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在采集血液乙肝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本地区献血且参与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酶免双试剂检测阳性者,直接淘汰,不进入核酸检测环节,统计阳性检出率。结果:酶免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均有着较高的阳性检出率,HBV酶免双阳检出率为0.16,HBV核酸阳性检出率为0.08,P<0.05。结论: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在采集血液乙肝筛查中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酶免检测 核酸检测 血液 乙肝筛查
  • 简介:摘要:医疗设备数据管理与分析是指对医疗设备生成的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存储、清洗和分析,旨在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决策效果,在现代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方法:本论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医疗设备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结论:通过探讨医疗设备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方法与应用,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生成,展示了医疗设备数据管理与分析在提高临床决策和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潜力和价值。

  • 标签: 医疗设备 数据管理,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血标本采集法检验细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94例细菌检验患者,使用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平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试验组采用血标本采集法检验,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法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验效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31.91%,高于对照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12.77%统计学差异性存在,P<0.05;试验组污染检出率为4.26%,低于对照组污染检出率21.28%统计学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细菌检验主要影响因素有采血位置、血标本采集温度、溶血,以及血培养和标本送检时间几方面因素,为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可采用血标本采集法进行临床检验,合理确定采血位置、严格控制血标本采集温度及标本送检时间,同时避免发生溶血的现象、认真做好血标本培养工作。

  • 标签: 细菌 临床检验 血标本采集法 检验效果 相关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影响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干扰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动脉及穿刺部位,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者技术熟练的程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成功率。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法,150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145例,失败5例,成功率达96.6%。结论明确有效的干预方法对提高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功率的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起到很大作用。

  • 标签: 血气分析标本 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血采集中引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本中心血站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86例献血人员所有资料,探究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以此提出合理解决措施。结果对本次分析的86例献血人员进行研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6%,虽然献血车不良反应对比献血站更高,女性献血不良反应高于男性,但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多次献血不良反应低于初次献血不良反应,夏季献血不良反应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显示分析意义。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是引发轻度献血不良反应的关键诱因,睡眠不佳、空腹、疲劳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是引发中度献血不良反应的关键诱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晕血、晕针等因素是引发重度献血不良反应的关键诱因。结论全血采集过程中精神因素是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关键,因此需要血站操作人员建立温馨、舒适的环境,采集人员以娴熟过硬的技术以及服务来有效预防献血不良反应。

  • 标签: 全血采集 不良反应 诱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做好疾控检验工作。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检验样品,做好样品保存工作,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食品的微生物情况,明确食品的安全情况。结果在疾病控制方面,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在疾病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食品检验中,应该推广应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样品 采集 保存 检验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增强扫描评估兔VX2肝癌模型血供的价值。方法以4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于建模后2~3周对实验兔行腹部MR平扫及LAVA序列增强扫描,比较平扫T1WI、T2WI及LAVA序列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析肿瘤MRI表现及强化特点;根据LAVA序列增强扫描肿瘤的强化特点,分为均匀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及环状强化三种强化方式(均匀明显强化组、不均匀强化组及环状强化组),每组各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检查。结果32只建模成功,共32个病灶。LAVA序列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32/32,100%)高于平扫T1WI(20/32,62.50%)及T2WI(23/32,71.88%)的检出率(χ2=12.410、8.275,P均〈0.05);平扫T1WI与T2WI的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05)。MR平扫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低、T2WI高或混杂信号。LAVA序列增强扫描中,2个病灶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11个病灶不均匀强化,19个病灶环状强化。病理检查示均匀明显强化组及不均匀强化组肿瘤内毛细血管较多,而环状强化组肿瘤内毛细血管较少。结论LAVA序列增强扫描对兔肝XV2肿瘤检出率高,且对肿瘤血管显示效果佳,可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VX2肿瘤的生长特性。

  • 标签: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招募和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时间位于2017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某血站无偿献血的志愿者300例作为基础资料,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进行分组,两组例数均为150例,对照组在患者采血过程中应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则应用应用整体护理各项规范,对比两组志愿者对于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2次献血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重复献血率7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00%,P<0.05。结论无偿献血招募和血液采集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各项措施,可以对患者的整体采血服务质量进行提升,保证无偿献血招募的规范性,提升血液采集过程中患者的护理体验,保证无偿献血的质量,提升2次献血概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 无偿献血招募 血液采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40例患者。将其1:1随机划入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试验组对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进行规范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采样和检验结果。结果:1)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伤口分泌物标本(93.33%vs70.00%)、痰液标本(96.67%vs83.33%)采集合格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伤口分泌物标本(53.33%vs13.33%)、血液标本(63.33%vs26.67%)、尿液标本(46.67%vs20.00%)、痰液标本(43.33%vs16.67%)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组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33%vs92.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标本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规范采集才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提升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阳性检出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40例患者。将其1:1随机划入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试验组对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进行规范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采样和检验结果。结果:1)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伤口分泌物标本(93.33%vs70.00%)、痰液标本(96.67%vs83.33%)采集合格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伤口分泌物标本(53.33%vs13.33%)、血液标本(63.33%vs26.67%)、尿液标本(46.67%vs20.00%)、痰液标本(43.33%vs16.67%)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组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33%vs92.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生物标本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规范采集才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提升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采集 阳性检出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样采集部位及采血后检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健康体检者,入选体检者均行血常规检查,分别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在采集0.5h内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差异;同时比较静脉血在采集后0.5h、2h时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①静脉血在采集0.5h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血,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末梢血,差异有意义(P<0.05);②静脉血在采集0.5h时进行血常规检测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低于采集2h,而白细胞计数高于采集2h,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血样采集部位与采血后检测时间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为了避免检验误差,建议采集静脉血,且采集后0.5h内完成血常规检测为宜。

  • 标签: 血样采集部位 采血后检测时间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生物样本库血液样本的可控性采集和质量管理方法探讨。方法:构建一个网络化的样品采集管理过程,将样品采集电子申请、项目管理以及样品处理中与血液样品有关的各种前处理要素融入工作过程中,确保标准过程的实施状况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血液采集、前处理、保存和管理办法。结果:血样和对应的组织样,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对。系统对每个样品的采集,到库,入库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根据不同的质量需求,可以使用组合查询对样品进行筛选。结论:建立可控制的血液采集与处理模式及管理模式以及综合型的血液标本数据库,实现血液标本的规范化、高质量的采集与预处理,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疾病的研究,提供优质的血样及信息资源,在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生物样本库 血液样本 可控性采集 质量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减少咽拭子采集过程中病毒飞沫对医务人员面部的污染。方法 对普通病房空气流向进行监测 结果 患者无论是卧位是坐位还是站立,采集者的位置是与患者相对且头稍移向左或右,并与床头或床尾平行或与患者分别站立于门的两侧最安全,受正面的污染最少。结论 采集 1600多份咽拭子,无 1例感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末梢血与静脉血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 方法:取我院血常规检验 患者 460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 分研究组(静脉血检验) 与对照组( 末梢血检验 )各 230 例 ,比较检验结果与不同时期检验情况 。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红细胞与白细胞高,血小板计数与红细胞比容较对照组低, 经研究发现,两组 1h 、 3h 与 6h 的红细胞与白细胞检验结果无差异, P> 0.05, 两组患者血小板与中间细胞百分比检测具统计学差异 , P< 0.05。结论 :对血常规检验 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静脉血对最终检验结果影响较小,提高检验稳定性与准确性,便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值得借鉴 。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液采集 血常规检验 临床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