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疼痛认知干预在全膝关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120例全膝关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及术前疼痛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疼痛认知评分。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后当天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术前1d两组患者的疼痛认知评分较入院时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疼痛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疼痛认知水平,减少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术前疼痛认知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术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膝关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全膝关置换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9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予以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膝关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全膝关置换治疗后膝关疼痛感、功能、肌力、畸形及稳定性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全膝关置换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较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全膝关置换术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工膝关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有效的护理措施,为临床膝关术后伤口的护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置换术的10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实施精细化专科护理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有4例行关节腔内清创术,更换胫骨垫片,VSD负压引流,6例单纯行伤口局部清创术,所有病例按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伤口常规换药,无一例继发感染,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出院。结论精细化专科护理对伤口的愈合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为伤口的愈合剔除一些不利因素创造一个有利环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延迟引流与持续引流法在全膝关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情况。方法52例患者均进行单侧全膝关置换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处理,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52例患者为对照组(26例)与实验组(26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持续引流法,而医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延迟引流法;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及术后总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后髌上周径差值、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吸收热之间等数据差异不显著,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单侧全膝关置换术后采取延迟引流法进行引流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 术后医护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温肾透骨利水协定方在临床治疗膝关创伤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膝关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中医温肾透骨利水协定方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疗效果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医温肾透骨利水协定方在临床治疗膝关创伤性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确切,有助于减少关节积液和滑膜厚度,降低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置换患者手术期间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及其临床特点,进一步探究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临床实践,专门回顾性统计比较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全膝关置换术患者78例,该78例患者均为随机定量选取。依照患者临床治疗实施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而参照组38例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后综合评估比较2组患者切口的愈合与感染情况。结果全过程优质护理干预下的观察组40例患者,切口愈合/康复程度高达95.0%,而参照组仅有65.8%,差异显著(P﹤0.01);手术后切口感染控制方面,观察组40例患者未发现1例,而参照组38例中发现7例,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全膝关置换术患者术前和术中予以全过程的优质护理干预控制,可大幅减少控制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提升了患者康复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切口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炎的临床措施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中药外敷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膝关炎治疗组)各36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对于退行性膝关炎的诊治实践。结果中药外敷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效果及Lysholm膝量计分上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炎,疗效显著,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途径,安全系数高,风险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退行性膝关节炎 中药外敷 玻璃酸钠注射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60例膝关退行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袁各30例曰对照组采用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渊93.00%明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结论膝关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骨关节炎 穴位注射 氨基葡萄糖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膝关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置换术后患者76例,标准化组38例,一般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8例,一般对照组行常规疼痛管理,标准化组按标准化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标准化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疼痛评分均低于一般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组住院时间短于一般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一般对照组,膝关活动度优于一般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组护理满意度为97.4%,高于一般对照组的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在膝关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人工膝关表面置换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整体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都是在我医院进行人工膝关表面置换术的病人中选择78例,时段控制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范围内,依照抽签法完成分组处理,参照组(n=39)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n=39)选择临床护理路径。结果选择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在术后VAS评分以及功能锻炼结局,与另外一组选择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每项数据形成鲜明优势,处理呈现出P<0.05结局,拥有分析价值。结论人工膝关表面置换术病人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后,整体效果理想,拥有借鉴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置换术后膝部应用25%乙醇盐水冰袋的冷敷效果。方法将全膝关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膝部使用10%盐水冰袋进行冷敷,实验组膝部使用25%乙醇盐水冰袋进行冷敷,观察患者术后4h、12h、24h、48h患者膝部的周围的皮温、术后引流量;48h、72h膝关肿胀程度、疼痛度。结果实验组膝部冷敷4h、12h、24h、48h后与对照组相比,膝部周围的皮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72h后膝部肿胀度、48h膝周疼痛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置换患者术后膝部使用25%乙醇盐水冰袋进行冷敷,能够降低膝部周围的皮温,减少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的膝部肿胀、早期疼痛,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冷敷 冰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精神病人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救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300例酒精性精神病患者,其中酒精性精神病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我院酒精中毒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流程进行治疗。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展开比较。结果104例患者均经我院常规酒精中毒诊疗和护理,痊愈81例,治疗有效率77.88%;8例患者治疗后存在轻度智力障碍,12例患者因出现急性肾衰竭转院、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转往综合科医院,转院率14.42%。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酒精性精神病人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酒精中毒 多器官功能障碍 智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障碍情况并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专业评估量表对我院2015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对比观察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前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调查表明,本组107例脑卒中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吞咽功能障碍,其中重度吞咽障碍22例、中度29例、轻度56例,在实施中医康复护理1周、2周、4周后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率逐渐提高,分别为19.63%、42.99%、76.64%,经统计分析,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后1周、2周、4周的康复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我院针对脑卒中患者开展的中医康复护理能明显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训练 中医护理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蜂蜇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蜂蜇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对66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优质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患者的多脏器衰竭发生率。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蜂蜇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多脏器衰竭发生率较低。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蜂蜇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还降低了多脏器衰竭发生率。

  • 标签: 蜂蜇伤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患者例数一共为118例,研究的时间范围在2014年2月-2017年1月,对上述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所有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对上述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方面的检查,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结果患者在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血糖水平方面无差异,而和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吸烟史、颈动脉狭窄等指标有密切的联系,P<0.05,同时在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中,所有患者会有出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而未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中,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就比较少。结论因此要综合的评价患者发病因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出现糖尿病脑梗死的患者加以上述因素的预防,可以有效的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后伴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加用康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各项生活质量参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体力受限、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作为一项常规护理内容加以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采取多维度心理测试检查量表分别评估34例健康对照组与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34例单侧额前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伤后2个月的神经认知功能。结果伤患组2个月各项神经认知评分与整体认知水平均落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患组血清胆碱酯酶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伤患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水平、治疗方法等与患者伤后2个月的整体认知功能情况具有密切联系,其中受教育程度与认知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主要有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递质Ach。

  • 标签: 额叶底部脑挫裂 认知功能障碍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起到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肢、下肢功能评分为(56.88±5.64)分、(40.69±5.53)分、(27.93±2.15)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采用电针技术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究脑出血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Barthel指数、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Barthel指数、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使脑出血患者身心的治疗效果都明显提升。

  • 标签: 脑出血 肢体功能障碍 焦虑 抑郁 电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急性期给予两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和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改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强制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