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病毒HBV感染并肺结核肝损害的护理,评价其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接收的80例高病毒HBV感染并肺结核肝损害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变化及肝病知识知晓情况,并对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ALT、AS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LT、AST水平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基础知识、用药及饮食、疾病监测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改善肝损伤状况,提升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并促进肝病知识认知转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和社会价值。

  • 标签: 高病毒量HBV感染 肺结核肝损害 生存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检测 DSG3、 P40、 TTF-1、 NapsinA在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活检小标本中鳞状细胞癌( SCC)与腺癌( AC)的表达及其鉴别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 96例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活检小标本中 DSG3、 P40、 TTF-1、 NapsinA表达,并结合 NSCLC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DSG3和 P40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9%( 40/45)和 93.3%( 42/45),特异性分别为 100%、 100%; TTF-1、 NapsinA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2%( 46/51)、 80.4%( 41/51),特异性分别为 93.3%、 100%。 DSG3和 P40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与在肺腺癌组中的表达有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NapsinA、 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较肺鳞癌组的表达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在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活检小标本中联合检测 DSG3、 P40、 TTF-1、 NapsinA对鳞癌与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DSG3 P40 TTF-1 NapsinA 活组织检查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所收治的 40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规范化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为 20.0%,对照组患者为 40.0%,实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足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患者的接收度,降低不良反应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规范化护理流程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近几年来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制备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殊要求以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以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为今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医疗器械 应用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学领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基因克隆技术逐渐成熟,开创了一个新的后基因时代,为遗传病诊断、微生物学检测提供了借鉴和创新思路。免疫系统疾病诊断、肿瘤诊断与评价等。论文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有效应用,分析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医学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针对化疗、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作用于肺癌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从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择取70例参与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组,对照组(共计35例,采取单纯化疗),观察组(共计35例,采取化疗联用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对比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肺癌患者SCCA和CEA指标水平均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CCA、CEA指标水平降低程度明显超过对照组,疗效更好,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与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用于肺癌患者的病情控制可发挥出理想作用效果,可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病灶不断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生存质量也有所上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诊疗方案。

  • 标签: 化疗 吉非替尼 小分子靶向治疗 肺癌
  • 简介:【摘要】接连发表的大量研究文献证实,细胞坏死是遵循精细化调控机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发生方式。在细胞凋亡生理机制无法正常执行,导致细胞必须发生死亡结果条件下,细胞坏死调控生理机制将会作为细胞凋亡生理机制的替补角色,进入激活生理状态。程序性细胞死亡生理机制的启动过程,通常需要依赖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物质和Toll样受体家族物质发挥的作用,且借由与受体蛋白物质具备相互作用关系结构的两种蛋白激酶RIP1物质和RIP3物质具体传递细胞死亡生理信号,全面归集并且磷酸化处置MLKL物质,且MLKL物质作为细胞死亡生理过程的具体执行者,能够具体诱导细胞发生坏死结果。文章将会围绕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炎症中的作用,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程序性细胞坏死 分子机制 炎症病理过程 作用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CagA+Hp感染后可上调胃癌细胞中Reg3蛋白表达,而过表达Reg3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方法:建立CagA+Hp感染胃癌细胞为实验组,并设立3个与之对照组,通过CagA+Hp感染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CagA+Hp感染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Reg3蛋白表达的影响,CagA+Hp感染实验组通过Reg3基因介导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试验,从而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CagA+Hp感染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CagA+Hp感染可上调Reg3蛋白表达(P

  • 标签: CagA+Hp Reg3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分析组和试验组各42例,分析组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试验组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效果高于分析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分析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 人工肝乙肝 肝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检验检疫中,实施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检验效果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样本时间在2019.04-2022.05时间段内,院内收集80例微生物标本为样本,均对80例微生物标本实施传统检验手段(对照组),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组),对比统计纳入样本检出率。结果:实验组研究数据相比较之对照组,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后,实验组检出率改善趋势较为积极,(P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检验检疫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枳实芍药散治疗产后腹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55个靶点为枳实芍药散与产后腹痛症的共同基因靶点。结论:枳实芍药散在治疗产后腹痛中有着多靶点调控、多方面作用的特点。

  • 标签: 枳实芍药散 产后腹痛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按照分子分型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B型)、HER-2(+)型和三阴型,并对各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Luminal A型患者的原发肿瘤较其他亚型更小,病理分期较其他亚型更早,组织学分化程度较其他亚型更高(P<0. 05)。对比四种亚型的复发转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亚型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5年OS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从老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来看,Luminal A型最高,三阴型患者最差,分子分型有利于准确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靶点筛选的基本步骤,并研究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药物靶点筛选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基因组水平的靶点筛选、转录水平的靶点筛选、蛋白质水平的靶点筛选、代谢水平的靶点筛选,以加速靶点的发现和验证,使药物研发工作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方法 药物靶点筛选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中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72例(选取时间:2018.10-2019.12),依照单盲法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进行研究。延续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延续性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则在出院后由患者自行居家护理,在同时期复查时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耐进行对比。结果:延续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运动耐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阻肺 运动耐量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高频电刀治疗后至少4w无疣体复发但HPV仍为阳性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光动力治疗,每周一次,治疗4w,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4w,比较两组HPV转阴率及HPV载下降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HPV转阴率分别为42.5%和17.5%;两组治疗、观察4w后,无疣体发作、HPV仍为阳性者HPV载下降值分别(4.2±0.5)×10^3和(2.5-0.1)×10^2,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显著降低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载.

  • 标签: 光动力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载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及泌乳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妇7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6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产后抑郁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产妇 产后抑郁 睡眠质量 泌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