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昌彝(1803—1876)字惠常,又字芗溪,晚号(石求)Bian老人、茶叟、五虎山人等,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昌彝受业于闽人经学家陈恭甫,走上以汉学治经的道路。他于1830年中举后,六上会试失利,得以畅求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饱览世事万象;亲身体会朝政腐败,外敌入侵,了解社会实情,洞悉民间疾苦,发以为诗歌。他又在家国危亡之际,受到西方思潮冲击,扩大眼界,留心实务,包涵容纳。他一生著作宏富,其中以《射鹰楼诗话》较有影响。

  • 标签: 诗话 西方思潮 福州市 经学家 万象 民间
  • 简介:客家研究大师罗香在1933年发表《客家研究导论》,1950年发表《客家源流考》,两书奠定了客家研究的基础。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罗香关于客家问题的最重要观点,长期被奉为圣谕的他的客家源流观,受到了来自学术界普遍的质疑和批判。很多人将他的客家源流观概括为“中原汉人南迁说”、“最纯正的汉人后裔说”、说他是“种族中心主义者”等等。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甚至有些评价是很欠公允的。罗香提出的客家源流观有它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原因,而且从《客家研究导论》到《客家源流考》,罗香的客家源流观其实存在着不小的变化,

  • 标签: 客家源流 罗香林 客家研究 再认 90年代以来 种族中心主义
  • 简介:郑崇(1884—1967)回族,系大航海家郑和第15世孙,世居云南玉溪大营。清末随父辈由内地云南经缅甸至泰国从事长途贩运(马帮),后定居泰国清迈。据“云南回族穆斯林跨越境东南亚探究”

  • 标签: 郑崇林 生平 中国同盟会 人格精神
  • 简介:<正>"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这句名言,是1940年5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给时任西北地区第三军邮总视察段总视察、原宜昌一等邮局局长卓午的题词,这是对邮政通信特别是抗战时期邮政通信的重要性给予的充分肯定。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标签: 卓午 邮政通信 八路军办事处 国民党当局 中共领导人 第三战区
  • 简介:何应钦,字敬之,1894年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的一个官宦门第。幼年,他的父亲为他聘请老师在家中设馆教读,除教四书五经外,还为他讲解历代兴亡存废的历史。

  • 标签: 何应钦 金刚 谋权 贵州省 门第 兴亡
  • 简介:"教不严,师之惰。"此话是说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有错不纠,是懒惰,是失职。换句话说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然而,近年来,不知从何时起,教师批评学生这一职责之所在,却成了个"事儿"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原因何在呢?"蜜养"的孩子"惹不起"。在现代"421"家庭结构中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人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 标签: 教师才能 批评权 家庭结构 错不 听着 事儿
  • 简介:"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遵照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番号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延安的苏维埃办事处也相应地改称为陕甘宁特区即边区政府。边区政府主席原为德高望重的中共五老之一的伯渠,由于老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去西安主持党在西北地区的统战工作,长期住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他的边区政府主席之职就未能到任主事。原在四方面军的张国焘于1936年秋长征来到陕北后,也随中央住进延安,由于他原来是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副主席,这时他原有的党和军事实权都已被撤销,显然是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就在老未到任时,被任命为边区政府代理主席。原有的苏维埃办事处机构也宣布撤销,原任办事处外交部秘书长的伍修,改任边区政府的秘书长兼交际处长。他的工作内容虽然基本不变,这次

  • 标签: 边区政府 毛泽东 西北地区 张国焘 延安 中华苏维埃
  • 简介:<正>抗日战争时期的领导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在两大层次上展开:一个是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得以发动和坚持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何种力量实行领导;另一个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进程由何种力量领导、如何领导。以上两大层次的问题就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领导问题的基本内涵。

  • 标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 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 领导权
  • 简介: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以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土司制度源于唐宋时期的羁縻制度。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从政治控制的角度讨论土司制度的起源。本文以广西左右江地区为例。探讨两宋时期该地区羁縻制度的建立、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元以后的土司制度。本文认为,该制度过程与当地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市场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羁縻制度到土司制度,是地方洞首与王朝政治在两宋期间围绕着市场展开互动的结果。这一结果,又对元明以后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区域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市场 羁縻制度 社会变迁
  • 简介:作者于三十年前曾刊布有《(鹤玉露〉作者罗大经考》。迄今,该文对有名的宋代笔记《鹤玉露》作者罗大经生平考证的许多结论,至今仍为各种论著与辞书所援引。然而,少作未密,颇有疏误,且当时所见亦狭,与罗大经有关的一些重要事实未能考清,交游活动亦付阙如。本文即为旧文的补订之作。

  • 标签: 罗大经 竹谷老人 杨万里 杨长孺 交游
  • 简介:他在世仅仅二十五年,却名垂青史,丰碑永存。他曾受谭嗣同洗礼,经梁启超启蒙,遵孙中山旨意,与唐才常共举,最后被张之洞抓捕杀害。他杀身成仁后,梁启超、熊希龄、蔡锷、汤化龙等致电当局,要求修建烈士墓园。他的名字和事迹曾见于梁启超、章太炎、容闳等许多名人志士的著作中。

  • 标签: 革命志士 反清 梁启超 谭嗣同 孙中山 唐才常
  • 简介:2017年3月26日13时18分,湾仔,香港会展中心。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投票、计票,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点票结果:郑月娥胜出,有效得票777张。即刻,现场所有的镜头对准了一个一身素装的女性。此前,郑月娥就是香港特区政府班子成员中唯一的女性,有香港'铁娘子'之称,但她自己对此并不完全认同,称自己只不过是个'小女人'。会展中心的聚光灯下,郑月娥向现场人们鞠躬致意。

  • 标签: 亲民香港 林郑月娥亲民 香港铁娘子
  • 简介:西山一带,香山独具翠色,掩蔽在群峰之中。香山主峰“玉乳峰”,又叫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因有两块巨石如香炉“时嘘云雾”而得名。它与万寿山、玉泉山,合称三山。大约自辽代开始,香山成为帝王贵族构筑寺庙、行宫的盛地。金世宗在香山营建行宫及佛舍,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成大永安寺,也称甘露寺。金章宗时,经常在此寻游打猎,又营建了会景楼等。其时,金章宗梦得二泉,掘而出水,特名“梦感泉”。元世祖也不止一次到香山永安寺。元仁宗皇庆元年,还拨钱维修。明代也曾拓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兴建香山行宫。

  • 标签: 金章宗 宜园 金世宗 乾隆 玉泉山 万寿山
  • 简介:<正>胡翼,于咸丰五年三月至咸丰十一年八月任湖北巡抚,这七年,正是太平天国和清王朝在长江中游的战事最为激烈的时期。胡翼采取种种措施,把湖北经营成为清方在长江中游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并竭湖北之力,和曾国藩通力合作,指挥湘、楚军攻陷太平天国在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武汉、九江、安庆,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巨魁。本文仅就胡翼经营湖北的军事措施及其影响作粗浅的探讨,请大家教正。

  • 标签: 胡林翼 曾国藩集团 长江中游 湖北 湘军水师 太平军
  • 简介:则彬,字兼之,福州闽侯县人。清光绪廿七年(1901年)生,民国8年(1919年)福建马尾海军制造学校毕业后.参加修建铁路工作。历任漳厦、胶济、成渝、叙昆等铁路段长、总段长、处长等职,主持铁路的勘测修筑工程.23年如一日,被誉为铁路选线专家。

  • 标签: 交通建设 铁路工作 现代 台湾地区 闽侯县 光绪
  • 简介:将军传》是朝鲜小说史上最为着名的历史演义小说之一,由於朝鲜将军庆业反清尊明、蒙寃死亡的生平事迹富有传奇色彩,此书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笔者在梳理庆业传记史料的基础上发现,朝鲜英祖年间,《将军传》小说最早以谚传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现存的汉文本小说出现於谚传本之後,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是谚传小说的汉译本,一是无名氏独立创作的汉文小说。本文以韩国所藏九种《将军传》抄本作为研究对象,比勘诸本异同,考证其相互关系,对汉文小说《将军传》诸抄本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辨析。

  • 标签: 《林将军传》 谚文汉译本 壬午抄本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先生发言指出:耀华先生是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的重要开拓者,耀华先生本人既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界泰斗,也同时是一位值得称道的教育家和学术播种人。耀华先生的一生,在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理论,

  • 标签: 100周年诞辰 林耀华 学术 民族学理论 纪念 中国人民
  • 简介:清末推行‘新政’,废科举,兴学堂。时值壮年的墨青与著名教育家严修一起创建了天津第一批民立、官立小学堂。民国初,其又致力于社会教育,普及知识,移风易俗,为中下层民众‘劳心瘁神’,贡献了自己的

  • 标签: 社会教育 著名教育家 严修 新式学堂 兴学 直隶总督
  • 简介:有幸拜读《贵州省志·建筑志》(以下称《黔建》志),爱不释手。十几年来,能够读到的志书和收集阅览过的志书简介中,像《黔建》志这样高质量的志精品,所见甚少。兹将读后诸感书列于后,以求同仁师友教正。

  • 标签: 《贵州省志·建筑志》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史料
  • 简介:《焦氏易》是西汉焦延寿~①依傍《周易》所作的一部占卜奇书。全书4096条卦辞,出入经史百家,采撷讴谣口语,广罗自然万物,总揽芸芸众生,具有多学科的文献价值。在文学上,明代钟惺誉其文辞'锻炼精简'、'深文急响'~②,现代文学大师闻一多将它与司马迁的《史记》并称为汉代'两部非文学的文学杰作'~③。最为奇特的是,其卦辞大量地化用或直接改写、评述《诗经》语句篇章。清代今文经学家以此作为汉代齐诗遗说大加搜罗,当今的《诗经》研究者多祖述清人,没有深入探讨,以至毫无疑义地视为齐诗遗说称引之。本文试为质疑辨正。文中所引《焦氏易》语,以《四部丛刊》本为据。

  • 标签: 主齐诗 易林皆 焦氏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