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腔下肺大疱切除加胸膜固定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09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胸腔下肺大疱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胸膜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气胸的治疗中,使用胸腔下肺大疱切除加胸膜固定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腔镜 肺大疱切除 胸膜固定 气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及单孔胸腔手术在肺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手术要点,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科共完成单操作孔及单孔胸腔手术共42例,其中单操作孔胸腔手术26例,包括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3例,肺楔形切除,23例;单孔胸腔手术16例,包括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4例,肺段切除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11例,观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要点。结果入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操作孔胸腔手术手术时间为94.89±16.56min,术中出血量为157.22±19.61ml,患者住院时间为9.6±2.3d,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2.4±0.32d;单孔胸腔手术手术时间为96.15±19.11min,术中出血量为159.16±18.23ml,患者住院时间为10.1±2.5d,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2.3±0.31d。全组无中转开胸及死亡病例,术后无持续性漏气、进行性血胸(二次开胸手术),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及单孔胸腔肺部疾病手术安全、可行,合理安排学习曲线,可完成由常规三孔胸腔手术到单操作孔再到单孔胸腔手术的顺利过渡。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 单孔胸腔镜 肺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治疗肺大疱及并发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肺大疱及并发气胸患者47例,在电视胸腔技术的辅助下对其进行微创型手术,分析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经手术治疗,47例患者均获得治愈,其中显效26例,占到总数的55.3%,有效21例,占到总数的44.75,无1例无效,死亡发生率为零,且通过手术治疗后,复张良好、随访结果显示未见复发,成功率达到100%。结论使用电视胸腔技术对肺大疱及并发气胸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属于微创手术,恢复较快、复发率相对降低。

  • 标签: 胸腔镜 肺大疱 气胸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术治疗早期肺癌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采用单孔胸腔肺癌根治术治疗,B组采用三孔胸腔肺癌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与三孔胸腔术治疗早期肺癌效果相当,但单孔胸腔手术术后疼痛程度较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早期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用于胸腔肺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按随机双盲以及对照原则,将60例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行胸腔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S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C组),P组于术前15min静脉注射40g帕瑞昔布钠,C组于术前15min静脉注射40g帕瑞昔布钠,手术结束前15min注射曲马多2mg/k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0.5h、1h、2h、4h、8h和12h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组和C组各个时段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组和C组镇痛的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曲马多用于胸腔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曲马多 超前镇痛 胸腔镜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与分析单孔胸腔(single-port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SPVATS)与传统三孔腔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疗效。方法结合我院患者,选取100例确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SPVATS组(n=50)例和VATS组(n=50)例。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SPVATS组手术时间(55.8±22.6min)、出血量(26.4±19.5ml)、引流量(135.7±41.2ml)以及术后疼痛(2.9±1.3min)均较VATS少(P<0.05)。结论SP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安全有效,更为微创与美观,并且具有恢复快、术后疼痛低、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该临床研究评价了VATS与SPVATS的疗效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三孔腔镜 气胸 外科手术 胸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Orem自理模式在胸腔肺大泡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胸腔肺大泡切除术病人6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同时应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术后3天对两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3天Barthel指数评分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用于经胸腔肺大泡切除术病人可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Orem自理模式 胸腔镜 肺大泡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对1例胸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此病较为特殊,需要胸外科及神经外科联合手术,风险大。因此,手术室护士积极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及时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有无体位损伤和康复情况,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技能。

  • 标签: 半椎板入路联合胸腔镜切除 胸椎管哑铃型肿瘤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胸腔辅助下小切口瓣膜替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观察182例胸腔辅助下小切口瓣膜替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内环境监测与维持,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与观察,呼吸功能支持,术后止痛治疗及伤口恢复等。结果本组182例病人,死亡3例,死亡率1.65%,手术时间78~292(129±37)min;体外循环26~115(47±25)min;升主动脉阻断18~77(28±1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4.7~58(14.8±10)h;胸液引流量70~1550(242±110)ml;ICU监护9~59(17±5)h;住院5~18(7.8±2.8)d。术后24例发生并发症,10例术后当天出现频发室性早搏;3例术后引流液较多,予以再次开胸止血。8例术后5d发现右侧血性胸腔积液,2例为右侧气胸,均经胸腔穿刺治愈,另1例为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术后1月来院随访心功能I级125例,心功能II级53例;失访4例。结论胸腔辅助下小切口瓣膜替换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手术,护理要求高,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减少并发症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胸腔镜 小切口 瓣膜替换 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胸腔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胸腔治疗的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更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胸腔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分型与胸腔手术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左侧14例,右侧18例,双侧10例,继发型肺大疱16例,原发型肺大疱26例,依据肺大疱形态与分布特点,将肺大疱分为1型(单发型)、Ⅱ型(成簇型)、Ⅲ型(多发型);IV型(被膜下型)、V型(弥漫型)、VI型(隐匿型),依据不同分型行完全胸腔(VATS)与胸腔辅助小切口(VAMT)切除或缝(结)扎肺大疱方法治疗。结果VATS31侧(73.8%),VAMT11侧(36.2%)。单侧手术时间12~45min,平均(28.5±2.1)min,术中出血量15~110ml,平均(62.5±8.9)ml,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2~7d,平均(4.5±2.5)d,住院3~10d,平均(6.5±3.5)d。结论依据分型明确肺大疱疾病特点,为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提供了依据,降低了复发率,增强了治疗效果。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分型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孔法完全胸腔手术治疗胸部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胸部良性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两孔法完全胸腔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6.2±23.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3.2±34.7)mL,患者实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2.3)d。胸腔闭式引流管拔出时间为(4.9±1.6)d。在手术中无大出血和输血,中转开胸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背部疼痛有明显减轻。结论在胸部良性疾病患者中,采用两孔法完全胸腔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安全以及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两孔法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部良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胸腔下内乳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输液港植入术及胸腔下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对手术配合的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胸腔下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病例。结论术前仪器设备及特殊器械的准备,与医生及麻醉师密切的沟通,术中密切的病情观察,准确无误的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 标签: 乳腺癌 胸腔镜 内乳淋巴结清扫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腔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肺叶切除术进行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平均引流时间、术后痰菌转阴率,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术中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4小时疼痛状况,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肺结核疾病可首选胸腔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此方式可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肺结核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胸腔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48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PaO2、pC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后,观察组患者的CRP浓度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气肿自发性气胸采用胸腔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改善肺通换气功能与传统开胸术相当,但手术创伤性显著小于传统开胸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创伤性小及安全性高等特点。

  • 标签: 老年肺气肿 自发性气胸 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切口胸腔治疗食管癌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0例食道癌患者使用三切口胸腔手术进行配合,回顾手术配合要点,包括术前访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术后回访等。熟悉掌握胸腔技术的配合要点。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治疗效果也达到了要求,但是也有少许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康复性三切口胸腔治疗食道癌手术效果佳,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且切口小,利于术后康复,患者疼痛减轻,对于术后效果认可度高。

  • 标签: 三切口,手术,配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早期肺癌利用全胸腔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早期肺癌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接受全胸腔下肺叶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对照组16%;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下切除术用于治疗早期肺癌效果要明显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肺叶切除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间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置留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开胸手术具备创口小,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及安全性高的优势,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开胸手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将6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腔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病人进行全面的围术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腔镜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胸腔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组100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食管癌胸腔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肠内营养支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体重及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胸腔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食管癌 胸腔镜术 肠内营养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