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内镇痛和镇静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来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单号为观察组(n=30),给予针对性的镇痛和镇静治疗;双号为对照组(n=30),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的好转情况、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要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占10.0%,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占33.3%,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X2=9.2566;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的状况明显更佳。结论重症医学内科患者给予镇痛和镇静治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病情的好转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镇痛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硝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使用甲硝唑治疗的患者80例,对其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而后结合实际情况将安全用药措施予以制定,最后比对实施后和实施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后可知,甲硝唑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消化不良反应为主。通过实施安全用药措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实施前比对降低显著,统计数据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甲硝唑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临床需加以关注用药指导,从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降低。

  • 标签: 甲硝唑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有效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在 2014年 11月 -2015年 11月期间我院检验科行常规管理。自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我院检验科开始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理。 对比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情况。结果:管理后,未出现一例检验科医院感染事件,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管理前的 33.33% ( P<0.05)。 结论:检验科通过不断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医务人员及患者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生物安全管理 检验科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门诊处方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挑选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的424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联合用药与不合理用药处方。结果每张处方用药1~8种,平均用药(5.21±2.84)种;4240张处方中,注射剂或者静脉用药处方1875张,占调查处方的44.22%;联合用药处方3840张,占调查处方的90.57%;不合理用药处方210张,占调查处方的4.9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不合理处方所占比较小;临床药师需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原因,敦促门诊医师尽早对不合理用药情况给予纠正,促进儿科用药安全有效,以保障患儿生命健康。

  • 标签: 儿科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患儿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 通过分析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干预方法,讨论相关的干预对策。方法 : 从我院选出普外科护理人员 80 名,随机点名的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名,其中对照组按照日常工作标准开展工作,研究组则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最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普外科护理工作的效果以及病患满意度。结果 : 对照组工作与以往相比没有任何提高,研究组中出现不良护理现象和病患投诉的现象明显降低,对护理人员的评价大大提高。结论 :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普外科护理效果,减少病患的人为不安全隐患,大大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普外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分析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烧伤整形科应用风险管理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组患者行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科应用风险管理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烧伤整形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安全护理在高压氧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的 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舱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及意外事故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3天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治疗配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焦虑评分及治疗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高压氧舱治疗过程中实施安全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其治疗配合程度,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舱 安全护理 焦虑
  • 简介:摘要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基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技术审评的要求及生产企业的研发经验对医用射线防护喷剂的原材料控制、生物相容性评价、技术要求、风险管理及临床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技术审评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特殊性,其护理工作相比其他疾病存在着更多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应对医患关系新形势的发展,本文在探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目前老年痴呆患者安全隐患的防护措施,以期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 标签: 老年痴呆 护理安全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卒中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解决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289例患者中,2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为6.92%,其中5例为导管滑脱、2例为烫伤、3例为误吸、3例为静脉炎、2例为皮肤破损、3例为压疮、2例为跌倒。结论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疾病因素、年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应该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 标签: 护理安全隐患 老年脑卒中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分析,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后,针对对照组28例脑出血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29例脑出血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实施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血肿改善率、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现象的对比无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活血化瘀法 脑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重症监护室500例及加床30%的515例科室感染消化科住院患儿,对其各自实施两组划分,分别对管理组和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上报的不良事件病历120例,对其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取1202例不良事件当中,重症监护室、床位使用率为115%以上科室及一般科室在不良事件发生病例分别为51例、58例和11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2.%、49%和91.33%;重症监护室两组组患儿当中,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和12例;感染消化科两组当中,管理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10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分别为0.2%)和1.01%.结论针对儿科患儿,对其运用腕带卡片及建立护理档案相应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方式,不仅可实现护理效率的提升,还可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 护理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