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IgG检测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16例SARS患者、147例发热隔离患者、23例体格检查健康者进行血清SARS抗体:lgM、IgG检测。结果12例SARS患者单份标本中入院标本7例有4例检出SARS抗体IgM阳性,出院5例有3例检出SARS抗体IgG阳性,2例重症患者血清动态结果观察到,从入院到出院的标本均同时检测到高滴度的SARSIgM、IgG;2例轻症SARS患者各只检测到一次SARS抗体IgM弱阳性;发热隔离区患者有6例从入院至出院均检测到SARS抗体IgG,其中两例滴度较高。健康体检者无一例SARS抗体阳性。结论ELISA检测SARS冠状病毒抗体IgM、IgG可作为一种辅助鉴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检测和确诊手段。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冠状病毒 抗体 IGM IgG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临床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37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8例单纯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19例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间治疗效果,显示,B组患儿各症状的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其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皮质激素 重症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两组患者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显著(P<0.05);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结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用时短,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炎琥宁注射液 麻杏石甘汤加味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治疗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策略。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27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6例)。观察组应用壳聚糖宫颈膜C型行持续的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宫颈微波治疗疾病,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持续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临床中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还需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工作,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 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组(甘草锌颗粒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平衡饮食,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附加甘草锌颗粒佐治,对比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3d内、5d内腹泻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结论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安全有效,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甘草锌 轮状病毒性肠炎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甘利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个月。将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CD4+/CD8+指标及HBV-DNA反跳率对比。结果观察组的HBV-DNA、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BV-DNA反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抗病的目的。

  • 标签: 拉米夫定 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患者的筛查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日-2017年9月30日共计1000名患者,使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500人,其中对对照组患者中250人使用单纯的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另外250人使用单纯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准度。结果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不同,有显著差异(P<0.05);病变级别越高,患者的阳性率就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癌患者体内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含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0例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的患者中,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均为阳性的患者共有105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的患者共有40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对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P<0.05)。结论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方式,在目前的宫颈癌诊断及筛查过程中是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宫颈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视作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以基础护理为基础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自我效能评分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护理可巩固治疗效果,改善自我效能指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慢性丙型肝炎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艾滋病(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穴位注射治疗效果的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和降低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照组30例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T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P<0.01),HIV裁量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于合并有恶性肿瘤的艾滋病患者,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表现为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的患者其CD4+T细胞计数改善幅度和HIV裁量控制幅度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 二十二碳六烯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均给予相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分别用咖啡酸片、其他传统升白细胞药物进行随机分组治疗,从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情况及疾病治愈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比其他升白细胞药物疗效快,并且治愈率明显快于其他升白细胞药物。结论咖啡酸片治疗病毒性感染合并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咖啡酸片 白细胞减少症 病毒性感染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与抗-HCV及ALT值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中心血站检测的抗-HCV双试剂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252例,对HCVRNA含量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检测,对抗-HC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之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值。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为HCVRNA或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占78.97%,抗-HCV阳性占93.75%。ALT值异常的患者有163例,正常者89例。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结论进行丙型肝炎诊断时,通过检测HCVRNA、抗-HCV的含量,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丙型肝炎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A在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辅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取维生素A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憋喘及气促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8以及CD3-CD19+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A应用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辅助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维生素A 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抗病毒治疗门诊治疗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医院救治的42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高,比较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门诊治疗的过程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抗病毒治疗 门诊治疗 艾滋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利巴韦林气雾剂在改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及病毒阴转率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0月86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抗病毒口服液进行辅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安慰剂进行治疗。治疗7d后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情况以及病毒阴转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肠道病毒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的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及皮疹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97.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9%、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在改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显著,且能够提高病毒的阴转率,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 标签: 利巴韦林气雾剂 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病毒阴转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黄芪甲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所收治的82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其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39例(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31例(75.61%),联合组心率、心电图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方式,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黄芪 硝酸甘油 中晚期妊娠 急性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眼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实验组采取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3天、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实验组EGF、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Zn、GSH-Px和NO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更昔洛韦 病毒性角膜炎 血清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退热时间、昏迷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指标可通过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大剂量 免疫球蛋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片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抽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疗后出现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齐全。对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片进行治疗,且定期行常规实验室检测,统计病毒转阴率、肝功能复常率、HBeAg转阴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在治疗24周后,HBeAg转阴率为36.00%、肝功能复常率为96.00%、病毒转阴率为94.00%,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结论以替诺福韦酯片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进行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能够适用于所有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替诺福韦酯片 乙肝病毒感染 补救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组(甘草锌颗粒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平衡饮食,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附加甘草锌颗粒佐治,对比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3d内、5d内腹泻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结论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安全有效,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甘草锌 轮状病毒性肠炎 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