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一些基础课的教学,主体意识太强,专业化特色过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对基础课如何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教学服务以及如何为未来任职需要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考虑得较少。这必然使其应用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有所忽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较强,他们希望通过大学学习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特别希望毕业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改革一衅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 标签: 基础课教学 教学改革 实用型人才培养 运动解剖学 专业知识 教学服务
  • 简介:目的为临床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肺癌或中晚期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的综合性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察121例成年尸体的右侧肋间后动脉右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右侧支气管动脉开口椎骨的对应关系;测量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结果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支气管动脉的共干情况有四种;支气管动脉共干开口处平对T4~T6椎骨,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平均为0.78mn±0.33mm.结论根据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基础,在腋中线选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行保留导管,定期向癌区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对晚期或中晚期右侧肺癌进行综合性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腋中线 第三肋间后动脉 右侧肺癌 应用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研究生《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生《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法,对2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TBL教学法的满意度。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对团队中学习能力、表达交流、知识掌握等方面有很大作用。92%的同学赞成,89%的同学认为值得推广。结论在研究生《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法的效果良好。

  • 标签: TBL教学法 研究生 中枢神经解剖学
  • 简介:为了观察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本实验采用兔抗VIP及AVP血清作为一抗对大鼠下丘脑SCN视上核(SON)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研究,结果观察到在SCN尾段,位于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及背侧份可见VIP样纤维分布,并明显可见该纤维包绕AVP样神经元周围,由此本著者推测在SCN至SON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它可能是体内血浆和神经垂体的加压素(VP),催化素(OT)水平呈现24小时节律的又一原因。

  • 标签: 视交叉上核 传出纤维 视上核免疫组织化学 双重标记法
  • 简介: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组织学胚胎学的实验教学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在汲取传统教学模式可取之处的同时又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组胚实验教学中遇到的新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多元化实验手段在我校组胚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讨论。

  • 标签: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教学 多媒体 效果
  • 简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实验教学人才不足实验教学环境差等主要因素严重影响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这些问题是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怎样解决解剖学实验教学人才不足改善解剖学实验教学环境是我们不得不思索和应该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高等医学院校 解剖学 实验教学 问题 思索
  • 简介:发育大鼠骨骼肌内GAP-43CGRP、突触小泡标记物的分布关系DistributionofGAP-43inrelationtoCGRPandsynapticvesiclesmarkersinratskeletalmusclesduringdevel...

  • 标签: 骨骼肌 GAP-43 CGRP 突触小泡 标记物 发育
  • 简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物活性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研究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等第三军医大学1.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证明在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六种生物活性肽,其分布区别于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含量明显多于脐动脉内在细胞。...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 简介:目的数字散斑法测试钢板螺钉的位移,为临床上分析螺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材料方法取6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于股骨干中点横行锯断,制造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进行复位并使用10孔钢板加压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5枚螺丝钉固定。设计成10种状态进行对比测量锁钉位移,分别是:a.模拟骨折愈合后的受力状态(钢板固定后,未锯断);b.骨折后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组;c.在b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d.在c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e.在d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f.在e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g.在f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h.在g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i.在h组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j.在i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在200N、500N(牛顿)拉力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测量,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1)螺丝钉110、29、38、47、56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选择6孔以上的钢板,以减少由于钢板的强度损失所引发的螺钉断裂。

  • 标签: 股骨干 骨折 钢板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 简介:一氧化氮合酶(NOS)为一含铁的单氧化酶,可催化左旋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和NO.而阿霉素(ADR)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肿瘤药物,由于其心脏毒性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在探讨阿霉素对心脏损伤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中,用双重组化法同时显示心室肌NOS糖元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动物模型新西兰纯种白兔于耳缘静脉注射ADR,每次2mg/kg,ADR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mg/ml,每周一次,共八周,做心室肌损伤模型.取心室肌组织做冰冻切片,厚12μm.1.2主要试剂(1)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2)四唑仑硝基兰(NBT);(3)0.5%过碘酸氧化液;(4)Schiff液:先将200ml双蒸水煮沸,微火,加入1g碱性复红,再煮沸1min.冷却至50℃加入20ml1N盐酸,待35℃时加入1g偏重亚硫酸钠.室温中静置5小时,变为无色液体后装入棕色瓶内并封口,放入冰箱避光保存待用.1.3双重组化法.(1)将冰冻切片置入丙酮固定1min;(2)经pH7.4PBS液清洗三次,每次5min;(3)入NADPH-dNBT配制的孵育液,37℃恒温孵育1h;(4)经pH7.4PBS液清洗三次,每次3min;(5)入0.5%过碘酸氧化10~20min;(6)经pH7.4PBS液充分清洗;(7)入Schiff液10min液10min;(8)流水冲洗10min;(9)无水乙醇脱水;(10)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1.4单一组化法显示NOS.(步骤参照双重组化法1~4步)1.5单一组化法显示糖元.(步骤参照双重组化法5~8步).2.实验结果:2.1双重组化法显示心室肌中NOS呈蓝色、糖元呈红色.2.2单一组化法显示心室肌中NOS呈蓝色.2.3单一组化法显示心室肌中糖元呈红色.结论:通过三组切片的比较,发现使用两种方法所显示NOS糖元的颜色及其深浅无明显变化.3.意义3.1用双重组化法可以同时显示心室肌NOS和糖元.此法单一显示NOS组化法和单一显示糖元组化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NOS糖元的颜色均无明显改变.此结果说明两组试剂的染色过程不产生交叉影

  • 标签: 一氧化氮合 中的应用 化法
  • 简介: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办出特色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其中包括中职高职的相互衔接。为了对现阶段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改进思路进行探讨,我们在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至2012级医学专科护理、检验、药学系11个高职单招班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围绕中、高职课程衔接、教育资源衔接等热点问题。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课程体系衔接不够紧、课程内容有重复及文化基础课脱节等情况。基于此,我们提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实施分类培养和弹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适度扩大对口招生,突破中高职生源衔接的瓶颈,加强中高职一体化的大专直通车的教学管理。

  • 标签: 中高职衔接 教育 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在胃穿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治疗的104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性修补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术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动力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用于胃穿孔治疗中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加快胃肠动力恢复,促进胃溃疡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胃穿孔 腹腔镜 微创手术 开放性修补术 临床疗效 胃肠动力
  • 简介: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8例SLE患者、10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中血清抗C1qAb,并对SLE患者的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抗C1qA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及健康体检者(P〈0.05);其中,抗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抗C1qAb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抗C1qAbSLE肾脏损害密切相关,其还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

  • 标签: 抗C1Q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抗DSDNA抗体
  •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的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的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用pH值6.0的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的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的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的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的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整个胞质(图113);这与NMI)A-R2A的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的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的成因也有解释的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的检测是一种更好的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缓冲液 石蜡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