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新财富》2003-2012年"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最佳分析师"排名数据和2004-2013年分析师行业和公司评级数据,检验不同声誉分析师的行业和公司评级联合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非顶级券商非明星分析师月一致行业评级和月一致公司评级均调高到优组合能产生更高的显著为正的超常回报,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月一致行业评级和月一致公司评级均调低到差组合能产生显著为负的超常回报。

  • 标签: 分析师声誉 行业评级 公司评级 市场反应
  • 简介:实地调研作为分析师了解上市公司非公开信息的重要手段,对资本市场的效率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利用2009年至2014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探讨分析师实地调研对年报市场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分析师实地调研提供的增量信息被投资者作为年报会计盈余的决策参考,实地调研确实提高了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信息效率的提升与调研次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组回归后发现,分析师调研发挥的信息沟通功能在公司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较为明显;机构投资者以及流动性较强公司的投资者更能对分析师调研的增量信息做出回应,不同投资者利用分析师实地调研所提供信息优势的能力存在差别。

  • 标签: 分析师 实地调研 市场反应 信息效率
  • 简介:事件的选择是市场过度反应实证检验中的关键之处。理想的事件必须要能体现过度反应的三大特征:(1)能够区分DeBondt和Thaler(1985,1987,1990)意义上的赢家组合(winnerportfolio)和输家组合(loserportfolio);(2)市场可能出现反转现象(Shiller,1981,Poterba&Summers,1998,Cecchetti,Lam

  • 标签: 过度反应 实证检验 组合和 输家 市场价格 实证分析
  • 简介:基于"回报-未来盈余",即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的视角,探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助于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发现:标的股票在允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之后,"回报-未来盈余"、"回报-未来盈余变动"以及"回报-未来现金流"敏感性增强,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使得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增加,即股票回报能够反映更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信息,股价信息含量提升。进一步基于基金持股、管理层持股的分析发现,标的公司在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施之后,基金持股与管理层持股公司未来盈余反应系数(FERC)更高,表明融资融券制度一方面能够发挥理性投资者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促进管理层持股协同效应的发挥,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研究表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实施提升了股价信息含量,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理性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融资融券 未来盈余反应系数 股价信息含量 基金持股 管理层持股
  • 简介:针对新兴资本市场分析师能否影响及反映市场普遍预期的问题,本文通过检验国内上市公司盈利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盈利预测(Meet—or—BeatExpectation,MBE)时公司股票价格变化,发现实际盈余没有让分析师失望的公司在年报披露目前后的短窗口以及披露后的长窗口都能获得更高的累计非正常报酬,从而说明国内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能够影响并反映市场预期。这个基本结论为国内分析师的后续研究做出了铺垫。同时本文发现一些与成熟资本市场不同的结论,比如市场在对MBE信息做出反应时,未能区分非正常应计项目;在投资者特征方面,机构投资者对是否MBE的反应程度是非对称的;最后通过构造组合收益检验了分析师相对二级市场的经济重要性。

  • 标签: 市场预期 分析师预测 MBE 市场反应
  • 简介:关于英、美等私有经济体制下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已经有众多的理论文献对其进行了阐述,并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由于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受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进而面临的公司治理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尽管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但政府干预下的控制权市场是否同样具备私有经济下控制权市场的基本功能仍是一个需要实证研究的命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7—1999年发生的133起大股东变更事件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控制权转移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中位数)获得了18.89%(14.24%)的超额报酬(以市场模型法计算);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年上市公司以总资产现金收益率(RCF)衡量的经营业绩比转移前平均(中位数)提高了2.01%(1.83%),转移后第二年的提高幅度甚至更大(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63%和1.67%)。本文最后关于经营业绩的变化程度与超额报酬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果则可以证明,控制权转移期间上市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报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控制权转移后提高的经营业绩的预期,而非市场无效的“噪音”(Noise)所致。

  • 标签: 股价反应 企业绩效 控制权转移 中国 上市公司
  • 简介:通过实证检验事务所多维特征视角下的并购绩效反应,结果发现选聘匹配的事务所能够起到过滤并购风险以提升并购绩效的战略效能.在选聘标准方面,无论是本地并购还是异地并购,区位优势明显的本地事务所绩效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关联事务所尤其是目标企业关联事务所依靠信息距离、关系资源等优势改进服务效率;但事务所声誉并非绝对有效的选聘标准,企业更需关注其质控表现.

  • 标签: 会计师事务所特征 公司并购 风险过滤 并购绩效 独立审计 事务所规模
  • 简介: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满足资本市场的需要,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FASB,1978;IASC,1994)。由于会计盈余是基于应计制会计的结果,而应计制会计存在大量的会计选择和判断,因此主观性是会计盈余的固有特征,由此人们必然产生疑问,投资者会将这种主观性的盈余信息用于投资决策吗,也就是会计盈余信息有用吗(西方学术界更多地称为价值相关性)?对于

  • 标签: 盈余质量 会计盈余信息 市场反应 资本市场 价值相关性 研究方法
  • 简介:本文的研究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采用对盈余相关性的影响。2005年标志着香港会计准则与IFRS的全面趋同,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同时披露基于新的IFRS的和基于旧的香港公认会计准则的信息(非IFRS),也因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机会。第二个目的是考查审计师是否以及怎样通过他们的定价决策来对评估IFRS所带来的不同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香港执行IFRS完全趋同后,盈余的价值性相关性有所改善。而且,相对于非IFRS,审计费用对新的IFRS的会计数据更敏感,这与审计师根据IFRS下不同的风险来定价的解释一致。

  • 标签: 价值相关性 IFRS 报告质量 审计反应
  • 简介:本文以集中发布了分析师行为规范的2005年为转折点,参考对比随机模型和管理层预测,在年报公布后的长窗口内检验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代表投资者盈利预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表明,在2005年之后,伴随着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提高,其代表市场预期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从投资者认同的角度揭示了我国分析师行业的逐步规范和发展。本文的发现还表明,相对于管理层预测和随机模型的预测而言,分析师预测可能是更合适的市场预期替代变量。

  • 标签: 分析师预测 随机模型 管理层预测 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