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公安部网站发布的一个消息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线索,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湖南长沙、上海和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对葛兰素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laxoSmithKline(China)InvestmentCo.Ltd.,GSK]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目前,公安机关已对葛兰素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相关旅行社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 标签: 葛兰素史克 经济犯罪 商业腐败 公司 有限 中国
  • 简介:黄燕却从此后不见了。我急了好几天.最后从叶永彬那儿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黄燕到北京参加司法部举办的公证员岗前培训去了。我还是非常自私并立刻想到了我自己:

  • 标签: 《公证人》 连载 续集 小说 人生 岗前培训
  • 简介:"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是民初的"实质民法",构成了近代中国民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代民法史研究的既有成果主要从局部和静态层面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研究,且长期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在中国近代民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并未充分认识;二是对其由来、名称、内容和性质等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均认识混乱。对该论题的研究应力求宏观定位与微观考察、立法和裁判相结合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作全面专门研究,以期达到探寻真相并重新定位、展现发展路径和客观评估价值这三个层次的研究目标,从而对近代民法史研究进行廓清、丰富和提升。

  • 标签: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 近代民法史 研究趋向
  • 简介:一日,聊公读西哲孟德斯鸠之《论法的精神》,至第三十一章,有云:"我们应当用法律去阐明历史,用历史去阐明法律。"乃抚掌大笑曰:此言得之!孟氏得之,毕竟是西洋的东西。聊公决心用自己一支如椽大笔,挑拣历史上几个或真或假的公案,来聊上一聊。故曰"聊公案"。聊公的案子,都是些平淡无奇、情节简单的小案子,断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神判法 《论法的精神》 如椽大笔 不知道 象刑
  • 简介:一神判法:天要你死你不得不死(6)刑起于兵,法起于律刑是什么?砍头,断手断脚,拿鞭子抽,脸上刺字,千刀万剐?都算,不过境界小了点儿。春秋时候,大约比孔子早上一百年的样子,鲁国有位大夫臧文仲。当时晋文公派医生拿鸩酒去毒死战俘卫成公(结果是没毒死,可能医生做了手脚)。臧文仲就对此表示了不满。他的理由是鸩杀是私刑,习惯法和成文法上都没有规定。刑罚一共只有五种:"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音则,刺面的意思),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神判法 刺面 钻笮 臧文仲 不知道
  • 简介:中国古代传统的羁縻政策是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治理西北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法律制度.唐、清两代治疆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羁縻政策并有所损益变化.唐代和清代是羁縻政策发展演变的典型时期.从法律史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勾勒出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还原两代封建王朝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政策、方略.

  • 标签: 法律史 羁縻政策 西北边疆治理 唐代 清代
  • 简介:虚拟人物形象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创作元素,不属于真实人物形象的范畴,包括虚拟人物的形象、名称、造型等,它往往属于具有独创性的表达,通常与原小说视为一个整体,共同受著作权法保护。但小说中的虚拟人物形象能否独立于原小说、单独受著作权法保护,颇具争议。对于符合作品构成要件、在脱离原小说后仍能被读者所识别并存在于读者认知中的虚拟人物形象,显然能够作为“作品”单独受著作权法保护。满足特定条件的虚拟人物形象尽管能单独受著作权法保护,但《著作权法》却难以规制单纯使用小说中虚拟人物形象名称的行为,就此类行为而言,权利人可以通过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拟人物形象的名称进行保护。

  • 标签: 虚拟人物形象 思想表达二分法 著作权
  • 简介:<正>一、简要回顾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犯罪被害人在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曾多次发生重大变化。在日耳曼和加洛林王朝时代,被害人是诉讼程序的发动者和程序进展的推动者。随着国家专断刑罚权利的强化以及纠问制程序的引入,被害人逐渐丧失了其主体地位。尽管在理论上尚保留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告发权(Anzeigebefugnis),但实际上被害人对诉讼程

  • 标签: 被害人保护 刑事诉讼法 德国刑法 诉讼程序 附带民事诉讼 犯罪被害人
  • 简介:“80年代,我们南岸区检察院还有很强的军事化管理色彩,加上我自己又是军人出身,把部队作风也带到了检察院,女同志如果着装随意了点,那都是要挨批评的哟!”原检察长张健一番话引来一片笑声。

  • 标签: 人民检察院 南岸区 座谈会 重庆市 侧记 春秋
  • 简介:伦理化是中国法律传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原因很多,本文从经济社会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中国法律文化伦理化的一个主要根源就在于中国古代经济的自给性、封闭性与经济政策的压抑性。伦理化的法律与这种小农社会的经济形态、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是相适应的。通过与西方宗教伦理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在这种自然经济与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下是无法诞生权利义务的观念、平等的观念、公平与正义的观念。因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必然会走上伦理化的道路。

  • 标签: 法律 文化 伦理 自然经济
  • 简介: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1991)民请字第10号《关于刊登侵害他人名誉权小说的出版单位在作者已被判刑后还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出版单位刊登侮辱、诽谤他人的小说,原告多次向出版单位反映,要求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出版单位未予置理。在作者为此被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后,出版单位仍不采取措施,为原告消除影响,致使该小说继续流传于社会,扩大了

  • 标签: 出版单位 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