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正>三、重庆时期重庆时期指的是由1941年到1944年全国木刻运动中心又移回重庆,而以1942年改組成功的“中国木刻研究会”为活动中心的一个时期。这一期間,不論在展览、出版、培养新生力量和理論的探討上,以至木刻艺术的国际活动上,都相当的活跃。从回溯看来,桂林木运的停滞以至衰退,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1940年秋至1941年春,桂林的反动势力增强,环境恶劣,文化人多离桂林,木刻工作者也不能例外,留桂林的仅有两三个人,也不能露面作什么活动;第二、是因为木刻工作者也有些洩气和組織不健全,敌不过环境的剧变,本身也开始动搖了。然而,全国木刻工作者的热烈雄心,是不会因桂林一隅的挫折而自餒的,于是各地氾濫着一片恢复“全木协会”的呼声,桂林同志既不能負起领导

  • 标签: 重庆 新生力量 中苏文化 文化人 木刻家 苏联
  • 简介:1955年3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作品种类中,有一门是速写。996件参展作品里,速写和素描共计51件。能够明确为速写的,有艾中信《代表们眺望人民的首都》、伍必端《枪在这儿(朝鲜速写)》、邵字《首都速写》、武德祖《你家的、我家的、都是咱们社的》、侯逸民《农村速写》、孙恩同《劳动后的休息》、黄胄《少年》和《吹唢呐》、叶浅予《来自草地》和《舞蹈速写》、罗工柳的《朝鲜速写》等作品。

  • 标签: 速写 50年代 意识形态 运动 媒介 参展作品
  • 简介:美术与政治虽然属于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但两者互为影响。美术史研究若过分强调美术对于政治的隶属性,以政治评判先入为主,或是忽略政治因素对美术创作的制约影响,都难以客观公正评价两者的密切关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治上民族危机与国共斗争交织,在此特殊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兴木刻版画艺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在艺术角度深入分析其特点、影响基础上,还可以从思想内涵及与政治文化的结缘角度重新认识。

  • 标签: 美术 政治文化 鲁迅 新兴木刻运动 关系
  • 简介:主题:风格与形式观念的颠覆问:"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对中国书法在线条上的开拓能力极强,这一点已毫无疑问。如前所述,讨论"新碑学",首先即是着眼于它的石刻线条的表现力,当然也是关注线条"中实"的表现力,我以为从风格层面上去倡导北碑,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早已在做了,但从技术层面上去发现魏碑,倡导魏碑。

  • 标签: 艺术化 魏碑 碑学 运动 陈振濂 问答
  • 简介:主题:线条与技法意识的颠覆问:请先谈谈"魏碑艺术化运动"的基本理念?陈:这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命题.魏碑其实人人都知道,从包世臣、康有为以来,"专攻魏碑"是许多书法家赖以立身的一个重要依凭.但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它已经包含了一个误区:"专攻魏碑"只是取魏碑的风格章法为素材与形体,却未曾有过只属于"魏碑"的一整套独特的用笔技法系统与线条表现语汇系统.换言之,是用人人都习以为常的写字方法来"写"魏碑,而不是将魏碑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对象来对待,至于像阮元、包世臣认为的"南帖北碑",即以魏碑系统的建立来与晋帖系统的悠久传统相抗衡的认识,则更是底气不足的.许多书法家在写魏碑时,用的是自幼写字的方法,而不能、也没有能力"用魏碑的方式写魏碑".

  • 标签: 振濂 新碑学 濂问
  • 简介: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地方性城市保护法规之一,《纽约地标法》是在纽约城市历史地标保护运动中形成的。纵观其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信息。本文从美国城市地标保护实践切入,进入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历史场景中,以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和质性分析方法解读美国地标法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并透射其对城市发展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城市地标遗存 地标保护运动 纽约地标法 公众意识
  • 简介:本文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观察中心,对工艺美术运动中所蕴含的"绿色设计"理念和"红色社会"理想进行论述,指出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英国有着某种相似性,人们可以从一百多年前的这场设计艺术运动中获得历史比较的素材,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找到可供借鉴的当代启示。

  • 标签: 工艺美术运动 “绿色理念” “红色理想”
  • 简介: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副院长 田黎明 温柔敦厚 画院 时代精神
  • 简介:中国绘画,登堂而入室,常引为宗亲家族的陶养与训诫,故当有正大之气。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依循"生态中觅生机、活化处继活力"的方法,以"正大气象"为主题,以中堂绘画为田园,来重建中堂绘画所代表的家国之颂、诗画之雅、民乐之风的诸般意味,再访中国书画与人居精神的内涵之所。中堂,既指屋宇的空间重地,又系家族的威权核心。大约中国的古代,从南至北,房屋筑造的材料虽有砖木之变,但营布的核心总在中轴上的正厅,却是不易。

  • 标签: 中国画 双年展 杭州 气象 风雅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