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陈嘉映《说理》一书的主题是“说说理之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理”。“说理之理”有什么内涵,“说理之理”为什么值得论说,可以通过对西方哲学从reason(理性)经过rationalit、,(合理)到reasonableness(讲理)的思想演化过程的考察得到理解。把理性(reason)不仅理解为合理(rationality),而且理解为讲理(reasonableness).有助于克服当代哲学中理性独断主义和理性虚无主义的非此即彼。当代西方哲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的讲理(reasonableness),与梁漱溟先生进行中西比较时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理性”,很值得做一深入比较。

  • 标签: 理性 合理 讲理 梁漱溟 哈贝马斯 罗尔斯
  • 简介:陈嘉映《说理》(2011)一书的出版,使我们可以隐约一窥其念兹在兹的“theBook”的大致轮廓。此书与其《哲学科学常识》(2007)一起,摊开了一种哲学观。陈氏哲学观的要义可概括如下:消极地说,哲学不是实证科学(广义的物理学),也不是语言学;积极地说。哲学致力于经验反省和概念考察,是一门通过穷理而达乎道的学问。这种哲学观的形成,得力于他对西方思想史上两个重大关节的深入研究,它们是: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为了推进思想、促进对话.我们在该哲学观所展开的义理脉络中,对整体性概念和形而上学的地位问题作了生发性的讨论

  • 标签: 哲学观 科学革命 语言转向
  • 简介:2014年8月27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作为上海市社联的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上海市妇联家训家风传承培育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研讨会、上海市妇联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节和第四届妇女文化周的重要活动,这一研讨会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家庭研究会、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和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章念驰到会致辞。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刘琪与会。来自沪、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8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禾主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家训文化 文化传承 研讨会综述 家风 优秀传统
  • 简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题为“第十届《哲学分析》论坛: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2日到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共录取学术论文20篇。其中包括法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布伦纳(JosephE.Brenner)和丹麦著名学者索伦·布赫尔(S?renBrier)提交的论文。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哲学精神 信息时代 哲学分析 研讨会综述 论坛
  • 简介:应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董春雨教授的邀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保罗·汉弗莱斯(PaulHumphreys)于2017年9月5日至9月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短期引智项目”之“复杂性与突现”国际工作坊暨当代科学哲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活动。保罗·汉弗莱斯教授是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曾任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席、美国哲学学会国际部主任、弗吉尼亚大学哲学系主任等职,兼任国际著名杂志Synthese、PhilosophyofScience、AmericanPhilosophicalQuarterly等编委,近年来尤以有关突现的认识论、计算机科学哲学等方面的研究闻名于欧美哲学界。汉弗莱斯教授此次北京师范大学之行主要参加了两项学术活动:第一项是针对突现问题的最新进展(包括随附性等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概念及其方法等主题开展系列学术讲座。

  • 标签: 弗莱 学术报告 保罗 计算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首发式
  • 简介: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的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的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的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的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的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和虚构想象的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的生活世界的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的历史处境、遗忘的存在处境和想象的“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的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和希望(失望)的生活世界。对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的关注是哲学家的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的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的提醒。

  • 标签: 生活世界 记忆 历史现象学 遗忘 想象 希望
  • 简介:邬妮教授对于信息科学和哲学及其与一般哲学的关系的重要贡献,刚开始为国外学者所认识。邬炕的研究与一种非标准、非真值函项的逻辑,即现实逻辑,相互支撑。这一逻辑乃是对法籍罗马尼亚人斯特凡纳·卢普斯科的开拓性工作的发展。基于邬妮的理论和这种逻辑,许多的批评性术语和概念将因其对科学哲学的特定影响而获得重新规定。因此,不妨将这种结合的理论作为关于一种演化中的信息社会的规范伦理学之发展的必要因素。

  • 标签: 信息时代 哲学精神 邬妮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都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这意味着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整个社会需要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动力。2014年1月1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伦理学学会和宗教学学会在上海社科院共同举办了“文化强国与精神动力”学术研讨会。哲学学会副会长何锡蓉主持开幕式.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处处长王克梅到会致辞。宗教学会会长晏可佳和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分别主持了会议的主题发言和自由发言两个阶段。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对会议进行了精彩总结。来自上海社科界近6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文化强国的途径、如何通过价值治理和发挥宗教正能量而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的认同与传播,以及如何在汲取自身传统和世界各种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自觉构建新文明类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学会 学术研讨会 精神动力 文明类型 上海市
  • 简介:张一兵教授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了许多个案研究,而且对如何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分析框架。其基本观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在1968年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出版后就已经终结.其主要原因是本真的马克思主义诉求和资本主义批判这两大原则已经被放弃;在此之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派生出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三种思潮。这一观点虽然有启发性。但有一定的片面性。根据理论逻辑和社会现实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整个发展可以区别为四种类型,即“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区分的基础不是抽象意义上的本真马克思和资本主义批判这两个前提。也不是总体性或同一性的思维方式。而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辩证法的理论坐标。

  • 标签: 张一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瑟伯恩 后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辩证法
  • 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于2017年12月1日-3日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尚智丛,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书记蒋斌,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等出席了12月2日举行的论坛开幕式.他们纷纷对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共同为高等研究所揭牌.哲学与科技高研所所长吴国林教授主持开幕式.

  • 标签: 华南理工大学 大学哲学 学术论坛 成立大会 研究所 科技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辨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哲学家有不同的类型,有的重视研究问题,有的重视构筑体系,有的重视解读文本,有重视阐释义理;或者如金岳霖所言,有的是综合的心灵,有的是分析的心灵;或者如詹姆斯所说,有的是硬心肠者,有的是软心肠者;或者如柏林所讲的,有的是刺猬型的,有的是狐狸型的……虽然,哲学家的研究风格可能各有千秋,

  • 标签: 哲学分析 哲学家 学术研讨会 开幕词 论坛 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