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接受手术的116例患者进行观察。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手术准备、手术过程中的监测和干预等;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成功率为90%,对照组中手术成功率为70%。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手术风险。这表明在手术导管室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术肢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 将2018年2月-5月在我科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5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术肢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 结果 对照组术肢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71%,观察组术肢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两组术肢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术肢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品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 术肢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二级预防执行单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选取PCI术后患者74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实验组患者每3个月常规门诊随访1次、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且患者依据自制二级预防执行单内容调整用药及生活方式进行强化干预.对照组3个月常规门诊随访1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服药依从性、戒烟和运动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戒烟和运动达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戒烟和运动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二级预防执行单可改良PCI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冠心病血压血脂的控制.

  • 标签: 二级预防执行单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 简介: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护理。方法选择有血栓负荷病变、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AMI患者68例,其中A组36例患者给予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再行PIC术;B组32例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术后两组均按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再次梗死症状;A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减少了无复流现象。做好心理护理、出血并发症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住院24d后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出院后规律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门诊随访。结论对于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护理重点在于早期维持正常或高水平的循环、呼吸功能,在尽快恢复机体灌注供氧的同时加强各器官功能的保护。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肺复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12例老年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术后3d内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2组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治疗前行为,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掌握有效的自我护理方法,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系统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0例研究,随机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系统心脏康复,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对象的SF-36结果中躯体疼痛、生理角色限制、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指标比较P<0.05有差异性。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各项评分,其具有较高的作用。

  • 标签: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选择群组管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取80例冠心病患者,分2组,均实行CTA。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群组管理护理。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生命体征水平低(P<0.05),检查成功率、依从率高(P<0.05)。结论:群组管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依从率高,能获取高质量图像,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群组管理护理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9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44例,依据患者手术过程中是否发生低体温现象,将以上研究观察对象区分为低体温体和无低体温体,统计分析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本文所进行研究工作中,144例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患者62例,;年龄≥70岁、有不良心理状态、暴露面积过大、手术室室温<24 ℃等等为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文所进行研究工作中可以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较多,医护工作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保温干预措施的应用,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概率和风险,这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提升至关重要。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低体温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手术时行桡动脉穿刺衣袖有不同程度被消毒液甚至血液污染,设计一款衣袖保护套保护病人衣袖免受消毒液以及血液污染。方法:通过调查发现进行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手术时,病人衣服不同程度被消毒液或血液污染,目前没有一款装置保护桡动脉穿刺病人的衣袖不受消毒液甚至血液的污染,因此设计出一款一次性衣袖保护套,用于临床解决此问题。结果:这款一次性衣袖保护套能够有效防止病人衣袖免受血液及消毒液污染,保护程度达99%。结论:一次性衣袖保护套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病人满意,手术医生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次性衣袖保护套 桡动脉穿刺 衣袖免受污染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深入性分析。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内医院中采取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2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实施奇偶数法的方式均分患者为传统组(n=61)及早期组(n=61)。传统组中实施传统心脏康复指导措施,早期组中实施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措施,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护理后,传统组的LVEDD和LVESD的指标高于早期组;传统组的Barthel指数低于早期组,两组数据对比后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 采取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对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早期路径心脏康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22年8月-2023年9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中选取9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给予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在护理后都要由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的建立能显著提升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 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0名心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观察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在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全面地评估其效果和最佳实践方案。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期间,干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遴选我院于2020年7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AMI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行PCI治疗;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果:比较两组预后数据,观察组心功能、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运用,效果确切,能快速恢复心功能,保障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CI术后护理中用优质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院进行PCI手术的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比较并发症、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比观察组并发症和依从性差,差异大(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依从性,护理影响力大。

  • 标签: 优质护理 PCI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改善和协助,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3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为26.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评分为(94.1±2.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3.2)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在并发症的预防上较好预防作用,患者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稳定性冠状动脉心脏病(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SCAD)患者心绞痛(anginapectoris,AP)程度与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探索不同AP程度的SC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领域。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SCAD住院患者17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质指数、是否独居、心肌梗死史、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后,SCAD患者AP程度与总体认知功能及除定向力外的6个认知领域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调整后,与无AP者相比,轻度AP者与重度AP者认知功能总分分别降低1.3分(P=0.017)和3.3分(P〈0.001);与无AP者相比,轻度AP者在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定向力等4个认知领域得分降低,重度AP者7个认知功能领域得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程度是SC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AP程度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领域不同。

  • 标签: 认知功能 心绞痛 稳定性冠心病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改善和协助,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3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为26.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评分为(94.1±2.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3.2)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在并发症的预防上较好预防作用,患者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