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农村1978-2002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实证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影响到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却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无影响。

  • 标签: 中国 农村 金融 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分析
  • 简介:安徽省的经济增长迅速,商业就业人口也在逐步增加,我们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和零售业,针对它们就业人口与三次产业的产值进行了回归分析,以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行业的预测。

  • 标签: 经济增长 商业就业 安徽省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电力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电网运行的成本费用却居高不下,致使电网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在不断低下,市场竞争力越来越严峻。为了降低成本费用,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电网经济运行方式进行调控,来改善电网的运行方式,提高电网的技术,扩大其影响力度,获得长远持续发展。

  • 标签: 电网经济 运行方式 调控策略
  • 简介:摘要:由于现阶段的电网经济运行方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市场竞争力 ;管理水平低下 ;信息化技术使用程度低下等,严重阻碍了电网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为了保障电网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其运行方式进行调控。

  • 标签: 电网经济运行 调控策略 探析
  • 简介:资源基础理论为研究版权经济的发展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提供了崭新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版权经济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而且能促进技术进步,对创意环境治理、解决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问题也有积极作用。其经济增长效应作用路径有两条:一是版权资源要素以直接生产投入要素参与社会生产,提高产出;二是版权资源要素作为间接生产投入要素参与社会生产,通过发挥对技术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 标签: 版权 版权经济 经济增长 生产性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
  • 简介:泛珠三角经济圈建设已历经十年,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得到了加强,但区域内各省之间的增长差异并没有明显消退的迹象。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以广东省作为比较对象对泛珠三角其他七省(不含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差异及收敛性问题展开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广东省人力资本储蓄率和贡献率高于其他省域,是劳均产出差异的根源;广东省劳均产出是其他省份的1.08—2.96倍不等;在向各自均衡路径收敛的时间上,最短的是福建省为11.27年,最长的是贵州省为26.07年。因此建议: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建设在内部可实现组团发展,深化“9+2”形成区域内均衡发展,向外可拓展“10+1”,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大珠三角经济区域。

  • 标签: 泛珠三角 新增长理论 增长差异 人力资本 均衡路径 收敛性
  • 简介: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东西部的差距不断扩大,我们通过对东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分析东西部投入和增长差异。以面板数据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经费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人力投入。东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 标签: 教育投入 经济增长 东西部差异
  • 简介:利用中国1995年~2011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全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区域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发现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是线性递增的关系,而在其他地区,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过了拐点,所以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化不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不过其拐点很低,所以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增长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和工业化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城市化 经济增长 二氧化碳排放 STIRPAT模型 面板数据
  • 简介:2018年3月13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美国推出的减税及扩大财政支出政策或提振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但贸易紧张关系升级可能抵消这一利好。数据显示,一些经济体2018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其他许多大型经济体将继续改善,其中美国、德国、法国、墨西哥、土耳其和南非经济增速将会显著加快

  • 标签: 贸易冲突 经合组织 增长势头 全球经济 经济增速 财政支出政策
  • 简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新的努力方向。文章以协同学和系统科学为原理,明确了促使新经济增长点形成的关键性系统要素,并对系统要素的协同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还针对新经济增长点演化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不同阶段相应的管理对策。

  • 标签: 新经济增长点 系统要素 协同性 演化
  • 简介:论文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健康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中国2002年到2015年各省的数据,运用向量白回归(VAR)模型分析的结果发现,社会医疗保险、健康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对健康和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冲击。医疗保险覆盖率的增加短期能够对预期寿命增加有正向作用,长期作用并不明显,而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高在长期看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社会医疗保险 健康 经济增长
  • 简介:据上海市统计局最新核算结果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市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增长7.2%、10-3%,增速分别回落1.2个、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商业(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下同)完成增加值1862.35亿元,可比增长11.5%,增速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是:

  • 标签: 上海商业 经济增长贡献率 产业增加值 上海市统计局 批发零售业 餐饮业
  • 简介:金梧饲料厂筹建于1992年10月,总投资近1000万元,设计年产饲料6万吨。因厂址位于地区吉腰粮库院内,为便于管理,充分利用粮库的周转仓容,发挥优势.1993年10月,地区粮食局决定对厂、库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新体制建立后.厂、库优势互补,坚持内抓管理,外抓市场,粮库政策性业务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得到加强。饲料厂的产、销量和经济效益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1995年厂库共有正式职工142人(其中饲料厂90人,粮库52人),厂库年销售饲料产品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年销售收入71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9%,其中饲料厂增长76.4%,粮库增长77.4%,

  • 标签: 经济效益 精神文明建设 饲料厂 粮食储备工作 河池地区 优质产品称号
  • 简介:石油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通过对江苏省石油的现状、供给及运输方式进行认识和分析,以江苏省石油现状为例,分析江苏省石油运输方式并提出江苏省石油存储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最后提出最优的石油供给来源方式

  • 标签: 江苏省 石油 供给来源 经济
  • 简介: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已开采的煤层气选择经济合理的储运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煤层气常用的储运方式有管道储运(PNG)、压缩储运(CNG)和低温液化储运(LNG),为探讨几种储运方式的技术经济性,本文将储运环节的上游费用、运输费用和下游费用折算成单位体积的煤层气运输成本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CNG适合短途运输,在距离小于210km时运输成本最低;PNG的运输优势主要在距离大于1300km时,并且适合矿区和城市之间运输;LNG的运输优势主要适合长距离运输,越长距离优势越大。当运输距离较远时,陆运可以选择PNG的方式,海运可选择LNG的方式;最后开发了优选设计软件,可更快速直观的优选储运方案。

  • 标签: 煤层气 储运方式 经济分析 运输成本 建立软件模型
  • 简介:二、从转变经济增长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从转变经济增长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历史必然由“转变经济增长”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仅仅是一个词和两个字的改变,而是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和优化。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迫切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 标签: 经济发展方式 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问题 社会发展规律 历史必然
  •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是经济体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电力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而合理的电网运行方式不仅可以保证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还可以充分利用现在设备,减少系统损耗,做到经济运行。本文在阐述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的原则上,分析了其对经济运行的原则,并对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供了相应的策略。

  • 标签: 电网运行方式 经济运行 策略
  • 简介:新制度经济学揭示了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研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而我国现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应从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科技体制创新、规范要素配置机制、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等七个方面对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进行重构。

  • 标签: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制度变迁 制度制约 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