中73例病理证实存在颞叶肿瘤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疗效.结果术前MRI显示有占位效应的病例23例;占位效应不明显,仅出现局部信号异常的病例50例.病理检查显示最主要的肿瘤类型为混合胶质-神经元肿瘤59例,其中WHOⅠ级63例;行前颞叶切除术的70例,局部病灶切除术的3例.术后1例死亡,余术后随访2~10年,因非肿瘤相关原因死亡1例,Engel'sⅠ级55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2例.结论与难治颞叶癫痫相关的脑肿瘤是一类特殊的病理组群,表现相对良性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癫痫灶效果满意.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颞叶癫痫 肿瘤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职生自信心、进取等特点及关系。方法采用“自信心自测”和“进取测验”对856名高职生进行自信心、进取测评。结果①高职生97.7%的人有自信心、32.2%的人进取很强或较强。②男生、理工类学生的自信心高于女生、艺术类和文史类学生。⑧统招生、母亲文化程度中等、报考高职院校是第一、三志愿的学生的进取强于封口生、母亲文化程度高和低,报考高职院校是第二志愿的学生。结论高职生自信心在性别、专业,进取在生源性质、母亲文化程度、报考高职院校是第几志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高职生 自信心 进取性 文化程度 报考志愿
  • 简介:由于在临床工作中,发作睡病常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所以本文系统梳理了有关发作睡病精神症状的鉴别诊断,以发作睡病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关键点,分别与相关精神疾病进行鉴别。本文一方面从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另一方面从治疗角度进行鉴别,并于文末附表说明。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精神症状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6年间临床诊断为TIA的97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颈内动脉系统TIA组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中TIA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的几何均数为3.31d,发作持续时间为12.32min,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1h与能否复发或进展为卒中无显著关系;TIA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梗死病史;CT发现脑梗死灶的阳性率为29.4%~50%,MRI阳性率为100%;随访89例患者3个月发现,脑梗死发生率为4.5%;两组患者在发病到就诊时间、持续时间、危险因素、CT阳性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存在共同的临床特征,多数TIA患者不能及时就诊,发作持续时间几何均数接近文献报道水平;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1h不影响3个月预后;CT阳性率低于MRI.早期积极治疗可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虽然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能正确诊断并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极高。部分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或主要表现的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脑炎或脑血管病而延误治疗。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变化与CTP的相关。方法动态评定20例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行CT检查明确重型颅脑损伤诊断;并分别在外伤后或术后第2d、7d及14d行CTP检查。分析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与脑局部脑血流量(regioncerebralblood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cerebralbloodvolume,rCBV)及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GCS评分与CBF、CBV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表明患者伤后GCS评分越高,脑组织缺血的程度越低。结论CTP技术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rCBF、rCBV和MTT与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早期GCS评分存在相关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利用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RFLP)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筛选和鉴定脑胶质瘤易感基因--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ERCC2)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方法应用PCR扩增179例胶质瘤病人肿瘤及血液标本和44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标本ERCC2基因第23外显子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序列,采用限制酶切及DHPLC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基因变异检测,直接测序不同类型的PCR片段,并与参考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此片段中验证了一个已知白种人存在的SNP位点.结论黄种人亦存在rs13181,并影响蛋白编码;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病有关联.DHPLC相对于RFLP来说是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可靠的SNPs筛选方法.

  • 标签: 多态性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 色谱法 液相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神经胶质瘤 基因型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n)部位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部位的一致。方法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43例aSAH患者,按入院CT所示出血部位分为左势、右势及对称出血,再将复查CT所示DCI部位分为左侧、右侧及双侧,比较两者的一致程度。结果SAH位置分类示左势出血16例,右势出血15例,对称出血12例。DCI部位分类示,左侧15例,右侧12例,双侧16例。两者一致的病例共21例,占48.8%;经一致检验结果示Kappa值为(0.235±0.112),小于0.4,两者吻合度较差。结论DCI发生部位与SAH位置无显著相关,提示脑动脉痉挛可能并非DCI的唯一致病因素。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迟发性脑缺血 一致性
  • 简介: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又称“危机管理”,风险管理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确定、度量、评估和应变等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事先已排定优先次序,可以优先处理引发最大损失及发生概率最高的事件,其次再处理风险相对较低的事件。

  • 标签: 风险管理 危机管理 优先次序 发生概率 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