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华夏上古时期的歌谣,即“原始歌谣”,其最早的典籍汇集本,是《诗经》的“十五国风”。《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从民间采集的十五个地域的土风歌谣,即:

  • 标签: 原始歌谣 上古时期 文明 古蜀 《诗经》 《风》
  • 简介:天水市位于陕、甘、川省交汇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这里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000多年的建城史;由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石窟艺术文化这五大文化构成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异彩纷呈,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旅游胜地之一。

  • 标签: 伏羲文化 中华文明 公祭 传承 文化旅游资源 大地湾文化
  • 简介:青海省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全省近90%的辖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青海省的重大责任。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安全屏障 青海省 生态建设 蓝皮书 生态环境保护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特别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纲领的重要构成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而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论述,对于提高全党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江泽民 精神文明建设 战略地位
  • 简介:北帝诞庙会是佛山传统的民俗信仰活动,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保存着丰富的岭南传统习俗和民间工艺。本文采用理论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描述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的盛况和历史渊源,探讨其价值与保护。

  • 标签: 佛山祖庙 北帝诞庙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中国在几千年文明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满族的祖先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清政府曾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天山南北,伊犁将军府设在伊犁河谷的惠远古城,留下了丰富的满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伊犁河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好满族文化资源,将会对推进伊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伊犁河谷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伊犁河谷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与利用
  • 简介:"二鬼跌跤"是起源于今山西忻州地区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由秦朝士兵背假人战匈奴骑兵的作战方法演变而来,最初的形式为身背一个假人道具,在当地称为"抱跤人"。在民间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中,它既保留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又结合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摔跤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了身背两个假人道具进行表演的民俗活动,假人形象也随民间文化的需要演变成了"鬼怪"的模样,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二鬼跌跤"。这项民俗活动体现出的是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展现的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道具人物的形象伴随文化发展的需要,传播至今经历了三次造型上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无不反应出民俗文化的内涵。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鬼跌跤 人物造型
  • 简介:“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至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的唐王朝,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1100余年之久。自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九世纪末,西安长期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位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

  • 标签: 地情资料 城市文明建设 西安市 专题研究 陕西 地方志
  • 简介: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前几年,我在省委宣传部工作。那时,我工作的一项内容,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宣传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到宣传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再到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九五”期间,我在省直机关工委担任副书记,在我分工的工作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协助工委书记邢有瑛,抓省直机关的社会主义文明创建。

  • 标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创建 安徽省 省直机关工委 “九五”期间 社会主义文明
  • 简介:根据实地考察,以神山崇拜为主的民间信仰在当前藏族地区不仅具有广泛性或普遍性,而且在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神山崇拜为对象,通过个体、群体、性别和寺院四个角度,对神山崇拜为代表的民间信仰文化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微观描述和宏观探讨。

  • 标签: 藏区 神山 信仰 文化
  • 简介:<正>定襄县史志办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到

  • 标签: 史志办 定襄县 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建设 地方志办公室 编修工作
  • 简介:渭南市首轮修志工作始于1980年代初期,截至1996年,列入计划内的11部县(市)志和1部地区志已全部出版发行。这12部志书不仅成书时间早,而且有8部志书获得中、省的奖励。其中《渭南县志》《渭南地区志》分别荣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地方志奖一等奖。

  • 标签: “三个文明”建设 地情资料 志书 《渭南地区志》 80年代初期 修志工作
  • 简介:藏族阿柔部落和蒙古族之间的族群互动是河西走廊一带族群互动的主线,由于两族长期和谐共存,已成为河西走廊一带族群和谐的楷模。阿柔部落在保持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和接纳了很多蒙古族优秀的文化习俗,其文化中糅合了诸多蒙古族文化符号,素有“蒙古阿柔”之称。这种融“蒙藏元素”为一体的藏族阿柔部落文化,不同于环湖地区其他藏族部落文化而成为其独特的标志性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阿柔部落 蒙古族 文明互动
  • 简介:新县国家税务局成立于1994年9月,共有干部职工135人,其中党员8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17人,平均年龄35岁。县局下设一个直属分局、8个农村中心税务所,担负着17个乡镇近2000户纳税户的税收征管任务。自从税务机构分设以来,县局坚持两个文明一起上,精神文明建设和税收征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连续5年被市局授予“税收工作先进单位”,相继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文明系统”、“最佳档案系统”,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被省国税局授予全省国税系统“组织收入工作优秀单位”和“税收科研先进单位”。  扎实教育,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  几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县国税局领导班子通过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税务局 税收征管 政治思想教育 纳税人 有效途径
  • 简介:我国藏族聚居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其生态法治不仅需要先进的立法技术支持,更需要发掘藏族传统生态文明的"本土资源",尤其是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规律等理性因素,这对解决当代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中的"高原反应"与内在伦理支持的缺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形成藏族聚居区传统生态文明与生态法治建设的深层脉动,才能真正解决其生态法治问题的"病源",构建具有藏族聚居区特色的生态法治,进而维护藏族聚居区的生态安全。

  • 标签: 藏族 传统生态文明 藏族聚居区 生态法治 生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