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专业冲洗设备联合湿性愈合,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在动物致伤治疗与护理中,可以在致伤初期彻底清创,直接阻断感染源的进入的同时,配合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包扎,大幅度降低了狂犬病.破伤风的致病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儿童等特殊人群,减轻了对后期换药的心理恐惧,降低了疼痛感。目的 探讨使用专业冲洗仪器联合湿性愈合在动物致伤的应用及对提高狂犬暴露患者伤口的冲洗效率和愈合效率。方法 选取2020年5月~10月在我院就诊的狂犬病暴露Ⅱ级,Ⅲ级患者60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使用流动水配合20%肥皂水冲洗,使用传统包扎处置的方法.实验组使用专业设备及冲洗剂冲洗联合湿性愈合。将两组的冲洗时间,伤口愈合及感染发生率,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均在15-30min内完成伤口冲洗.愈合率100%,均无感染发生。对照组完成时间为20~40 min.由此可见,愈合率95%,感染率98%,采用专业冲洗仪联合湿性愈合比传统方法效率明显提高.结论 使用专业冲洗仪联合湿性愈合可提高清洗率,缩短伤口暴露时间,有效降低犬伤伤口的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包括破伤风感染风险)及暴露后的狂犬病的发生率.关键词 动物致伤 湿性愈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蠹科蛀虫外形细小,繁殖较快,且食性极杂,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范围内常见八种,遍布各省区,可以说是一类危害性极强的害虫,能够对食物、皮制品、毛呢制品、动物性药材和谷类等造成严重损害,即便是再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也可大量繁殖,如若发现不及时,能够在短期内对大量贮藏品造成重大损失,其中,谷斑皮蠹已经被国际上列为重要检疫对象。在中药材的品类中,动物类药材普遍价格昂贵,一旦受损损失较大,本文将深入分析皮蠹科蛀虫对动物类中药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标签: 皮蠹科蛀虫 动物类中药材 危害及防治
  • 简介:摘要:我国的动物类中药类药材具有比较久远的历史,是我国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动物类药材实际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动物类中药材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动物类中药材的质量,确保人们的用药安全。本文主要就动物类中药材使用情况及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展开研究。

  • 标签: 动物类中药材 使用情况 质量问题
  • 简介: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从海量的数据中抽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养殖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用于动物疾病的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还可以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养殖企业应该积极探索构建智能数据模型系统,以及不断创新,以期更好地实现动物疫病防控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大数据 动物疫病防控 监测模式 创新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口腔模型灌注的合格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对本科室模型灌注的合格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与检讨等一系列品管圈的活动,在活动中落实各圈员执行的任务。结果2017年9月份模型灌注的合格率为94.25%,与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的3月份模型合格率为79%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了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临床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口腔操作技术水平,使流程制度更加标准化。同时,品管圈是一个互动、互助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圈员的特长,增强了同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模型灌注 合格率
  • 简介: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腹部手术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评估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后慢性疼痛134例,罹患率2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手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发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7.71%,特异度为93.32%,总正确率为78.49%。结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腹部手术患者是否发生CPSP。

  • 标签: 疼痛 外科手术 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建立和评价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中国实验小型猪22头,开胸游离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主干,在左旋支近段放置Ameroid缩窄环,制作左旋支慢性闭塞的模型,术后5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MR检查。结果22头中国实验小型猪中20头成活并成功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Ameroid缩窄环后5周可见左旋支完全或次全闭塞,左旋支支配范围(左心室侧壁或下壁)心肌室壁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明显下降(P〈0.01)。所有动物均示静息时和/或负荷后LCX支配范围内心肌灌注缺损。结论应用Ameroid缩窄环可以成功制作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模型 动物 雏型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8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组、对照组(炎调方减去大黄、芒硝),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分别于12h、24h、36h致死大鼠,测定血清IL-1β水平及观察各组肺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血清方面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清IL-1β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12h模型组的血清IL-1β水平与24h的血清IL-1β水平比较升高(P<0.05);造模后12h炎调方组血清IL-1β水平和模型组对比,有显著降低(P<0.01),差异在24h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炎调方去掉大黄和芒硝)与模型组对比,12h和24h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调方组血清IL-1β水平和对照组对比在12h水平显著降低(P<0.01),24h但是未见明显差异(P>0.05);肺病理切片方面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损伤性变化。CLP术后12h,模型组的肺组织轻微充血,CLP手术后24h,与12h对比,模型组肺组织损害更甚,充血更明显,减方对照组肺组织病变情况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变。炎调方组和模型组相比,病变范围略小。结论炎调方能明显下调脓毒症大鼠血清IL-1β水平,并且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

  • 标签: 炎调方 脓毒症 肺病理切片
  • 简介:在CAD产品设计、3D产品展示、影视动漫制作等应用中经常使用成千上万共享的3D模型,但现有的搜索引擎还不提供有效的3D模型检索服务。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能有效地根据3D模型的实际内容,如几何形状,拓扑结构等,查找到用户期望的模型,因而可以用于自动智能检索。本文综述了目前基于形状特征的三维模型检索的主要关键技术,对常用的特征类型进行总结,并重点对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其中基于统计特性的特征提取方法比较简捷,计算简单,但对三维模型的内容描述不够充分;基于扩展特征的方法适用于结构变化较小的网格模型,但计算量较大;基于体素化的特征利用了模型的体积特征,加速了检索过程,效率较高,但不支持多分辨率检索;基于射线采样的特征适合较为简单的模型形状,但容易出现二义性;基于视图的特征主要是在三维模型的二维投影视图上提取的,计算复杂度较低,但容易丢失一些表示三维结构的重要信息。本文同时列举分析了当前实现并发布的典型检索系统。此外,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性描述。

  • 标签: 三维模型 几何形状 拓扑结构 三维模型检索 通用特征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误吸所致的肺损伤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吸人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稳定的模型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实验组(LPS组),每组24只。利用喉镜暴露声门,实验组大鼠气管内滴注Lipopolysaccharide(LPS)1mL/kg(0.5mg/mL)制模,NS组大鼠气管内滴注1mL/kg生理盐水。注药后1h、6h、12h、24h为观察时间点,每时间点各取材大鼠6只,行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于重比(W/D)分析,以及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LPS组表现为持续性低氧血症,各时间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W/D比值和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升高,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LPS组见肺间质渗出、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等,达到ALI诊断标准。1mL/kg的LPS作为致炎剂.采用喉镜暴露声门滴注可成功建立大鼠吸入性肺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吸入性肺损伤的病变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 标签: 吸入性肺损伤 炎症 脂多糖 模型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检测GABA的模拟和临床模型,探讨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能够在体检测出GABA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利用双量子滤波技术,设计GABA谱编辑序列,基于乘积算符理论和相干路径选择理论讨论谱编辑的方法,并讨论提高检测效率的方案,优化谱编辑序列,并结合软件模拟结果讨论检测GABA的方案。结果使用NMR-SCOPE的模拟实验中,优化的DQF-PRESS序列能显著压制3.0ppm处的Cr,同时增强非常弱的GABA信号。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活体检测GABA的方法,而且描述了脉冲序列作用机制的数学及序列设计的理论,为后续研究者理解脉冲序列开发脉冲序列提供帮助。

  • 标签: 磁共振频谱(MRS) γ-氨基丁酸(GABA) 谱编辑 脑代谢物
  • 简介:摘 要: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创建成为人们研究乳腺癌的重要途径。目前人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乳腺癌小鼠模型用于乳腺癌发病机制、侵袭转移、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常用的模型有自发、诱导、移植、转基因和远处转移五种,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乳腺癌在人体内的发生、转移、侵袭等过程,对乳腺癌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乳腺癌小鼠五种模型的建模方法及优缺点展开讨论。

  • 标签: 乳腺癌 小鼠模型。
  • 简介:背景: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的改变,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安全有效且临床相似度高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着研究的进展,基于不同目的各种相关的造模方式层出不穷,对后来的研究者在造模方式的选择难免造成些许干扰。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脊髓损伤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横断型各造模方式的有效性和死亡率的排序,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造模方式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通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03-11包括PubMed、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所有关于脊髓损伤造模方式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最终纳入文献数据,运用Stata、Winbug软件进行网状分析,得出排序结果。结果与结论:最终1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50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脊髓损伤造模方式有效性排序:横断型>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造模方式死亡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横断型>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髓挫伤 脊髓损伤模型 大鼠 造模方式 网状Meta分析
  • 简介:网络通信效能的建模仿真是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warfare,NCW)信息增值链条仿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HLA(highlevelarchitecture)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中进行NCW信息网络的建模仿真,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实现途径。本文通过对网络中信息传递过程的分析,分别给出了两种仿真途径的通信模型组成和仿真实现逻辑。对于"分散式"通信仿真,引入了多个功能函数对消息的各个处理流程及通信链路性能进行功能性建模;借助网络仿真工具构建NCW跨层的网络通信协议栈模型,从而实现NCW虚拟战场"集中式"通信仿真。这两种仿真途径的逻辑实现方法为在HLA分布式虚拟战场中进行NCW通信仿真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对NCW网络化信息增值的效果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通信仿真 HLA NCW 建模仿真
  • 简介: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和白消安对大鼠的生精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制作非梗阻性无精症模型(NOA)的方式。方法11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6只,第1~3组分别予以白消安40mg/kg、20mg/kg、15mg/kg单次腹腔注射,第4~6组分别予以环磷酰胺200mg/kg、100mg/kg、75mg/kg单次腹腔注射,第7组予以生理盐水2.0ml行单次腹腔注射。一个生殖周期后,观察各组成模效果和病死率。结果至用药后35d,第1组存活2只,第2组存活3只,第3组存活8只,第四组存活3只,第5组存活10只,第6组存活14只,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死亡。取存活大鼠睾丸及附睾在肉眼和光镜下镜检及精子和精子细胞计数结果显示第1、2、4组成模效果好,第3组成模效果可,第5,6组成模效果差。结论综合病死率与NOA模型效果比较得出白消安15mg/kg单次腹腔注射为NOA模型理想的制作方式。

  • 标签: 大鼠 非梗阻性无精症 动物模型 环磷酰胺 白消安 腹腔注射
  • 简介:【摘要】随着对比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对于CI-AKI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急需寻找新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合适的CI-AKI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基础。本文对三种现阶段较为常用的CI-AKI大鼠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临床研究CI-AKI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大鼠模型 对比剂
  • 简介:通过多分辨率建模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分辨率模型的互联运行。在分析多分辨率建模技术的基础上,从互联运行的方法和一致性问题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使用聚合解聚的方法,讨论和比较了三种扩展接口方案。采用低分辨率模型为主线,高分辨率模型为修正参考的思想,确定了将互联扩展接口放在高分辨率模型中。从任务的解聚、位置的更新、毁伤的计算三个方面来解决互联运行的一致性问题,并给出了一个互联运行实例,为多分辨率模型互联运行的实现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 标签: 多分辨率建模 聚合解聚 一致性问题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SHEL模型分析法在血吸虫病防治所护理风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6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间收治本所病人 326 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5 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 SHEL模型分析 其护理缺陷成因,并制定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以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间收治 30 例住院病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0 例)设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实施 SHEL分析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 4.6% 下降到实施后的 3.0% ( P<0.05 )。结论: SHEL模型管理说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实施。

  • 标签: [ ] SHEL模型管理 血吸虫病防治所 不良事件 护理风控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