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李媛著《明代国家祭祀制度研究》于2011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3万字,分为绪论、正文四章及结论六个部分,是关于明代国家祭祀制度、活动及其内涵研究的一部力作。本书系统梳理和考察了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制度设置、机构管理、仪式规范、组成要素、信仰内涵、现世功用等问题,全面展现了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总体结构和运行面貌,并从政治文化的视角系统地解读了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基本精神,分析这一体系的信仰意识、价值意识和政治用意,指出祭祀体系内的诸要素与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地方社会权力空间等问题存在整体的关联意义。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国家祭祀 制度研究 明代 政治文化 祭祀制度
  • 简介:为全面、客观地记载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促进地方志资料收集、整理、积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2013年5月23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成都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的通知》(成办函[2013]109号1。

  • 标签: 地方志资料 年报制度 成都市 市政府办公厅 经济社会 资料收集
  • 简介:延续唐、宋之制,元代国家对涉及违律为婚和义绝的婚姻予以强制离异,但在具体规定上产生了明显变化,其解决婚姻冲突、救济婚姻双方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实践中,判决离婚并不是国家对民众婚姻的单方面干预,民众往往主动寻求官府对婚姻进行判决。作为司法者的官府,则希望在“厚风俗”的同时能够“免词讼”,通过法律宣传、民间调解以及提高司法效率等措施减轻诉讼压力。在具体的判决中,官府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法律规定判离,有时会出于现实的考量断以“已婚为定”,体现出“法意”与“人情”的衡平。判决离婚所展现出的这一图景正是元代官、民法律实践的一个缩影。

  • 标签: 元代 判决离婚 违律为婚 义绝 法律实践
  • 简介:在中国政党制度史中,党团制度是个新生事物,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与俄共的政治交往。虽然党团这一组织形式最先被中共运用于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但是关于党团的正式规定却首先出现在中国国民党党章中。中国国民党党团制度是怎样产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历了什么样的制度变迁以及制度作用如何,将是这篇文章探讨的主题。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党团制度 党政关系制度
  • 简介:周宣王时期,基于井田私有化现象的出现,从而采取了“不修籍于千亩”、“料民于太原”和“锡田”等变革经济制度诸举措。井田从公有向私有化方向的转变,无疑意味着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周宣王在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还相当微弱之时,即已以共敏锐目光洞察到了社会深刻变化的苗头,进而采取经济变革举措,足见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奴隶制时代政治家。

  • 标签: 周宣王时期 井田私有化 经济制度变革 封建生产关系萌芽
  • 简介:中国的古代的任官资格制度,从属于封建君主集权制,名义上是为了管理国家——治民,实际上是为巩固一朝一姓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它在中国古代延续了二千余年,有一套系统的组织机构,一套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有一定的理论体系。

  • 标签: 中国 古代 任官资格制度 组织机构 规章制度 儒家道统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人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生态文明 制度建设 保障 历史意义 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
  • 简介:就清代呼伦贝尔八旗俸饷制度而言,自雍正年间呼伦贝尔设戍至咸丰朝以前,处于户部关领时期,大体上均为针对游牧官兵的半分俸饷。而自咸丰三年(1853)开始,呼伦贝尔八旗俸饷支付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由户部关领时期过渡至各省协拨时期。俸饷支放形式亦出现了新的变化,由给付足额的实银变为以折换钱文,减成、减平等手段克减之后再行发放,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欠支现象。在欠饷压力下,八旗官兵的生计状况急剧恶化,同时也催生出了呼伦贝尔地方一系列自筹俸饷的新渠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晚清呼伦贝尔八旗俸饷制度的变革,究其原因,是与当时清廷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和财政状况密切相关的。

  • 标签: 晚清 呼伦贝尔八旗 俸饷 变革
  • 简介:文章根据作者2005年7—8月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县、堆龙德庆县和尼木县农村的实地调查资料,对1999年以来西藏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若干案例的分析表明:1999年以来,西藏农村村民自治实践在法制体系上更加完备,农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实际能力增强,村民委员会新老班子权力交接更加规范有序,新型能人的崛起使西藏农村基层治理精英的类型发生了明显转变,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协调有利于农村和谐稳定,因而西藏农村村民自治的新发展对西藏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西藏农村 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 政治发展
  • 简介: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房列曙我国考试制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现今世界通行的考试制度是中国发明的。《大英百科全书》在介绍考试制度时道:“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5年),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202年)。”尽...

  • 标签: 考试制度 世界文明 文官制度 文官考试制度 公务员考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简介:中世纪英国封建制度形成的方式与法国和德意志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它是在氏族公社瓦解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多的封建因素,如:大地产制正在形成;从土地中产生出了个人依附的政治关系;以及国王给予基督教教会的特殊权利,使其介入了国王的世俗事物,等等.这些社会条件已经使英国从氏族公社制走向了封建制度,诺曼人的征服加速了这个过渡的步伐.英国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方式决定了其封建制度发展的特质.

  • 标签: 英国 封建制度 王权 地方贵族
  • 简介:实行有效的群众监督关键在于制度化。群众监督制度化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努力探索一条群众监督制度化的新路子。

  • 标签: 党的制度 群众监督 制度化
  • 简介: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源泉。一个地区的制度设定究竟产生了正向还是反向的影响则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来进行分析,旅游业作为青海省日渐成长起来的重要产业,对青海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从青海旅游业发展与制度供给的关联切入,梳理青海旅游业的制度供给,分析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而从制度层面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 标签: 青海 旅游业 制度供给
  • 简介:广州大学城的基建工地上.在推土机、挖土机的翻掘下,意外地发现了小谷围岛的地下秘密,蓦然间使人目瞪口呆。分布在岛内各处的几十座东汉墓葬群.真实地纪录了一千八百多年前先民在这块土地上频繁活动的痕迹。据1995年版《番禺县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在该岛就建有规模宏大的佛教丛林资福寺,可见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就有人定居了。

  • 标签: 小谷围岛 族权 农村 广州大学城 推土机 墓葬群
  • 简介:晚清以来,随着督抚权力的扩大,原有的部选与外补并存的州县官选官结构受到冲击。新政开始后,清廷不得不停止部选,将州县官的选任权交给督抚。但由于停部选涉及吏部与督抚的权力,带来二者的利益冲突,从而使这一改革表现出新制与旧制纠葛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仕途壅滞的问题。“停部选”实际只是一个从“部选与外补并存”向“全归外补”过渡的过程,并没有完成。

  • 标签: 清末 州县官 停部选 选任制度 改革
  • 简介:北宋元豐以前的日常朝參制度,在承襲唐、五代舊制的基礎之上,將正衙常朝、五日大起居、常起居三者配合行用,這種疊加繁複的朝參模式,實際上是針對官員的身份與職權作雙重安排,在本官與差遣之間謀求平衡。此時,内殿起居成爲日常朝見禮儀的核心内容,常規性地與上殿奏對緊密對接,並成爲其制度化的程序鋪墊。而爲避免延誤奏對程序,起居的儀式已大爲簡化,省去外朝仗衛,入殿排班與殿下拜謁也儘可能節省時間,具有很强的務實性。

  • 标签: 朝參 儀制 身份等級 北宋元豐以前
  • 简介:以“宽进严管”为宗旨的商事制度改革,符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新论断的要求。青海省的商事制度改革,在推进以“宽进”为目标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和以“严管”为目标的市场监管机制重构等方面,不仅保证了国家改革部署的统一性,而且改革措施全面、系统,不少方面甚至走在了全面前列,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与改革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部门间信息联动响应机制不健全以及省内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等问题,需要改进。

  • 标签: 青海省 商事制度改革 进展 成效
  • 简介: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封建农奴制度,取得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走上社会主义的幸福大道已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来,西藏的社会历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西藏广大青年一代来说,“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以及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封建农奴制度的斗争,已经成了一种历史概念。

  • 标签: 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 十年 封建 民主改革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