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维生素K1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昼夜变化。方法将小鼠分为维生素K1注射剂白天组和维生素K1注射剂夜晚组,采用HPLC法测定维生素K1在小鼠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维生素K的浓度。结果与白天组比,维生素K1注射液夜晚组的血药浓度较低、体表分布容积较高、总清除率较高和生物利用度较低(P<0.05)。结论新生儿预防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时,建议白天给与维生素K1注射液。

  • 标签: 维生素K1 药代动力学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型尿钠肽对急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及近期预后效果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成射血分数正常(HFNEF)组44例,射血分数正常的可疑心衰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B型尿钠肽(BNP)水平。结果射血分数正常的可疑心衰组患者的B型尿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B型尿钠肽水平对诊断急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具有一定效果,并在其近期预后中存在一定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左室射血正常心衰的诊断标准。

  • 标签: B型尿钠肽 急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心衰患者 早期诊断 近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维生素D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48只6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6组,每组各8只,其中,A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10天,B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16天,C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30天,D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10天,E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16天,F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30天,A、B、C组均给予维生素D缺乏饲料喂食,而D、E、F组按200IU/只/天的量给予维生素D饲料喂食。观察6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以及IL-17阳性细胞表达差异。结果D、E、F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A、B、C组明显降低(P<0.05),且D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E、F组(P<0.05);D、E、F组的IL-17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A、B、C组(P<0.05)。结论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IL-17轴调节的免疫机制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延缓病情发展。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鼠 维生素D 疾病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46例(2013年4月~2015年4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每天20mg,研究组患者每天40mg,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心功能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为(46.58±4.23)%、LVEDD(46.07±2.13)mm,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结论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给予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心功能等指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 两种剂量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60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纳入对照组;另60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连续用药30d。比较其肝功能、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高于对照组,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冠心病效果较好,能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血压正常和体位性低血压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我科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年龄60至85岁,通过卧立位血压检测将他们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体位血压正常组。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或)2min收缩压下降或(及)舒张压下降20/10mmHg;体位血压正常是指立卧位血压下降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用心脏超声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通过卧立位血压检测,高血压患者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有45例(37.5%),体位血压正常的有75例(62.5%)。2、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体位正常血压组与体位性低血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5.5±4.49,30.3±5.26)、室间隔厚度(mm)(10.5±1.24,11.2±2.41)、左室后壁厚(mm)(9.2±1.12,9.7±1.45)、每搏量(ml)(58.2±7.21,52.1±8.37)射血分数(%)(59.25±10.13,52.33±9.81)、左室质量(g)(201.1±44.54,224.5±43.23)、左室质量指数(g/m2)(110.3±24.52,124.3±22.21)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有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较体位血压正常患者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左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ysmex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正常而其他血小板相关参数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将200例Sysmex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正常而其他血小板相关参数缺失的标本进行涂片,瑞氏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异常形态。结果在200例Sysmex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正常而其他血小板相关参数缺失的标本中,镜检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形态红细胞或(和)异常形态血小板增多。结论当遇到Sysmex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相关参数缺失时,应将标本涂片,瑞氏染色后进行显微镜复检,并对镜检结果作相应备注描述。

  • 标签: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相关参数缺失 红细胞,血小板异常形态 镜检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雷替曲塞/5-氟尿嘧啶腹腔内给药途径治疗艾式腹水瘤小鼠模型的疗效,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劣。方法D0利用艾式腹水瘤(EAC)细胞株建立小鼠动物模型。D7将36只腹水瘤小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三组,各组腹腔注射等体积不同种药物Control组(12只,NS0.2ml/只)、雷替曲塞组(12只,雷替曲塞0.5mg/kg)、5-氟尿嘧啶组(12只,5-氟尿嘧啶30mg/mg)。通过比较每组小鼠给药前后的体重、腹水体积、腹水颜色改善情况、生存期和行为状态情况,对比各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雷替曲塞组与5-Fu组之间在腹水颜色改善情况、腹水体积、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在小鼠体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厌食、脱毛的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排便次数增多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萎靡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治疗艾式腹水瘤小鼠时,雷替曲塞与5-氟尿嘧啶均有明显疗效,且疗效基本相当,雷替曲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氟尿嘧啶。

  • 标签: 雷替曲塞 5-氟尿嘧啶 艾式腹水瘤 腹腔内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取小鼠30只作为样本,将其分为空白组(健康)、模型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组(建立模型+给予白藜芦醇)3组。结果观察组小鼠TG(1.30±0.16)mmol/L、TC(2.59±1.53)mmol/L,与空白组无差异(P>0.05)。小鼠AST(100.62±8.86)U/L、ALT(50.63±2.01)U/L、GSH(5.50±0.79)U/mgprot、SOD(23.00±1.30)U/mgprot,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指标更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血脂指标、增强肝功能、对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理论上讲,可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白藜芦醇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鼠 肝组织 脂质过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银花水提取物对TNF-α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MES13培养上清液IL-1、MCP-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金银花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机制。方法MTT筛选金银花对体外培养SV40MES13的有效浓度,将体外培养SV40MES13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SV40MES13不加任何药物刺激;刺激组TNF-α(终浓度10ng/ml);金银花组TNF-α(终浓度10ng/ml)+不同浓度金银花(终浓度分别为2mg/ml、1mg/ml、0.5mg/ml)。MTT检测各组对SV40MES13生长的影响,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SV40MES13明显增值,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金银花各组能抑制SV40MES13的增值及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金银花可能通过对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达到延缓肾脏病理进程,发挥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金银花 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