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磁化量子血疗对高粘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人入院后停用影响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采用磁化量子血疗,每周3次,12次为1疗程.治疗前、后作血粘度,血小板聚集集率,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胸闷、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磁化量子血疗对高粘血有确切疗效.

  • 标签: 磁化量子血疗 高粘血症 疗效
  • 简介:成人型法乐氏四联由于心内血管畸形继发病变严重,长期缺氧,常伴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灌注肺、肾功能衰竭及因侧枝循环丰富而术中术后易致出血、渗血等并发.同时由于主动脉骑跨,高位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所致右向左分流,肺血流减少,且伴有在左心室发育不发,低氧血和红细胞继发增多所致的血液粘稠度增加.在围麻醉期间易出现缺氧发作,围手术期易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因此麻醉的管理难度增加.我院2000年~2004年共行7例成人法乐氏四联的手术治疗.

  • 标签: 成人型法乐氏四联症 根治术 麻醉 手术治疗 心内血管畸形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蛋白血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及普伐他汀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1例高脂蛋白血患者服用普伐他汀前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并与35例血脂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脂蛋白血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普伐他汀治疗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脂蛋白血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异常可能参与高脂蛋白血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P选择素 普伐他汀 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脂蛋白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原发性ST-T改变虽然常是冠心病表现之一,但引起这种改变的病因较多,还可见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心肌病变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如神经官能,特别是心脏神经官能者。本文收集神经官能者有ST-T改变的心电图318例,总结分析于后。1 资料与方法选有明确神经官能者,排除高血压以及心、脑、肺、肝、肾各主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者,更年期综合征者除外。男74例,女244例。男女比例为1∶3。年龄18~50(平均30.1)岁,40岁以下者85%。从性别、年龄分布上看,合乎神经官能以年轻女性较多。2 结果追踪3~10年的142例ST-T改变中,有

  • 标签: 神经官能症 原发性ST-T改变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房性心律失常及其相关性。方法对537例甲亢者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537例中房性心律失常64例,占11.84%,其中心房颤动(Af)51例,占9.49%;肺型P波20例,占3.72%;P波振幅的增高与Af的发生呈相关性。结论Af是甲亢在心脏方面的重要表现,发生率较高。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房性心律失常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的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最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发病率 脑梗塞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的患病率和对策。方法: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00例老年心血管病人,5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老年人心血管病人中冠心病人145例(心绞痛患者40例,无心绞痛患者8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高血压病人55例(2级20例,3级35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种心血管病人的抑郁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0.01),病程越长,抑郁发病率越高,病程>10年组的抑郁发病率显著高于<5年组的(P<0.01)。结论:老年心血管病人抑郁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应重视其治疗。

  • 标签: 老年 心血管病人 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临床症状 生活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氯沙坦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时的降血尿酸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分别用氯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2周、4周两组患者血、尿尿酸、尿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氯沙坦治疗1周后血尿酸明显下降,24h尿尿酸排出量明显增加,同时伴24h尿蛋白排出减少,治疗后2周、4周血、尿尿酸变化幅度减少。结论氯沙坦降压同时能降血尿酸、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氯沙坦 高血压 并发症 药物治疗 高尿酸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舒降之对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患者,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疗程6周,采用自身对照方式,研究其疗效.结果:每日服用舒降之20mg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显著差异(P均<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 标签: 舒降之 治疗 糖尿病 合并症 高胆固醇血症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并高血脂患者纤溶、纤溶储备功能的改变及血脂康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人[其中12例总胆固醇(TC)升高;10例甘油三酯(TG)升高;18例TG、TC均升高],于入院第1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纤溶指标后服用血脂康(0.6mg,每日2次);于4周后再次行纤溶指标检查,同时做静脉闭塞实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并与10例正常者对比.结果:经4周血脂康治疗后,t-PA活性、t-PA/PAⅠ比值明显升高(P<0.01)纤溶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纤溶储备功能.

  • 标签: 高血脂症 冠心病 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简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下称二脱)与β受体过敏征(简称β亢)多以心悸、胸痛、呼吸不畅,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等为主诉就诊,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约占具有心血管症状患者的4%~8%,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常伴神经衰弱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容易混淆。本文观察一组住院确诊的二脱及β亢患者的儿茶酚胺(CA)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儿茶酚胺 临床意义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患者 心血管症状 就诊
  • 简介:目的:探讨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起搏治疗中各种起搏模式的比例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30例行起搏器安装术SSS患者的资料,进行起搏模式及临床预后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生理性起搏(AAI/DDD)占27.6%,其中AAI起搏占11.2%,DDD起搏占16.4%;心室按需型起搏(VVI)占72.4%.植入起搏器能明显改善SSS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生理性起搏组中永久性房颤、心衰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生理性起搏组(P<0.05~<0.01),手术并发发生率为10.8%,主要并发为电极脱位和感知障碍.结论:生理性起搏是治疗SSS较理想的起搏方式,但目前应用的比例仍偏低.

  • 标签: 治疗 患者 SSS 生理性起搏 临床总结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 简介:本文对重症法洛氏四联采用人造单瓣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进行根治术。病例共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带瓣组,采用带自体心包单瓣进行跨肺动脉瓣扩大右室流出道。B组为对照组,用相应大小自体心包进行跨肺动脉瓣扩大右室流出道。观察两组病例在术前、术后一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心电图、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比较两组病例肺动脉瓣返流面积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带瓣组肺动脉瓣返流面积术后一周、3个月及6

  • 标签: 法洛氏四联症 根治术 带瓣心包补片 治疗
  • 简介:成人高胆固醇血的检测、评价和治疗专题组的第三次报告(AdultTreatmentPanelⅢ,ATPⅢ)制定了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ECP)新的胭固醇检测和处理临床指南。ATPⅢ在保持对冠心病患者强化治疗关注的同时,其主要新的特点是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成人 治疗 预防 实验室检测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