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救医疗小组(MET)的实施情况,了解呼叫MET的时间、科室、疾病、原因等特点,为改进MET的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经MET治疗的呼叫记录。记录呼叫MET的季度、时间,MET救治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科室、入院诊断、呼叫原因,以及MET到达后的现场操作和结局等信息。结果2015至2018年4年间共呼叫MET 846次,第一、第三季度呼叫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28.0%(237/846)和26.5%(224/846);呼叫时间主要集中在日间08:00 —19:59,占72.2%(611/846)。在MET救治的患者中,男性占64.3%(544/846),多于女性的35.7%(302/846);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且随年龄增长MET救治比例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80~89岁人群,占51.5%(436/846)。呼叫MET的科室主要为内科〔80.5%(681/846)〕、外科〔18.8%(159/846)〕和妇产科〔0.7%(6/846)〕;入院诊断前3位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31.6%(267/846)〕、神经系统疾病〔20.8%(176/846)〕和循环系统疾病〔9.9%(84/846)〕。呼叫MET原因分析显示,在生命体征异常记录中,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异常比例最高〔27.8%(235/846)〕。经MET抢救后,7.3%(62/846)的患者当场死亡,48.7%(412/846)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治疗,另有41.9%(354/846)的患者留在本科继续观察。结论2015至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MET启动情况在各年间相对稳定,多集中在第一、第三季度日间08:00 —19:59;MET救治患者多为80~89岁男性,以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为主,SpO2异常出现最多。在之后MET的实施中可根据以上特点在管理上加以侧重。

  • 标签: 急救医疗小组 早期预警 呼叫 实施情况
  • 作者: 郑晶 方鹏骞 蒋帅 黄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智库),武汉 43003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 45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运行影响因素及识别各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为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健康运行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复习对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初步筛选出影响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因素,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打分(0~5分);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法分析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结果共筛选出16类影响因素,包括6个原因因素和10个结果因素。在原因因素中,领导重视、监管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位于前3位;在结果因素中,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是疾病信息沟通、患者参与和医疗服务质量。结论提升医疗机构领导层对远程医疗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保障上下级医疗机构医生实现对患者疾病信息有效沟通,提升患者参与程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有助于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健康可持续运行。

  • 标签: 远程医学 运行 影响因素 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法
  • 简介:摘要胰腺癌作为世纪顽症,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近十年来,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及治疗经验的累积,受益于联合化疗及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精准医疗方面,胰腺癌却始终缓步不前,远远滞后于其他肿瘤。因此,结合在胰腺癌精准医疗方面的实际探索经验与体会,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型等领域,深度认识目前胰腺癌在精准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十分必要。尤其是基于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类器官模型建立个体化精准治疗平台,将有望切实改善胰腺癌的研究与治疗手段,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胰腺肿瘤 临床方案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落后的急救体系建设与急救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为了进一步提升急救质量和效率,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地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以构建高效的农村急救服务网络。作者通过收集国家有关"五大中心"急救建设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地区"五大中心"建设的实践做法,借鉴国外急救体系和医疗救治中心发展的经验,从内外部环境、功能定位、资源整合、运行机制4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五大中心"建设创新急救体系发展的作用机制。针对农村地区"五大中心"建设与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的统筹整合、信息化建设、人员急救能力建设、利益分配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乡村卫生服务 胸痛中心 卒中中心 创伤中心 急救体系
  • 简介:摘要口腔数字化医疗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口腔医疗全过程的新型口腔医疗体系。本文从口腔数字化医疗的涵盖内容、作用以及目前我国口腔数字化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几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正确理解与应用这一体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疾病,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卫生经济负担。目前AR的治疗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种现状和AR发病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有关。精准医疗倡导基于疾病内在特征的个体化治疗。本文从表型、内在型、遗传因素、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精细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精准医疗在AR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睡眠医学发展迅速,呼吸科、精神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等学科都纷纷开展睡眠障碍诊疗工作,随着专业发展,成立独立的睡眠中心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我国目前对于睡眠中心尚无统一的认证标准,从业人员也缺少规范化培训以及相应的资格认证,普遍对学科认识和理解仍存在较多不足。睡眠中心的模式和管理可从睡眠监测的环境设置,人员配置以及监测设备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以有序地开展睡眠医学的诊疗工作。

  • 标签: 睡眠中心 模式 管理
  • 简介:摘要近几年睡眠医学发展迅速,呼吸科、精神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等学科都纷纷开展睡眠障碍诊疗工作,随着专业发展,成立独立的睡眠中心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我国目前对于睡眠中心尚无统一的认证标准,从业人员也缺少规范化培训以及相应的资格认证,普遍对学科认识和理解仍存在较多不足。睡眠中心的模式和管理可从睡眠监测的环境设置,人员配置以及监测设备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以有序地开展睡眠医学的诊疗工作。

  • 标签: 睡眠中心 模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国内6家综合医院的创伤中心收治的1 248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男987例,女261例;年龄(50.4±15.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22例,高处坠落伤357例,刀刺伤62例,其他伤(重物砸伤、摔伤)207例;患者入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4.9±8.5)分;Glasgow昏迷评分为(12.6±3.6)分。均采用综合医院内部创伤中心模式的多学科诊疗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救治。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病例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101例,病死率为8.1%。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重度颅脑损伤(56例)、失血性休克(26例)、多器官衰竭(11例),其他(8例)。结论我国创伤中心的建立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推广模式。

  • 标签: 多处创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治疗结果 多学科诊疗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常成人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成人100名100只眼纳入研究。受试者均行BCVA、屈光度、微视野、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其中,男性42名,女性58名;平均年龄(46.4±14.7)岁;平均屈光度(-1.02±1.99)D;平均AL (23.22±0.47)mm;平均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0.38±0.13)mm2。采用MP-3微视野计行中心固视检查,检查结束后设备自动拍摄高清眼底像,并自动计算视网膜中心固视点。通过Nidek Overlay功能性多模式影像平台对包含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凹的图像进行叠加,观察两者位置关系,并测量两者间距离。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中心距离和年龄、屈光度、FAZ面积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受试眼视网膜中心固视点均在黄斑小凹范围内,但与黄斑中心中心位置不重合。100只眼中,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位于鼻侧、下方、颞侧、上方分别为53、23、15、9只眼。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中心平均距离为(158.31±71.56)μm。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与黄斑中心中心距离和年龄(r=0.140 )、屈光度(r=-0.009)、FAZ面积(r=0.038 )均无相关性(P=0.165、0.932、0.707 )。结论正常成人视网膜中心固视点以中心凹鼻侧多见。

  • 标签: 视野 黄斑/生理学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成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国内外优秀放疗中心肿瘤放疗专科医师培养经验,为中国肿瘤专科医院放疗基地医师培养体制提供改进的依据。方法通过电子问卷邮件和在线调查,收取中国6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和欧美5家肿瘤专科中心的住院医师及教师反馈,描述和比较培养模式。结果中国26位住院医师和23位教师参与调查。国外20位住院医师和1位教师回答问卷,并反馈4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文件。中国专科医师培养计划分成2个阶段,本研究结果反应第一阶段情况。在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培养形式、轮转培养规则以及考核设置上中国与国外相同。但中国比国外规范化培训时长少(2~3年比4~5年)。中国项目覆盖主要常见病种;国外按照病种轮转保证每个病种的实践。中国工作量多数为40~60 h/周,国外住院医师工作时间多依照本地法规要求,但美国纽约项目长达60~80 h/周。结论中国6家肿瘤中心放疗专科医师培养第一阶段在总体目标、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向上与欧美优质项目相似,但在项目总时长尤其是放疗科内轮转时长和按照病种轮转方面低于欧美项目。

  • 标签: 肿瘤放疗学 专科医师 培养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儿童CT扫描受检者剂量参数的调查,探讨上海地区儿童CT扫描剂量分布情况,并为建立上海地区儿童受检者CT检查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在上海地区全部4家儿童医院开展儿童头颅、胸部、腹部CT扫描受检者剂量普查,调查对象按年龄0~、1~、5~、10~15岁分为4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调查30例,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CT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等剂量指标,分析同一部位不同年龄组之间和同一部位同一年龄组不同医院之间CTDIvol、DLP的差异。结果头颅CT扫描时,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25、25、28、43 mGy和402、477、504、752 mGy·cm;胸部CT扫描时,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2.7、2.2、2.8、5.4 mGy和40、48、75、176 mGy·cm;腹部CT扫描时,0~、1~、5~、10~15岁组儿童CTDIvol和DLP的75%位数分别为4.9、4.4、8.2、12 mGy和106、131、273、471 mGy·cm。同一部位不同年龄组之间和同一部位同一年龄组不同医院之间CTDIvol和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头颅、胸部和腹部,CTDIvol:χ2=221.68、167.27、127.07,DLP:χ2= 220.63、261.46、216.61;4个年龄组,CTDIvol:头颅χ2=30.46、38.39、25.21、73.04,胸部χ2= 30.46、35.69、58.92、48.03,腹部χ2=66.58、41.62、48.93、67.38;DLP:头颅χ2=28.82、72.49、47.72、52.34,胸部χ2=28.82、35.95、50.66、41.64,腹部χ2=45.53、26.02、39.34、44.24,P <0.05)。结论上海市4家儿童医院头颅、胸部、腹部CTDIvol和DLP的P75低于或接近国家标准和欧洲部分国家诊断参考水平,部分扫描部位的DLP较高,儿童CT扫描程序还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

  • 标签: 儿童 CT扫描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容积CT剂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脑瘫儿童与健康儿童、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临床分型脑瘫儿童睡眠结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15岁脑瘫儿童56例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30例纳入对照组。对上述2组儿童进行整夜PSG监测,比较其睡眠结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入选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55.4%)明显高于健康儿童(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睡眠潜伏期[(39.63±26.35)min]较健康儿童[7.25(2.50,19.75)min]明显增加,快眼动睡眠(REM)时间[(97.58±38.52)min]及百分比[(18.48±6.35)%]较健康儿童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瘫患儿总睡眠时间[(458.47±95.62)min]、睡眠效率[(74.26±13.63)%]、快眼动睡眠(REM)时间[(68.90±42.70)min]及百分比[(13.87±7.12)%]均不及轻、中度脑瘫患儿,入睡后清醒时间[51.00(38.50,174.50)min]较轻、中度脑瘫患儿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快眼动睡眠(REM)时间[(76.75±41.37)min]及百分比[(14.46±6.95)%]均不及痉挛型脑瘫患儿,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REM期睡眠缩短为主,并以重度脑瘫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睡眠问题较严重。

  • 标签: 脑性瘫痪 儿童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疗救护队员在戈壁沙漠地区遂行医疗保障任务期间疾病发病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为夏季在戈壁沙漠环境下医疗救护队员健康维护系统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2021年5月至6月神舟十二号飞船医疗保障任务期间14名医疗救护队员作为研究对象,对14名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任务期间每位队员均曾出现过一种或多种疾病情况,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疾病、全身肌肉酸痛、五官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0.3%、20.3%、18.5%、18.5%、12.9%、9.2%。训练或意外伤主要表现在手部意外伤、足部磨擦水泡、关节滑膜炎复发、关节软组织损伤、头部意外伤,发生率分别为31.2%、25%、75%、18.7%、6.2%;既往有关节滑膜炎者复发率高;既往关节软组织外伤者再损伤发生可能性大。结论在戈壁沙漠地区医疗保障任务期间疾病发生率高,队员们应随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和预防、科学训练,避免非战斗减员。

  • 标签: 训练 疾病预防 戈壁沙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地区单中心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上海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提供数据和临床支持。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呼吸道样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18 716例患儿,呼吸道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36.96%(6 918/18 716),其中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最高,为15.31%(2 866/18 716),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0.40%(1 946/18 716)]和副流感病毒Ⅲ型[4.65%(871/18 716)]。女性患儿的病原体总检出率[38.48%(2 936/7 630)]高于男性患儿[35.92%(3 982/11 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检出高峰在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偏肺病毒在冬春季检出率较高,副流感病毒Ⅲ型在春夏季有较高检出率,副流感病毒Ⅱ型在夏秋季有较高检出率,腺病毒、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副流感病毒Ⅰ型呈现四季流行的趋势。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患儿混合感染的总检出率达1.65%(309/18 716),其中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0.37%(70/18 716)]是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类型。结论2015年至2019年间多种病原体共同参与导致上海地区儿童的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Ⅲ型感染为主,不同病原体在年龄分布和季节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流行特点。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原体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CLG-ALL-2008方案治疗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长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178例初诊ETV6-RUNX1阳性AL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78例患儿中男100例,女78例,中位年龄4(1~13)岁,初诊中位WBC为9.46(1.25~239.83)×109/L。中位随访时间为73.5(1~124)个月,3例在诱导化疗阶段死亡,1例于诱导化疗后失访,1个疗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97.8%(174/178)。178例患儿中24例复发,累积复发率为15.9%,中位复发时间为35.5(1~62)个月,单纯骨髓复发占83.3%(20/24),晚期复发占79.2%(19/24),早期复发5例中1例存活,晚期复发19例中7例存活。ETV6-RUNX1阳性患儿的5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9.4±2.4)%、(82.1±6.9)%,预期10年OS率、EFS率分别为(88.6±2.5)%、(77.3±4.0)%。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中枢神经系统(CNS)2状态、泼尼松预治疗反应不佳、高危组、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流式微小残留病(MRD)≥5%、第33天ETV6-RUNX1融合基因未转阴、第12周骨髓流式MRD≥1×10-4以及第12周ETV6-RUNX1融合基因未转阴为生存相关预后不良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流式MRD≥5%(P=0.033)、第12周ETV6-RUNX1融合基因未转阴(P=0.045)为影响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而初诊CNS2状态(P=0.033)及第12周骨髓流式MRD≥1×10-4(P=0.010)则为影响E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CCLG-ALL-2008方案治疗ETV6-RUNX1阳性ALL患儿总体预后良好,初诊CNS2状态、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流式MRD≥5%、第12周ETV6-RUNX1未转阴及MRD≥1×10-4者需要尽早强烈干预治疗。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儿童 ETV6-RUNX1融合基因 CCLG-ALL-2008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类似儿童方案治疗Ph染色体阴性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且应用统一的类似儿童ALL方案治疗的71例15~39岁Ph染色体阴性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数据。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46例(64.8%);中位年龄为20(15~38)岁。B-ALL/LBL占69.0%(49/71)。高危ALL占ALL总数的35.5%。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93.0%。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2年累积复发率为34.6%(95% CI 27.0%~42.2%)。5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56.3%和64.3%。完成4个疗程化疗后一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化疗组患者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危ALL患者的预计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63.1%和73.7%,明显高于高危ALL患者的32.0%和44.4%(P值均<0.001)。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流感染、真菌感染、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与既往报道相当。结论类似儿童ALL方案是一种对Ph染色体阴性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LBL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青少年 年轻成人 费城染色体阴性
  • 简介:摘要遗传性肝病是儿童期肝病的重要病因,基因检测已成为重要诊断手段。了解儿童常见遗传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对遗传性肝病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哮喘儿童的治疗目标之一是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为了更好地了解哮喘与运动的关系,需要将哮喘儿童运动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该文通过总结运动对哮喘患者的益处、哮喘儿童运动现况、运动诱发性支气管收缩,以及哮喘儿童的运动处方的相关研究,使临床医生对哮喘儿童运动相关内容有更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哮喘儿童进行运动。

  • 标签: 儿童 哮喘 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