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例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职业人群知晓率、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可疑者血液标本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R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为一起羊养殖场因职业暴露引发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传染途径为病羊接羔、放牧、清扫环节接触病羊分泌物等。密切接触者检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35.71%,畜牧部门羊只检出阳性率达51.11%;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1.48%,其中感染途径知晓率最低,为41.33%。结论职业人群自我防护意差、检疫及消毒措施不到位为主要暴露危险因素,通过及时采取规范治疗、病羊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聚集病例 调查分析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体检人员各3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正常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体检人员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清晨空腹血液标本进行血液检验,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体检人员的血小板指标、心肌肌钙蛋白指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8.20±4.89(%),高于对照组正常体检人员的14.35±5.14(%),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高敏心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分别为32.81±1.49(pg/mL)、56.80±1.17(pg/mL)、202.87±1.56(U/L),高于对照组正常体检人员的8.57±1.74(pg/mL)、14.89±1.35(pg/mL)、87.35±1.21(U/L),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指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与正常体检人员差异显著,而其他血小板指标与正常体检人员比较无显著变化,因此可以根据血小板指标、心肌肌钙蛋白指标差异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风险,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 血小板指标 心肌肌钙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病变组织169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上述5项指标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内存在HIF-1α、VEGF、MMP-13、survivin、bcl-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呈负相关;但与年龄、性别、肿块类型无关。HIF-1α、VEGF、survivin、bcl-2与临床分期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MP-13、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中央区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较周边区高,肿瘤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survivin与bcl-2呈正相关,其余无直接相关性。结论HIF-1α、VEGF、MMP-13、survivin、bcl-2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联合检测上述5项指标有望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手术化疗疗效的评价、预后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临床指导。

  • 标签: 宫颈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SURVIVIN BCL-2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患者血常规、凝血部分指标的 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 - 2019 年 10 月我 院收治的孕妇 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有无高危因素分为两组:正常组和高危组,每组各 40 例。 检测所有观察对象血 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危组孕妇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均存在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高危孕妇凝血象及血常规指标存在异常,早期检测对于及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 标签: 高危妊娠 纤维蛋白原 D- 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冠心病患者及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检验指标,包括血小板参数、心肌肌钙蛋白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LT、PDW、PCT、MPV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TnI、cTnT、hs-cTnT、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多项血液检验指标与病理变化有关,通过联合检测多项血液检验指标,可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尤其是RDW,对于诊断冠心病、评估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指标 诊断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142例肿瘤患者, 均给予大量输血, 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 输血前, 血小板( PLT)计数为( 189.22±96.42) ×109/L, 凝血酶原时间( PT)为( 15.07±2.67) s,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为( 1.44±0.46),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为( 37.61±6.13) s, 纤维蛋白原( FIB)为( 2.64±1.13) g/L, 凝血酶时间( TT)为( 16.11±2.38) s;输血后, PLT计数为( 115.01±53.87) ×109/L, PT为( 16.67±5.21) s, INR为( 1.26±0.28), APTT为( 39.54±7.41) s, FIB为( 2.21±0.88) g/L, TT为( 18.33±4.57) s。输血后, 患者 PLT计数、 INR、 FIB均低于输血前, PT、 APTT、 TT均长于输血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 及时对患者的 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 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 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 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关键词】 肿瘤;大量输血;临床检验指标;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test indexes of tumor patients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142 tumor patients were given a lot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clinical test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ansfusion, PLT was (189.22 ± 96.42) × 109 / L, Pt was (15.07 ± 2.67) s, INR was (1.44 ± 0.46), APTT was (37.61 ± 6.13) s, FIB was (2.64 ± 1.13) g / L, TT was (16.11 ± 2.38) s, and after transfusion PLT was (115.01 ± 53.87) × 109 / L, Pt was (16.67 ± 5.21) s, INR was (1.26 ± 0.28), APTT was (39.54 ± 7.41) s, FIB was (2.21 ± 0.88) g / L, TT was (18.33 ± 4.57) s. After transfusion, PLT count, INR, FIB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Pt, APTT, TT were long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tum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However, clinicians should be highly alert to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imely detect PLT transfusion,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complications. When the bleeding of tum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has stopped, we can consider the way of limited blood transfusion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病病人血清检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6月 ~2017年 5月 间 收治的30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我院 收治的30例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样,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ALT、 ALP、 GGT、 DBIL、 TBA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及 T3、 T4、 FT3、 FT4、 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 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临床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消瘦、腹泻、黄疸、多汗等症状表现,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指标,建立质量规范体系,观察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单位和某单位的患者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验标本,观察组将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当中,加强对标本检验质量的控制。结果观察组标本保存质量不合格率为2.44%;对照组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2.44%、标本保存不合格率7.23%、溶血率2.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标本采集、保存、运输质量的控制,将上述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中,提高临床检验前阶段的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为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指标 标本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心内科建立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在心内科建立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在实施后的2017年和实施前的2016年各随机抽取300例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建立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后,其心内科患者的治愈率及死亡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内科建立并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可有效提升心内科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且显著提升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心内科 中医特色护理指标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内科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建立与成效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本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心内科患者共计 260 例,依据时间顺序将两组患者分为甲组(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及乙组(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 130 例患者为一组。在 2019 年 1 月初建立和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死亡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结果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护理满意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死亡几率较低,两组患者死亡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内科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建立与实施有着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护理满意的提升,减少患者的死亡。

  • 标签: 心内科 中医特色护理指标 护理满意度 死亡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于冠心病诊断中血液检验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设为A组(n=60),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设为B组(n=60)。分别检测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等指标。结果A组冠心病患者的RDW、CK-MB及cTnⅠ等指标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健康成人(P<0.05);而PCT、MPV、PLT等指标检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的RDW、CK-MB及cTnⅠ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指标 冠心病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1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于2013年9月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发布了((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显示,2012年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等指标,与2011年相比,均大幅度提高,具体数据见表1。

  • 标签: 医学超声 电子版 期刊评价 杂志 中华 国际会议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农村水井卫生状况,对农村水井的相关水质指标进行检测。方法对我地区2011年~2013年农村134例水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检测。结果从结果来看,2011年134例水井,色度合格率为97.0%;杂质合格率为95.5%、味合格率为100%、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7.2%、大肠杆菌总数合格率为73.1%、氯化物合格率为95.5%、汞合格率为100%、铅合格率为100%、硝酸盐合格率为97.8%、硫酸盐合格率为98.5%、PH合格率为64.9%。2012年134例水井,色度合格率为97.7%;杂质合格率为96.2%、味合格率为100%、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6.4%、大肠杆菌总数合格率为71.6%、氯化物合格率为90.2%、汞合格率为100%、铅合格率为100%、硝酸盐合格率为95.5%、硫酸盐合格率为98.5%、PH合格率为67.9%。2013年134例水井,色度合格率为99.2%;杂质合格率为97.7%、味合格率为100%、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9.4%、大肠杆菌总数合格率为74.6%、氯化物合格率为97.0%、汞合格率为100%、铅合格率为100%、硝酸盐合格率为98.5%、硫酸盐合格率为99.2%、PH合格率为70.8%。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农村水井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水井水质卫生状况较差,存在着安全隐患,应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水井卫生安全 水质 检测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4-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凝指标检测中血液标本质量对于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2017年1月至5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分别包含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以及检验科认为有问题标本各20例。在对患者实施二次采血,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结果问题样本与二次样本之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凝指标检测工作中应保证血液标本质量,当发现问题样本时需重新采血,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 标签: 血液检测 血凝指标 标本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胎儿腹部囊肿的超声评估指标,包括囊肿位置、毗邻、数目、大小变化、形态、张力、囊壁厚度、囊壁连续性、囊内回声及活动,并探讨应用超声评估指标诊断胎儿腹部囊肿的价值。方法将超声检查人员分成常规组和评估组,常规组按常规方法超声检查胎儿腹部囊肿,评估组参照胎儿腹部囊肿评估指标进行超声检查,采用双盲法检查胎儿腹部囊肿65例,包括胎儿胆总管囊肿、小肠重复畸形、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卵巢囊肿,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总结各种胎儿腹部囊肿的超声图像特征,从而对超声评估指标诊断胎儿腹部囊肿价值作出评价。结果本组65例胎儿腹部囊肿,其中,胆总管囊肿17例,小肠重复畸形9例,肠系膜囊肿7例,大网膜囊肿2例,卵巢囊肿30例。分别经后期复查、其他影像学检查、产后检查、手术或引产解剖等得以明确诊断。常规组,超声诊断正确44例,诊断为腹部囊肿13例,误诊6例,漏诊2例。超声正确诊断率67.69%,诊断不明确占20.00%,误诊、漏诊占12.31%。评估组,超声诊断正确59例,诊断为腹部囊肿2例,误诊3例,漏诊1例。超声正确诊断率90.77%,诊断不明确占3.08%,误诊、漏诊占6.15%。评估组超声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评估指标的应用,更新了超声检查胎儿腹部囊肿的思路,由于评估内容更为全面、系统、规范,从而丰富了超声检查信息,使诊断结论更为可靠,它有助于减少诊断不明确及误诊情况,为胎儿腹部囊肿的超声诊断,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方法。

  • 标签: [] 胎儿 超声 评估指标 腹部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内涵和意义,确定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指标,完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体系。方法将输血的统计数据结合现有医院医政管理已确定的统计数据,按照用血相关的法规和指南的要求和控制标准,在医院间、临床用血科室、临床用血医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相应指标。结果确定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定义,确立13个评价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意义和应用方向。结论通过制定完善临床用血管理评价指标,为医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临床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安全有效用血水平、节约血液资源提供技术手段。

  • 标签: 用血管理 用血评价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妊娠妇女凝血指标讨论其检测的临床意义,为医生进行临床决定提供科有效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的50例处于妊娠期的妇女作为实验组,检测其在早、中和晚期三个不同类型的妊娠时间段期间血浆里面的凝血酶原时间,简称为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简称为APTT、凝血酶时间,简称为TT、以及纤维蛋白原,简称为FIB等凝血指标;另取50例非妊娠期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T及APTT均有所减短,FIB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随着孕周数的增长,她们脏器的凝血功能逐渐增强,全身凝血因子水平改变,包括大部分凝血因子的水平增加,抗凝物质的减少,纤溶活性降低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导致机体出现轻度高凝状态。

  • 标签: 妊娠期 凝血指标 凝血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