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化指数(HFI)对肝癌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5例患者分为低指数组(HFI≤5.4)与高指数组(HFI〉5.4)。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性别、年龄、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血小板、肝功能分级、HBV-DNA拷贝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资料,两组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纤维化类型、术后血管侵犯情况、切缘情况、肝门静脉癌栓和HBVDNA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3.0%、53.0%;高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2.9%,复发率25.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29.0%、25.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3、HFI〉5.4、肝、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肝纤维化指数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均有显著影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手术前期间 肝细胞 治疗结果 肝纤维化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2005年手术治疗的918例直肠癌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所在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相关,其中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干预组39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按照常规进行检查指导,干预组另增加心理、家庭、认知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象在检查前的焦虑情绪、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情绪、HR、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程度,缓解其应激反应。

  • 标签: 护理干预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术前焦虑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减轻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选取晚期肺癌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综合疼痛控制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控制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血压脉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脉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疼痛控制措施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晚期肺癌 疼痛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TGF-β1对人单核细胞来源DCs活性的影响.方法:在诱导DCs成熟时分别加入TGF-β1、IL-2+TGF-β1、CD40L+TGF-β1以及TNF-α+TGF-β1,比较不同细胞因子对DCs的细胞表面标志CD50、CD83、CD80、CD1-α、CD86、HLA-DR和CCR7表达的影响;对DCs分泌IL-12水平的作用以及DCs活化自体T细胞能力的变化.结果:TGF-β1组DCs表面标志CD83、CD80、CD86、HLA-DR、CCR7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IL-12的分泌水平低于其它各组(P<0.05);激发自体T细胞能力亦较弱(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在第10天时TNF-α组DCs表面分子表达较成熟,活化T细胞能力亦较强(P<0.05).结论:TGF-β1对DCs的成熟以及免疫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TNF-α能够有效逆转TGF-β1的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免疫活性
  • 简介:对34例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在栓塞化疗前后分别采用RA-X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肝功十项检查。ALT,AST,TBili,DBili术后第一周内均有显著升高,TProt,ALB于栓塞后降低,结果提示;碘化油阿霉素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栓塞的部位应尽可能接近肿瘤,且应在栓塞前后加强支持治疗。

  • 标签: 肝动脉栓塞化疗 碘化油 肝功能 阿霉素 肿瘤 支持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编码基因EPHX1多态与肝细胞肝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枪索相关数据库中的文献,获取有关EPHX1基因多态与HCC易感性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检验,应用Statal2.0软件以不同合并模型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合并,计算合并效应量OR值及其95%可信f)(间(CI)。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EPHX1337T〉C多态位点的共8个研究,累计病例584例,对照989例。等位基因比较模型(CYST)的OR值为1.47(95%CI=1.26~1.72,P〈0.001);纯合子比较模型(CCvsTT)的OR值为1.88(95%CI=1.40~2.52,P〈0.001);隐性模型(CCVvsCT/TT)的OR值为1.73(95%CI=1.36~2.21,P〈0.001)。EPHX1416A〉G多态位点共6项研究,累计病例432例,对照699例。等位基因比较模型(GVSA)的OR值为0.75(95%CI:0.59~0.95,P=0.018)。结论EPHX1337T〉C多态位点CC基因型与HCC易感性升高有关;416A〉G多态位点等位基凶G可能降低HCC易感性,为保护基因型。

  • 标签: 肝肿瘤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 EPHX1 遗传多态性 肿瘤易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1(topoisomerase1,TOPO-1)在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伊立替康(CPT-11)化疗疗效的相关。方法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转移结直肠癌初诊者98例,均接受FOLFIRI方案一线化疗,化疗前检测肿瘤组织TOPO-1的表达水平,分析TOPO-1表达水平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TOPO-1表达水平与转移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高表达组患者RR为52.2%(24/46),低表达组RR为28.8%(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1高表达组中位PFS为9.5个月(8-12个月),低表达组为8.0个月(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OPO-1高表达转移结直肠癌患者可从伊立替康化疗中获得更高的近期疗效和更长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可能对伊立替康化疗更敏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转移性结直肠癌 拓扑异构酶1 伊立替康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CD1a和CD83标记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中CD1a、CD8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85例乳腺癌组织中,77例CD1a阳性,大多数表达CD1a的TIDC分布在肿瘤组织中,肿瘤间质及周边组织中表达较少;44例CD83阳性,表达CD83的TIDC多分布在肿瘤周边及间质组织,呈散点状分布。CD1a、CD83均为阳性表达(双阳性)35例。CD1a、CD83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无关(P〉0.05),而与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TNM分期有关(P〈0.05)。CD1a、CD83双阳性表达和非双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未达。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1a、CD83非双阳性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HR=2.216,95%CI:1.682-3.43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IDC的特征标记物CD83、CD1a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这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有关,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树突状细胞(DC) CD1A CD83
  • 简介:神经骨关节病又称为Charcot关节,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骨骼、关节的非感染损伤,可累计全身一个或多个关节[1-17]。此病临床少见,且报道多为病变晚期。2014年,我科收治1例双踝关节神经关节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原性 早期诊断 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70岁以上胃癌患者根治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8月至2015年8月242例接受胃癌手术的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短期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42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生率高(5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96例,39.7%),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年龄≥76岁、合并基础疾病、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时间≥240min、术前血红蛋白〈80g/L是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手术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胃癌患者外科医师不要放弃根治机会,但要重视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的处理,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多学科协作,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高龄胃癌患者行胃癌D2根治术仍然是安全的。

  • 标签: 胃癌/外科学 高龄 危险因素 手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阳性表达与肝细胞肝癌(HCC)复发的相关。方法将71例肝癌患者根据VEGF表达分成VEGF阳性表达组(VP)34例及VEGF阴性表达组(VN)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分级、肿瘤包膜、静脉癌栓、1年复发率及大于1年小于3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例在肿瘤细胞分级及大于1年小于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组静脉癌栓率及1年复发率明显高于VN组(P〈0.05),VP组有完整肿瘤包膜率明显低于VN组(P〈0.05)。结论VEGF表达与肝癌复发相关可能是通过产生微转移灶的作用形成肝癌的早期复发灶.而与肝癌的晚期复发则无明显相美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肝细胞肝癌 复发
  • 简介:血友病(hemophilia)是由于血浆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遗传出血性疾病。此病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中国约有12万血友病患者。血友病关节病(Hemophiliearthropathy)是血友病患者关节腔频繁出血引起软骨退行变和滑膜炎症,继而出现关节纤维化损害,导致关节挛缩、变形,

  • 标签: 血友病性关节病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患者 漏诊 误诊 凝血因子缺乏
  • 简介:探讨子宫囊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子宫囊淋巴管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子宫囊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5岁,因“间歇腹部胀痛2年,发现腹部肿块1年余”入院,结合入院相关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体前壁可见一囊肿瘤,囊液呈淡黄色、清亮,囊内壁光滑,囊腔与子宫腔不通;镜下见囊壁内衬一层被覆单层扁平细胞,囊壁平滑肌间见淋巴网状结构,囊腔内见纤维蛋白物及少许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D2-40阳性、CKpan弱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囊淋巴管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子宫囊淋巴管瘤少见,临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及盆腔包块多见,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需要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子宫肿瘤 囊性淋巴管瘤 子宫肌瘤囊性变 误诊
  • 简介:原发性小肠腺癌临床少见,其起病隐匿,侵袭强,预后差,临床上极易漏诊和误诊[1-2]。本中心近期诊治1例同时原发性小肠腺癌并直肠癌患者,此类病例实属罕见,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尚未见类似病例报道,现将其整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小肠腺癌 原发性 同时性 直肠腺癌 病例报道 直肠癌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挽救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舞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XEL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挽救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9%,高于对照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05%)与对照组(18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挽救放疗可能是局部晚期胃癌有效治疗手段,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的治疗可使一部分患者获益。

  • 标签: 局部晚期胃癌 挽救性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随着放射治疗在脑肿瘤的广泛应用,引起放射坏死的机会明显增加。准确、早期的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坏死直接影响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CT和MRI不能准确的鉴别脑肿瘤复发与放射坏死,本文介绍了新的影像学方法(CT、MRI灌注,Xe—CT,MRI弥散成像,波谱分析,SPECT,PET)对其鉴别的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复发 放射性坏死 鉴别诊断
  • 简介:胃癌并发弥散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临床少见,一旦发生,预后极差。传统治疗方法如血制品替代治疗和肝素抗凝等效果甚差,常在1—3周内死亡。我科成功治疗Ⅳ期胃癌反复发生DIC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化学治疗
  • 简介: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人类脑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患者预后差。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GBM的理解也从病理学诊断逐步转向分子病理机制,基于肿瘤遗传学特征标记的分子分型相继产生。目前国际上根据GBM基因表达及改变的差异,将其分为经典型、神经元型、前神经元型、间质型四种分子亚型。本文简要介绍了人类胶质母细胞瘤这四种亚型的分子特征,重点关注经典型GBM中EGFR、PTEN、P13K、CDKN2A四种特征基因的变异情况,并且对相关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GBM 分子分型 分子靶向治疗 经典型GBM 基因变异
  • 简介:有关垂体腺瘤侵袭的研究很多,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揭示垂体腺瘤侵袭的一个重要方面。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垂体腺瘤侵袭的产生机制,为临床治疗垂体腺瘤提供帮助。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