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原型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原型批评以原型理论为基础。以结构主义方法为手段,对整个文学经验和批评做原创性的分析对比,寻求文学的本质属性。爱伦·坡的爱情经历及创作对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洛丽塔》是爱伦·坡的诗歌《安娜贝尔·李》在主题、人物、情节上的传承和发展。文章用爱伦·坡的爱情原型来解读《洛丽塔》。

  • 标签: 原型批评 结构主义 本质属性 纳博科夫
  • 简介:对于“大同”社会理想的根源之争始终没有一致的答案。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可以视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它是一种原型模式。原因有三:先秦诸哲向往的社会模式都含有“大同”色彩;这种理想从未实现,却还有世世代代的人为之著书立说、起义革命;许多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这种原型模式。“大同”虽然是一种空想,但这个原型具有存在的意义:现实世界中,它创造短暂的“桃花源”,是历朝革命起义中高举的旗帜;文学世界中,它使作者改写了历史的悲剧,并创造了多种“理想国”的模式。人类始终向往美好的世界,所以时至今日,大家仍然需要这个“空想”的存在,尽管它不可能永远不会实现。

  • 标签: 大同理想 集体无意识 原型批评
  • 简介: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该理论以其宏观性、系统性的宽广视野在理论界独树一帜,但也因其理论存在的明显不足而日益受到批评。从理论自身的缺失和它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不足两个方面分析原型批评的局限性,使其逐渐完善,准确地指导批评实践,以期促进文学研究更好地发展。

  • 标签: 原型批评 理论局限 实践误区
  • 简介:传说早在秦汉之际,客家原乡(赣闽粤边区)即已流行石古信仰习俗。从石古原型的象征意象、记忆和文化渊源来看,客家原乡传承至今的石古信仰习俗,与百越文化、畲民文化乃至禹夏先民的石母崇拜一脉相承,其原型是中华初民心灵中的以大山石壁洞穴为象征的"大母神"。

  • 标签: 客家原乡 石古信仰习俗 石古原型 石母崇拜 大母神
  • 简介:乔伊斯在《悲痛的往事》塑造了达菲先生孤独而不敢越矩的亚当形象和辛尼科太太中介母亲的原型形象,展现了人类存在的代码以及乔伊斯对责任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和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思考.

  • 标签: 《悲痛的往事》 原型 存在
  • 简介:水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涵义。汉语中的水不仅仅指自然界中无色无味的液体,还可以指水域和水体等。基于原型理论的视角,拟从水的范畴化和原型意义出发,对"水"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水作为"水域、水体"这一义项的具体涵义,以便更深刻地诠释"水"一词的多义化过程,并为词汇教学提供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多义词的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标签: 范畴化 原型理论 一词多义 词汇教学
  • 简介:《蛙》描写了姑姑万心这个妇产科医生五十多年的命运沉浮史,姑姑的一生经历丰富,人物内涵复杂多义,解读她是理解文本的关键。用荣格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以及自性原型理论来探讨姑姑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刻地透析姑姑的潜意识内部,并由姑姑对自我认知的变化来考察莫言对于人性的反思。

  • 标签: 荣格 人格面具 阴影 自性化 人性
  • 简介:原型批评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从远距离对文学进行关照,开辟出文学研究的一块新领域。借用原型批评理论尝试解读小说《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着力于从对嘎诗的形象进行分析、难题求婚主题探究及民间原型的重组与书写三个方面来探讨。

  • 标签: 《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 原型批评 难题求婚 原型重组
  • 简介:随着21世纪文学研究的转向,福克纳研究进入了瓶颈期,认知诗学理论为福克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该理论重视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阅读阐释,借助认知诗学中的脚本图式理论分析可知,福克纳笔下儿子形象戏仿了三种原型范式:基督、骑士和替罪羊。通过对这些范式的同构认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对美国南方家庭关系日渐异化的叩问,对社会转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南方故土复杂的情感。

  • 标签: 认知 福克纳 儿子形象 骑士 替罪羊
  • 简介:福克纳在中描绘了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被北方工业文明所取代的这一文化观念转型期,爱米丽作为一个南方价值观念代言人的贵族小姐,采取了完全拒绝新观念的态度,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最终沦为了南方旧道德的殉葬品.本文结合同样处于两种价值观念交替时成为牺牲品的安提戈涅和哈姆莱特,来探悉爱米丽小姐的人物原型.

  • 标签: 人物原型 爱米丽 安提戈涅 哈姆莱特 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 简介: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人们通过典型范畴到边缘范畴来认识世界。疑问句最典型的意义是表达询问,但也可表达其他意义。文章运用原型理论分析《雷雨》中疑问句表达多种意义的内在动因。研究发现原型理论对疑问句表示多种意义具有较强的阐释力,同时也为《雷雨》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 标签: 雷雨 疑问句 原型理论 高层情景转喻
  • 简介:文学原型的置换变形,不仅包括时间上的纵向置换,也包括空间上的横向置换.就空间向度而言,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以及特定的文化、社会规范的影响都使得原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国文学原型在日本文学中的置换变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反映了日本深层文化不同于中国之处.

  • 标签: 原型 置换变形 《史记》 《平家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