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例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室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病例8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进行术后随访,对治疗后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腕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稍小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能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靠方便,并发症较少,效果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 不稳定性骨折 老年 T型锁定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内科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LVEF、6min步行距离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不稳定心绞痛 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曲美他嗪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让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两者相比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 硝酸异山梨酯 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体贴式护理对产科围产期产妇情绪稳定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9-2016.9收治的产妇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体贴式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情绪与分娩结局。结果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人性化体贴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加自然分娩情况,改善临床新生儿与产妇健康。

  • 标签: 人性化体贴式护理 围产期 情绪稳定性 分娩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加替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方法将奥硝唑氯化钠与加替沙星注射液进行配伍,分析配伍液外观、pH值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8h的含量、pH值、紫外线光谱较配伍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加替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配伍使用,稳定能较好。

  • 标签:
  • 简介: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故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药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多采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钙离子拈抗剂等药物,单一用药疗效不显著。自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同时,给予地尔硫[艹卓]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地尔硫[艹卓] 药物治疗 疗效观察 注射用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所具有的临床特点与心电图鉴别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9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分析稳定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心电图鉴别诊断;结果稳定、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发病年龄、心电图特点,发病机制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结论稳定、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差异,心电图表现也不同,临床上应综合各种临床因素、临床特点、心电图进行鉴别诊断,对于心绞痛心电图正常者应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 临床特点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及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APL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79—91岁,平均84.5岁。骨折分类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29例,Ⅲ型16例。结果随访期间死亡患者4例。其余41例患者术后随访10—4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3周,患者可借助支具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37例患者平衡和行走能力已经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生活能自理。未出现髋臼磨损及股骨假体松动、下沉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肺部感染4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价标准优14例,良19例,可5例。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床负重满意近期疗效,获得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F、6min步行距离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并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33例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β1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每天3次、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主要症状胸痛、胸闷、气促、乏力、心悸等临床疗效比较分别为91.4%和5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1.4%、4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曲美他嗪为主辅以常规药物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其优化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有关。

  • 标签: 通心络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混合水溶性维生素在新生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对肠外营养稳定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新生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1例。结果:两组治疗前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无论水溶性维生素是否含有抑菌剂,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新生儿的肠胃营养,有较高的安全性,含有抑菌剂在提高蛋白质水平方面的效果更好,可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维生素 新生儿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氟罗沙星注射液与两种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方法观察氟罗沙星与双黄连注射液及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其外观、颗粒数及pH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配伍后液体中氟罗沙星的稳定。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与氟罗沙星注射液混合后,溶液呈透明红棕色;鱼腥草注射液与氟罗沙星注射液混合后,溶液出现轻微浑浊。双黄连注射液与氟罗沙星注射液配伍后6h内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较为稳定,并且氟罗沙星含量无明显变化。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第0、1、2、4、5h测定5%葡萄糖注射液中氟罗沙星的含量分别为100.00%、100.48%、98.01%、99.50%、107.10%,各時间点氟罗沙星含量无明显变化(RSD=0.66%)。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不宜与鱼腥草配伍,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稳定较好。

  • 标签: 氟罗沙星 双黄连 鱼腥草 中药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和后N末端脑钠肤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来探讨心肌缺血与(NT-proBN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9月于我院循环科住院的1-3d以上无心绞痛发作不稳定心绞痛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适宜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6-24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NT-proBNP)浓度测定,术后72-76h复查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单纯冠脉造影(CAG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7例,CAG组术前和术后16-24h的(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PC1组术后16-24h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术前(P<0.05),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76h血浆(NT-proBNP)浓度与术前基本相当(P<0.05)。结论在心功能正常(LVEF')正常的情况下,(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NT-proBNP)浓度暂时升高,可能与术中球囊扩张导玫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硝唑氯化钠与四种头孢类药物配伍稳定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指导用药安全性。方法学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奥硝唑氯化钠与四种头孢类药物配伍稳定

  • 标签: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头孢类药物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高钙透析液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稳定的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1.25%钙浓度透析液,治疗组患者采用1.75%钙浓度透析液。治疗组患者每次透析后加用左卡尼汀1.0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3月治疗期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治疗6月后甲状旁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结果治疗3月期间治疗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激素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月后各激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高钙透析液可增加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稳定,有效清除甲状旁腺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

  • 标签: 左卡尼汀 高钙透析液 血液透析 心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