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职业危害防护工作备受重视和规范的形势下,各行业、企业积极落实政策,主动分析、总结生产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资金投入,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和合法权益。本文从保护焊接劳动者者职业健康

  • 标签: 焊接设备 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 防护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儿童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现状,并对其合理化防护措施进行分析,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8月—2018年2月在该院放射科行X线检查的儿童100例,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对其X线检查的合理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对相应的合理化防护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来该院行X线检查的儿童中,有39例考虑为骨折患儿,21例考虑为肠梗阻患儿,26例考虑为肺部感染患儿,8例为体检儿童,6例为其他。结论儿童行X线检查存在一定的滥用情况,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放射线的损伤有正确的认识,尽可能对放射线接触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 标签: 儿童X线 检查现状 合理化防护
  • 简介:摘要:在这个特殊时期,新型冠状病毒的检验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人口流动问题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大量的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标本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医学检验科,大大增加了检验工作人员接触阳性标本的概率。这期间,医学检验工作者应全面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理论和标准操作防护规范,区分发热门诊患者标本、隔离病区患者标本、普通患者标本,严格制定患者检查及标本送检、检测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及消毒处理,避免疫情期间医学检验科就诊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 标签: 疫情期间 检验科 综合管理 个人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手术麻醉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护措施进行客观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并且感染的老年手术麻醉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同时合理分析患者老年麻醉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在统计的1602名患者中,进行手术麻醉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42名,总体的感染率达到了大约为8.86%,麻醉的时间也超过了3小时,进行的单因素分析主要是一次性过滤器、插管消毒以及抗菌药物等等使用率等等。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时间超过了3小时之后是非常容易导致麻醉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麻醉的器材进行消毒,更加合理的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对于降低手术麻醉医院感染率非常有利。

  • 标签: 老年手术麻醉患者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护理情况,分析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管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病人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进行安全隐患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康复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隐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患者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体温(36.58±0.18)℃、术后体温(37.41±0.20)℃、低体温发生率4.76%、感染率2.38%、发热率2.38%、满意度97.62%、住院时间(3.15±0.51)d。对照组术中体温(34.60±0.52)℃、术后体温(38.20±0.13)℃、低体温发生率21.43%、感染率7.14%、发热率11.9%、满意度80.95%、住院时间(6.20±1.37)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调节环境温度、减少暴露、加热液体、体温监测等方面出发,对低体温进行预防,能够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低体温 感染 发热
  • 简介:摘要 :对于医学检验实验而言,强化生物安全防护,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出现生物因素对检验实验带来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文章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进而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繁荣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 标签: 医学检验 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小儿感冒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间接收的小儿感冒患儿中,随机选取66例均分为A组(观察,33例)及B组(对照,33例),对两组患儿实施基础护理,除此之外对A组患儿采取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组满意度为96.97%,B组为75.76%;A组患儿3个月内复发概率为3.03%,B组为15.15%。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小儿感冒护理中展现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对于提高满意度、降低小儿感冒复发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健康教育 小儿感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当下的科学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与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医疗数据和患者的信息,因此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与防护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防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医院信息化建设 网络安全与防护 问题
  • 简介:摘要:介入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面临多种危险因素,包括传染病和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以及姿势和劳动强度。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这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装备、鼓励疫苗接种、加强感染控制培训、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减少接触化学危害、调节姿势和劳动强度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障介入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安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介入科 护理人员 职业安全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脑卒中患者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其能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发生率逐年上升,为了尽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需要首先了解其形成机制,明确其预防措施,再进行合理的护理,以尽量提升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机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关于新冠肺炎自我防护情况的调查,初步探究其在新冠疫情的认知度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50名本科、专科专业的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针对实习护生对传染病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自我防护意识的强弱、新冠肺炎防护措施知晓度等展开调查分析。结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只有26.67%的实习护生表示对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一定的了解,但其对新冠肺炎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几项指标的正确率均达85%以上;同时本科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对新冠肺炎防护措施知晓度等均高于专科实习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生面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本科生在相关专业性自我防护知识方面优于专科生,但两者在专业防护方面的表现还存有不足之处。

  • 标签: 实习护生 自我防护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在医院所有工作中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消毒供应室几乎是整个医院细菌最多的科室,也是最容易出现感染的科室,所以需要医院以及相关部门提高重视。通过对此科室了解的逐渐加深,发现其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工作环境也相对复杂,在这种条件下工作的医护人员需长期处在大量致病源、锐器以及化学消毒剂的危险环境中。因此,需要重视在此环境中工作的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暴露,提升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新生儿护理的复杂特殊性,使其其中隐藏诸多不安全因素,而如何识别这些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防护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拟通过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技术及人员等多种不安全因素的归类分析,探究层次防护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将选用2019年2-2020年8月我院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给予层次防护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防护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沐浴等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体重、身高及头围等体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居于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准确识别新生儿护理不安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伴随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工作受到患者的高度重视,然而,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度并未随之提高。有鉴于此,本文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并提出切之可行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医学检验实验室 生物安全 防护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防护意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0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管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17例)和实验组(n=13例)。对照组予以分散式管理模式,实验组则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理论知识、临床考核情况;两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防护意识评价情况。结果:两组模式应用后,实验组理论知识、临床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模式应用后,实验组疾病救治能力、实际操作护理技能、观摩经验积累、掌握重点能力评分、规划时间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防护意识进行相关分析,采用积极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意义,增加临床知识,提升防护意识,从而全面增加实际操作能力,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集中式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 防护意识 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