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患儿男,2岁,因左颜面大片红斑,发育迟缓2年于2004年12月26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儿2003年1月出生后发现左颜面部以中线为界,布满红斑,压之不褪色,波及头皮.躯干及左下肢有散在不规则大片红斑,躯干部有大片青灰色胎痣样色素沉着.2003年4月中旬,患儿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抽搐,每次数分钟或10多分钟,2~3次/d.在当地医院做头部CT及MRI检查,显示左额颞顶硬膜下积液,给予钻孔引流,引流出淡黄色液体约200ml.

  • 标签: 颅面血管瘤 影像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DSA 2003年1月 2003年4月
  • 简介:目的:观察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方法:2004年对深圳市福田区部分事业单位6900例在职人员进行了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心电图分类统计。结果:在职人员正常心电图占86.25%,异常心电图占13.75%,以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2.65%,窦性心动过速1.90%.窦性心律不齐1.20%,共5.75%)为最多,其次为ST-T改变(4.68%),早期复极综合征(1.02%),柬支传导阻滞(0.45%),室性早搏(0.42%),肢导低电压(0.35%),房性早搏(0.26%),左心室肥厚(0.26%),左房肥大(0.25%),预激综合征(0.15%),房室传导阻滞(0.10%),心房颤动(0.01%)。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9.98%:3.77%,P〈0.01)。结论:在职人员中男性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高于女性,ST-T异常率达4.68%.故应定期行心电图普查,早期发现心血管病。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体格检查
  • 简介:近年来,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报道较多,如超急性期心肌梗死、R波降低、R波细小、小型q波及非Q波型心肌梗死.但对演变规律不典型的AMI报道较少,现将我院5年以来遇到的5例分析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R波降低 R波细小
  • 简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误诊、漏诊率较高.我院1990~2000年间临床诊断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95例,误诊31例,占326%.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 标签: 诊断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误诊
  • 简介:糖尿病为世界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糖尿病患者有发生冠心病的广泛基础,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显然高于非糖尿病者,而糖尿病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不典型及无痛者占多数。因此及时的发现与防治心肌梗死,对糖尿病的生存至关重要。1资料与方法按WHO标准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3例,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47~78岁,病程1~22年,均合并心肌梗死。所有病例均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IC)、血脂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Doppler等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梗塞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建桥街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对武汉市建桥街社区所有居民进行健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将其中4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和调查情况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三年后观察疗效.结果:三年后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行之有效,应大力推广.

  • 标签: 社区综合防治 效果分析 高血压病 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高血压患者 综合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VL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泰安市医疗仪器研究所研制的SXG-7000VLP记录仪,x、y、z正交心电图双极导联,检测心肌梗死(MI)后3小时至1年不等患者的心室晚电位.结果:80例MI患者中VLP阳性29例,阴性30例.AMI44例中VLP阳性者15例(34.1%),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6例中阳性14例(38.8%),前壁MI28例中阳性5例(17.8%),下壁MI47例中阳性24例(51.0%).结论:相比较而言,以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高.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 CA-ECG 急性心肌梗死 AMI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术的临床效果及小C臂X光机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5月~2001年6月间在小C臂X光机下60例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定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60例患者植入83个支架:DeNovo支架植入48个,Suboptimal11个,Restenosis2个,Bailout2个.成功81个:前降支45处病变植入40个支架,右冠脉29处病变植入27个支架,左回旋支16处病变16个支架;支架植入的成功率98.9%.本组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严重出血并发症.随访1~36个月,5例再发心绞痛冠脉造影证实,2例原支架植入处再狭窄,另3例无再狭窄,系多到血管病变,其中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结论冠脉内支架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有效抗凝抗血小板及调脂治疗,是冠脉内支架治疗效果的重要内容;冠脉内支架术在小C臂X光机下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小C臂X光机 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分析
  • 简介:硫酸镁用于防治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和Q-T延长引起的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已达到共识,且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7~2000年应用硫酸镁治疗非上述因素所致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29例,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硫酸镁 治疗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目的对86例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进行心肌酶谱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心酶谱异常69例,阳性率80.02%,尤以CK、CK-MB升高显著。CK>1000U/L有17例;重症肠炎、败血症、有机磷中毒各2例,1例溺水、10例有机氟中毒(其中2例CK高达19855U/L和17500U/L、CK-MB高达257U/L和175U/L)。心电图检测65例,异常55例,阳性率84.61%(其中各种心律失常占69%,ST-T改变占31%),4例严重心律失常,败血症、重症肺炎各1例,均合并高血钾,2例有机氟中毒。这4例的CK都>1000~U/L。结论MODS儿童其心脏损害是严重的,CK、CK-MB同时升高对心肌损害具有特异性,心酶谱和心电图可作为预测心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儿童 多脏器功能障碍 心脏损害
  • 简介:对60岁以上的36例(男25例,女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表现为:(1)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比其他年龄段明显增多(占同期病例的75%).这是由于老年人心脏功能退化或障碍,心脏形成的附壁血栓增多,以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等,栓塞大脑中动脉的机会增多;加之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高凝状态等更易形成脑血栓,加重栓塞程度.(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人 脑梗塞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同期144例AMI患者,于发病12h内行尿激酶溶栓,并于心梗后7~14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且无冠脉病变者为冠脉正常组,再通且有冠脉病变及PTC成功者为冠脉异常组。记录二组患者易患因素,观察ST段抬高总和及90min回落程度,比较二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于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44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10例,冠脉异常组134例,前者较后者年龄轻,男性,吸烟等诱因多见;造影时TMI3级多见;ST段抬高总和于90min回落明显(P<0.05);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高(P<0.05)。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相对年龄轻,吸烟诱因多,住院期间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好。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ST段 超声心动图R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脑梗塞部位与SMI的关系,SMI对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既往无冠心病史的首次患脑梗塞病人SMI的发生率、脑梗塞部位与SMI的关系、SMI患者的心电图演变等进行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SMI的发生率与脑梗塞病变部位无关;发生SMI的脑梗塞患者预看显著差于无SMI者(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易伴发SMI。两者相互影响病情和预后。对脑梗塞患者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并给予相应治疗,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心肌缺血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周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七叶皂苷钠对其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叶皂苷钠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和常规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选择30名健康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发病后24h、7d、14d血浆TNF-α和血清NSE的含量.结果常规组血中TNF-α和NSE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两者在发病后24h已明显升高,7d时达高峰,14d时又明显下降;两者含量与出血量均呈正相关,NSE含量与TNF-α含量也呈正相关.七叶皂苷钠组血中TNF-α和NSE含量与常规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七叶皂苷钠可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和NSE含量,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出血量越大,血清TNF-α和NSE含量越高,两者均可作为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记物、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NSE TNF-α 含量 脑出血 患者
  • 简介:心房颤动(Af)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1998年1月~2001年12月共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5884例,检出持续性Af161例,占2.7%.现对其中出现长R-R间期(指>1.5s)者的病因、发病年龄、性别、发生时间、频率、长度、次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心电图 诊断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4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283例患者中,对20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占71.4%;66例采取后扩张,占23.3%;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占4.2%;3例未扩张,占1.1%.结果4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78.7%.心率<50次/min者占26.4%;术中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恢复,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1例死亡;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术后30d内卒中或死亡6例,占1.26%.随访率为77.8%.再狭窄17例,占4.6%.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若操作规范,可以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头颅CT动态变化.方法对7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扫描,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后24~48小时内有20例(27.4%)患者继续出血,其中15例(75%)病情加重.24~48小时后脑水肿与占位效应的高峰持续时间:出血量≤20ml的于发病后5~10天,出血量21~60ml的于起病后10~15天.血肿量越大,其程度越严重.神经症状和体征轻于CT改变.结论脑出血后占位效应有两个高峰:第1个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主要是继续出血,与临床症状加重相关;第2个高峰持续时间于发病后5~15天,由水肿进展引起,与临床病情加重相关性不明显.

  • 标签: 脑出血 CT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