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实验组通过妇科恶性肿瘤健康管理中心实行健康管理,对两组患者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行健康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健康管理中心 信息化 效果
  • 简介:摘 要:我国近些年来的社会医疗需求始终是旺盛的,而且是供不应求的。医院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医疗服务的实施。为了进一步缓解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现象,大部分医院已引进或开发了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但是系统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其能否切实辅助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医院的管理和运行增添助力,则要归因于其设计是否合理。为此,文章从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角度出发,探讨了其管理的要素、设计需求,并就其具体的设计与应用做了延伸思考。

  • 标签: 医院 信息网络系统 设计 安全
  • 简介:摘要:手术安全核查是患者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卫生部提倡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具体体现。本文综述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临床的实施现状,找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核查时机掌握不正确;《手术安全核查表》填写不及时、书写有涂改;核查人员思想重视不到位,不按工作流程操作;重要环节存在隐患;手术医生存在“只签名,不核查”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本文从这些成果上进行系统总结,简要评析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我院开展的信息化三级核查,以期为手术安全管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大大提高手术核查的安全性。

  • 标签: 信息化 三级核查 三方核查 手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各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选取100例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50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者组在常规护理服务中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对比两组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医嘱执行、取药、药物配置、书写护理单四项护理措施执行时间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服务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推荐应用。

  • 标签: 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 护理服务 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中引入信息追溯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4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50件口腔器械作为研究组,引入信息追溯系统进行管理,并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2月我院未引入信息追溯系统所进行消毒灭菌的50件口腔器械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器械损坏率和包装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湿包率和器械损坏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口腔器械 信息追溯系统 集中清洗消毒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教育平台在孕产妇围产期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1月我院90例门诊规律孕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单双数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定期推送孕产期相关知识,开展个性化指导。记录并比较两组孕产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和各产程时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产程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元化信息化教育平台,寓教于乐,提高孕妇对自然分娩的相关认知,促进了自然分娩率的提高,降低了剖宫产率。同时巨大儿的发生率及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也有明显的改善。

  • 标签: 信息化教育 孕产妇 围产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信息化-移动护理-个人数字助理(PDA)扫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科进行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15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79)和观察组(n=79),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静脉注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应用护理信息化-移动护理-PDA扫描技术,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各个环节用时。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流程各个环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 PDA 输液配制效率
  • 简介:摘要:①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②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共60例。前30例患者为对照组,后3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60例患者于入院时、手术前、出院前进行调查。实验组患者接受与疾病和康复相关的信息支持。对照组只接受病房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③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前以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P<0.0 5);与入院时相比,实验组在手术前和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的下降幅度远超过对照组的下降幅度(P<0.0 5)。④结论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提供系统性的信息支持,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疾病不确定感 信息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病人应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救护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则应用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后的急救成功率(97.50%)要高于参照组(87.50%),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生总发生率2.50%(1/40)要低于参照组17.50%(7/40),其组间差异为(P

  • 标签: 颅脑外伤 一体化区域救治信息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热门诊当中实施预检分诊专项管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74例患者,根据就诊期间预检分诊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37例患者接受常规分诊管理干预;观察组中37例患者接受预检分诊专项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信息登记正确率和信息记录延时率、分诊就诊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对发热门诊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信息登记正确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信息记录延时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分诊就诊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对发热门诊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发热门诊当中实施预检分诊专项管理干预,能够充分保障患者信息登记的准确性,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缩短分诊就诊时间和治疗时间,使发热门诊管理模式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发热门诊 预检 分诊 专项管理 信息 登记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联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母婴分离早产产妇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接收的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100例,将2021年7月至12月早产产妇50例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早产产妇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支持联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后1天、2天,3天泌乳量明显大于对照组,以及产后30天母乳喂养率,且P

  • 标签: 信息支持  母婴分离 早产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信息化系统在优化抢救工作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整理医院急诊科在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抢救工作的信息,选择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电脑筛选法的作用下,分别向试验组和实验组提供常规手写申请单、信息化系统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检查、CT检查等项目的周转时间。结果:实验组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检查、CT检查等检查项目周转时间均短于试验组。结论:在急诊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中,医生将信息提交到网络收款处,自动获取患者检查相关信息,并不需要人员重新录入内容,由此缩短中间环节时间,患者可以快速进行检查,随后取报告。

  • 标签: 急诊科 信息化系统 抢救工作 周转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于护理人员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6月的护理人员50人,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均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 标签: 护理专业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护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护理信息化建设对护士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减少医疗差错等方面的作用,为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 标签: 护理信息化 工作效率 质量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息化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结合信息化技术和持续性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护理服务,有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复发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改善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康复效果。

  • 标签: 信息化延续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预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原发高血压患病者基于微信群消息指导后对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以本社区卫生站2023年3季度收诊的16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站诊治期间均统一记录病案信息,按照随机分组模式,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患者离站前,组建微信群,把患者均纳入群内,对照组80例患者在群内只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不采取任何信息指导;观察组80例的微信群内每日推送信息指导,对两组分别干预后的相关结果展开计算与分析,涉及指标5个,分别为血压控制效果的变化、患者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变化、高血压疾病知识认知情况、血压值合格率。结果:患病目标均在干预前,血压测得值较高,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施以干预措施后,二组血压值有所下降,观察组更小于对照组(P<0.05)。对2组病患服药状况给予观察,得到用药依从性更高组为观察组(P<0.05)。病患均展开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更高组为观察组(P<0.05)。患者均开展疾病护理干预后,得到观察组对高血压疾病各知识点掌握情况更高,评分均以更高水平展现(P<0.05)。经对2组干预1个月后,血压状况随诊得到结论,血压合格率占比率更高组为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社区原发高血压患者开展微信群内信息指导工作有利于帮助患者有效管理血压值,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同时,强化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进而提升血压达标率。

  • 标签: 社区原发高血压 微信群内信息指导 血压管理 疾病认知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方法按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上线前后来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3例。监测记录2组分诊分区准确率、就诊等候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时间比例。结果观察组分诊分区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就诊等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时间比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诊分区准确率;缩短危重患者的等候时间,减少意外发生;增加急诊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使急诊预检分诊更为规范化、流程化。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信息系统 就医流程
  • 简介:目的调查心脏手术患者及家属术前信息需求及担忧状况,为术前教育和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脏手术患者术前需求调査表对105例心脏手术患者和112例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术前信息需求总分为(39.43±1.35)分,担忧状况总分为(62.41±1.40)分;家属术前信息需求总分为(39.13±1.37)分,担忧状况总分为(59.82±2.35)分。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期待信息需求较高,患者与其家属担忧状况较重,患者较家属重。结论可根据心脏手术患者及家属术前信息需求与担忧状况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 标签: 心脏手术 信息需求 担忧状况 患者家属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跟踪干预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9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随访,干预组患者在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院中、院后跟踪干预,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肝功能和营养指标包括谷丙转苷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TB)、白蛋白(ALB)进行记录比较,并对2组患者院后睡眠、生活质量和抑郁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AIJT、AST、STB、ALB水平分别为(66.43±3.12)U/L、(49.35±10.36)U/L、(25.34±3.45)μmol/L和(37.36±4.35)g/L,对照组ALT、AST、STB、ALB水平分别为(102.34±4.34)U/L、(87.54±6.45)U/L、(50.36±4.37)μmol/L和(39.35±3.57)g/L,2组患者ALT、AST、STB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LB比较无较大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主观评分分别为(8.83±1.23)分、(5.01±0.22)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2.34±6.46)分、(61.56±5.47)分,2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试验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抑郁状况分别为(19.34±5.34)分、(12,34±4.23)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抑郁状况为(16.35±3.45)分,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抑郁状况与出院时、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信息平台的跟踪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肝癌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网络信息平台 跟踪干预 肝癌 生活质量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