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油水分离的核磁共振温度成像能够有效减少常规水质子共振频率测温法的各种误差,但成像速度受到多梯度回波序列TR时间的限制。本文使用SENSE并行成像技术对成像过程进行加速,并建立相应的噪声分析模型。同时提出逐通道重建方法解决自标定SENSE技术中的相位缺失问题,并采用CORNOL正则化方法降低高加速倍数时的温度图噪声。定性和定量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并行温度成像方法和噪声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体模实验结果表明,若采用正则化SC-SENSE重建技术,使用4通道头部线圈时净加速倍数可达2.7倍。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温度成像 油水分离 并行成像 SENSE 正则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例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探讨其致病原因及预防.方法对4例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职业史、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资料、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例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致病原因与高噪声工作环境、未正确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不善等因素相关.结论用人单位应在职业卫生管理、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加强落实.关键词职业性噪声聋;职业病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8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铬及其化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在工厂中接触铬及其化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的工作人员为观察组,再选取200例在工作中接触噪声但不接铬及其化合物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均进行听力检查,分析其听力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听力受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铬及其化合物与噪声联合作用使得工作人员听力受损的风险增加。

  • 标签: 铬及其化合物 噪声 听力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污染源越来越多,各种化学污染、光污染、生物污染的例子屡见不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群处于噪声污染当中,尤其是常年处于噪声作业中的工作人员。资料显示,长期处于噪声作业的工作人员在体检时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的情况,还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的损害。因此,应大力加强对于处于噪声作业人群的健康管理,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噪声对处于噪声中的工作人员的危害。

  • 标签: 噪声作业人员 健康体检 质控措施
  • 简介:为探讨电钻术中噪声对内耳的影响,在听力正常的杂色豚鼠乳突部模拟乳突根治术,并按下述方法测得术中噪声对内耳的损害:给声时间总计48min,同时记录噪声强度并行频谱分析。分别于给声前,给声后24h、1周、2周行短纯音诱发电反应测试模拟听力图。3周结束时全部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耳蜗基底膜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电钻噪声可以造成低频区的暂时性阈移和可能的高频区的永久性阈移,但对应的外毛细胞组织学改变无特异性。

  • 标签: 电钻噪声 内耳损害 脑干听觉 诱发电位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探索讨噪声所致不良后果,为我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南宁市2023年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网络直报的在岗及离岗时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对不同年龄、工龄、行业、性别、接触危险因素个数、企业规模、企业类型等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情况、胸片、心电图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听阈升高率、胸片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1.92%、2.42%、8.86%,不同年龄、工龄、行业、性别、接触危险因素个数、企业规模的劳动者的双耳高频听阈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噪声对人体听力、心血管系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

  • 标签: 噪声,听阈,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省装备制造、石化、能源等工业生产行业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病率、发病特点、危害程度和发病规律并探索其防治措施;方法:在我省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能源开采行业、电力行业、森林开采加工等行业调查采集数据,严密计算以上各行业工种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病率、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比,做调查组和对照组患病率差异显著性测定,计算出P值,从而分析出该疾病危害程度和发病特点,并探索出预防和治疗措施;结果:调查组总发病率3.75%,对照组发病率为1% ,相对危险度3.75,归因危险度2.75,归因危险度比值73%,P值为0.056;结论:振动和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会造成产业工人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环境下工作的工人,需要加强防护和治疗。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征  发病率  防护和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职业健康检查在职业性噪声聋防治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接受检查的30例噪声作业人员为分析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实施纯音测听,观察组15例实施40Hz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对比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不同单耳语频听力阈值检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耳语频损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职业健康检查在职业性噪声聋防治中的运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性噪声聋 运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实施护理干预,评定其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地点(本院)与对象(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选取70例,将其实施分组(共分成2组,所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35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围绕SBAR沟通模式来展开护理,对比两组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结果 B组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97.14%)、疾病知晓率(94.29%)、用药依从率(94.29%)均较A组(71.43%、65.71%、74.29%)高(P<0.05)。结论 针对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开展护理,不仅能提高其疾病知晓率,而且还有助于其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与用药依从率的提高。

  • 标签: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SBAR沟通模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低剂量扫描在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噪声值,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诊脑梗死及脑血肿120例患者,复查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120kV,400mAs)和观察组(低剂量100kV,250mAs),比较两组扫描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苍白球与半卵圆中心图像噪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CT低剂量进行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满足基本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脑血肿 复查 螺旋CT 低剂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某机械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情况与年龄、接噪工龄、噪声强度的相关性,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某机械制造企业 2017年进行职业体检的在岗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对不同年龄、接噪工龄、噪声强度的噪声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接噪工龄、不同接触噪声强度的噪声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高频平均听阈≥ 40dB以及高频平均听阈≥ 40dB且单耳听阈加权值> 25dB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从业人员的年龄、接噪工龄、接触的噪音强度的增加,职业性听力损伤、高频平均听阈≥ 40dB以及高频平均听阈≥ 40dB且单耳听阈加权值> 25dB的发生率逐渐增大。结论 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与年龄和接噪工龄有关。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噪音强度的增加,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大。

  • 标签: 噪声 职业性听力损伤 年龄 接噪工龄 噪声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机械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情况与年龄、接噪工龄、噪声强度的相关性,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某机械制造企业2017年进行职业体检的在岗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对不同年龄、接噪工龄、噪声强度的噪声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不同接噪工龄、不同接触噪声强度的噪声作业人员职业性听力损伤、高频平均听阈≥40dB以及高频平均听阈≥40dB且单耳听阈加权值>25dB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从业人员的年龄、接噪工龄、接触的噪音强度的增加,职业性听力损伤、高频平均听阈≥40dB以及高频平均听阈≥40dB且单耳听阈加权值>25dB的发生率逐渐增大。结论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与年龄和接噪工龄有关。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噪音强度的增加,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大。

  • 标签: 噪声 职业性听力损伤 年龄 接噪工龄 噪声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5-2018年大连市某汽车零部件厂噪声接触工人听力监测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018年大连市某汽车零部件厂噪声接触工人400名,对不同工艺噪声噪声接触工作人员听力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噪声对听力的危害及特点。结果不同程度工艺环节噪声平均超标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冲压工艺噪声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工艺,达到65.00%,其次铸造工艺噪声超标率达到50.00%,喷涂工艺噪声超标率达到48.20%,而2016年喷涂和2015年注塑的噪声年超标率表现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噪声接触强度不断上升,工人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上升,当工作环境中噪声强度超过80dB(A)时,听力损失障碍发生率随着工龄上升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汽车零部件厂噪声较大,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对工人听力具有一定的损害,我国汽车制造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汽车零部件厂 汽车制造 噪声 听力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2015-2018年大连市某汽车零部件厂噪声接触工人听力监测情况。 方法:选取2015年 ~2018年大连市某汽车零部件厂噪声接触工人 400名,对不同工艺噪声噪声接触工作人员听力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噪声对听力的危害及特点。 结果:不同程度工艺环节噪声平均超标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其中冲压工艺噪声超标率明显高于其他工艺,达到 65.00%,其次铸造工艺噪声超标率达到 50.00%,喷涂工艺噪声超标率达到 48.20%,而 2016年喷涂和 2015年注塑的噪声年超标率表现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噪声接触强度不断上升,工人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上升,当工作环境中噪声强度超过 80dB( A)时,听力损失障碍发生率随着工龄上升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噪声较大,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对工人听力具有一定的损害,我国汽车制造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汽车零部件厂 汽车制造 噪声 听力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