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论文插图用于描绘难以用文字或表格表达内容.因此,应突出图直观性自明性,即不阅读正文,仅借助图例图注就可以获得必要信息.

  • 标签: 学报论文 格式要求 毒理学报
  • 简介:1.论文插图用于描绘难以用文字或表格表达内容.因此,应突出图直观性自明性,即不阅读正文,仅借助图例图注就可以获得必要信息.

  • 标签: 生态毒理 论文 学报 直观性
  • 简介:研究吡草醚原药大鼠一般生长情况影响,寻找慢性毒性靶器官以及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将初重为40~50g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低、中和高剂量组,160只/组,雌雄各半。各组动物分别给予含有不同浓度吡草醚原药饲料(0,80,400,2000mg·kg-1饲料),染毒期间不限制摄食饮水,期限为104周。结果显示雌、雄鼠中、高剂量组1~104周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于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中、高剂量受试物可导致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水平升高及胆碱酯酶(ChE)水平下降,肾脏器系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病理学检查显示中、高剂量组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脏间质炎、慢性进行性肾病等。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中、高剂量吡草醚原药可明显影响大鼠体重增长及食物利用率,SD大鼠慢性毒性靶器官是肾脏。

  • 标签: 吡草醚 慢性毒性 靶器官
  • 简介:为研究硅钙镁肥(GF)不同母质稻田土壤水稻Cd吸收累积影响及其差异,选取黄泥田(板页岩母质发育水稻土)麻砂泥(花岗岩母质发育水稻土)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分析各生育时期土壤pH值与CEC变化、土壤溶液中Cd浓度、水稻各部位(根、茎、叶、谷壳糙米)Cd含量及水稻全株总累积量、水稻根表铁膜Cd、Fe含量与总累积量.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施用GF显著降低了土壤溶液Cd浓度,施用GF显著提升了土壤pHCEC,施用GF降低了水稻根、茎、叶、谷壳与糙米中Cd含量,显著降低水稻全株Cd累积量.稻田土壤施用GF促进了水稻根表铁膜形成,增加了各生育时期DCB-Fe、降低了DCB-Cd含量,抑制了Cd由根部向上迁移,稻田土壤施用GF,黄泥田与麻砂泥水稻糙米Cd含量降低至0.11mg/kg0.15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与土壤溶液Cd浓度、水稻糙米Cd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稻根表铁膜Fe累积量与DCB-Cd、根与糙米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GF使叶糙米Cd再转运贡献率降低5.88%(黄泥田)12.80%(麻砂泥).稻田土壤施用GF可有效阻控水稻Cd吸收累积,且麻砂泥效果优于黄泥田.

  • 标签: CD 土壤 硅钙镁肥 水稻 根表铁膜 再转运
  • 简介:为了探讨有害因子胁迫与二氧化硫(SO2)细胞生物合成关系,采用体外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2O2(0.1、1、10mmol·L^-1)以及不同pH值(6.8、7.2、8.0)培养液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SO2产生量(以胞内SO3^2-含量代表)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液过酸(pH6.8)过碱(pH8.0)均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p〈0.05);2)H2O2胁迫也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增加,当H2O2浓度≥1mmol·L^-1时,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有害因子胁迫下可产生内源性SO2;SO2可能是一种生物气体应激分子,能像应激蛋白那样提高生物体有害因子抵御能力.

  • 标签: H2O2 pH值 SO2 应激 支气管上皮细胞 生物合成
  • 简介:环境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低氧微环境主要受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控.近年研究表明,低氧微环境HIF-1α可在癌症中高表达,参与癌细胞生长繁殖、侵袭/迁移、新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等过程.研究主要围绕肝癌、乳腺癌胃癌等与HIF-1α关系进行讨论.参32.

  • 标签: 低氧微环境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肝癌 乳腺癌 胃癌
  • 简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全世界婴幼儿肠胃炎最主要病原体.在我国,儿童秋季腹泻发病达到高峰,也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论文改进了RT-nested-PCR检测水中轮状病毒方法,于2006年10月北方某市城区水环境(包括污水、地表水饮用水)中轮状病毒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该市某污水厂进水不同工艺段出水、主要公园景观水体、主要自来水厂进水出水以及城区管网水,均检出轮状病毒.综合分析从水源到管网过程,认为管网水中轮状病毒可能与水源水污染有关.管网水中有轮状病毒检出,说明秋季该市饮用水中存在潜在轮状病毒传染源.同期管网水进行细菌学指标检测,没有发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粪链球菌,可见目前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中细菌学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病毒污染状况.

  • 标签: 轮状病毒 污水 地表水 饮用水 检测
  • 简介:当前随着纳米科技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物化性质导致纳米金属环境行为,海洋生物纳米金属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生物效应和可能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 标签: 纳米金属 海洋生物 环境行为 标志物 生物毒性 致毒机制
  • 简介: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高效环境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土壤地下水修复等环境领域。但研究发现,大量进入环境nZVI可能会对生物体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如nZVI接触后,会造成小鼠器官受到损伤,杨树幼苗生长减缓,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破裂等不利作用出现。此外,nZVI还会改变环境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等指标,而且毒性效应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虽然目前nZVI致毒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可能假设,主流观点是铁离子释放、氧化损伤基因损伤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nZVI毒性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nZVI使用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态毒性 氧化损伤 铁离子 影响因素
  • 简介: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动物,通过直接投喂未经处理新鲜藻细胞喂食相同量经超声波破碎过藻细胞,比较了罗非鱼在摄食完整蓝藻细胞与摄食破碎蓝藻细胞时微囊藻毒素-LR(MC-LR)在其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及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喂食破碎蓝藻细胞还是未破碎蓝藻细胞均可在罗非鱼肝脏肌肉中检出MC-LR,细胞破碎组肝脏肌肉富集能力高于未破碎组.富集第3d,即可在肝脏肌肉中检出不同程度MC-LR,肝脏中MC-LR含量显著高于肌肉,随着富集时间延长,MC-LR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破碎组肝脏肌肉分别在染毒16d1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1μg·g-10.071μg·g-1);未破碎组则分别在染毒24d2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6μg·g-10.036μg·g-1).整个富集阶段破碎组肝脏MC-LR平均值为1.171μg·g-1,略高于未破碎组1.029μg·g-1;破碎组肌肉含量平均值0.051μg·g-1,高于未破碎组0.029μg·g-1.将细胞未破碎组罗非鱼进行释放阶段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肝脏能快速清除MC-LR,释放13d时达到释放阶段最低值(为0.241μg·g-1),与肝脏相比,肌肉毒素清除要缓慢得多.

  • 标签: 微囊藻毒素-LR 罗非鱼 富集 消除
  • 简介: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了铅甲基对硫磷海水水质基准低值高值,并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铅甲基对硫磷相关标准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尚缺乏充分科学证据说明我国现行海水水质标准可以为我国海洋环境中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适当保护,不同污染物标准定值存在着一定程度“欠保护”“过保护”问题.此外,结合我国近岸海水水质监测资料,在剖析了海水水质标准定值合理性基础上,我国今后海水水质基准标准研究进行了展望,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 标签: 甲基对硫磷 海水水生生物 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 简介:将牡蛎消化腺分别暴露在1000ng.L-1100ng.L-1TBT水溶液中4周,然后将染毒牡蛎消化腺分别投喂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经过45d暴露30d净化,我们发现雌雄疣荔枝螺消化生殖系统能较快地吸收TBT(吸收速率ku=0.004-0.022.d-1),并且其代谢(生物代谢系数BDI=5.59-23.30)排出速率(净化速率ke=0.024-0.053.d-1)也相对较快,各器官中TBT代谢产物MBT占了相对较高比例,因此TBT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没有出现生物放大现象。此外,TBT有逐渐从雌螺消化系统向生殖系统转移趋势,并且雌螺生殖系统TBT吸收富集能力(ku=0.006-0.022.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81-0.664)要显著强于雄螺(ku=0.004-0.014.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42-0.376),但其代谢净化速率(BDI=5.59-10.50,ke=0.024-0.025.d-1)却显著低于雄螺(BDI=11.5-12.4,ke=0.031-0.050.d-1),雌螺生殖系统被认为是TBT转移富集潜在靶器官,这对我们今后开展TBT污染环境监测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三丁基锡(TBT) 吸收 代谢 不同性别
  • 简介:为了研究环丙沙星作物毒性效应,为其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风险提供评价依据,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环丙沙星3种作物(玉米、萝卜小白菜)种子发芽、根伸长及芽伸长影响。结果表明,在环丙沙星作用下,3种作物根伸长抑制率芽伸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显著相关妒〈0.05),发芽抑制率与药物浓度不相关(P〉0.05);药物根伸长及芽伸长抑制高于种子发芽抑制;环丙沙星玉米、萝卜小白菜根伸长芽伸长ID50(抑制率为50%时污染物浓度)分别为7.97、2.51、1A8mg·kg-111.23、2.90、1.95mg·kg-1,3种作物在环丙沙星胁迫下,其敏感性顺序为:小白菜〉萝卜〉玉米。

  • 标签: 环丙沙星 芽伸长 根伸长 抑制率 敏感性
  • 简介:为探明洛克沙胂(ROX)水生态系统毒性效应,采用模拟水生态系统,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洛克沙胂(0、10、20、40、80160mg·L-1)水生态系统砷含量及底泥微生物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水体及底泥砷含量随外源ROX用量增加而增加,但随暴露时间延长水体砷含量降低同时底泥砷含量逐渐增加。金鱼藻鲫鱼体内均出现明显砷蓄积现象,且160mg·L-1ROX处理水生态系统鲫鱼毒害效应明显,暴露1d死亡率为100%。金鱼藻砷具有较强富集能力,暴露32d后砷富集量达398.1~1538.91mg·kg-1。不同浓度ROX底泥真菌、细菌反硝化细菌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应,而对放线菌氨化细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低浓度ROX(10mg·L-1)放线菌生长促进作用明显。总体上,外源ROX进入水生态系统导致水体砷污染同时在生物及非生物媒介中再次迁移、分配蓄积,进而对鲫鱼及部分底泥微生物生长产生毒害。

  • 标签: 洛克沙胂 水生态系统 生物富集 微生物
  • 简介: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水生生物毒性效应,将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暴露于DBP5个浓度组中96h急性染毒,测得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8.51mg·L^-1,从而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85mg·L^-1.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4个质量浓度0.38、0.85、1.90、4.25mg·L^-1进行20d慢性染毒,期间每5d测定斑马鱼体重、肝重鳃重,同时测定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ATPase活性.结果表明,斑马鱼比肝重总体随DBP浓度增加暴露时间延长而升高(P〈0.01),而比鳃重总体变化不大.随DBP浓度增大和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P〈0.01).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毒性 斑马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腺三磷酸酶(ATPase)
  • 简介:为了探讨不同水平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铜(CuO-NPs)底栖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影响,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通过腐殖酸CuO-NPs加标沉积物慢性(28d)生物测试,研究了肝胰脏中Cu生物积累、Na+K+-ATP酶(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uONPs处理组(60μg·g(-1)),沉积物中腐殖酸水平Cu生物积累以及ATPase、SODCAT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高浓度CuO-NPs处理组(≥180μg·g(-1)),Cu生物积累均随腐殖酸水平增加而显著升高;肝胰脏ATPase活性随腐殖酸水平增加而显著下降;当腐殖酸水平为0.05g·g(-1)时,SOD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腐殖酸组,表现为显著诱导,当腐殖酸水平≥0.1g·g(-1)时,SOD活性开始下降,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随腐殖酸水平增加,肝胰脏CAT活性总体上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显著下降。由于沉积物中腐殖酸存在,显著增加CuO-NPs在沉积物中分散稳定性,更容易被铜锈环棱螺摄取,从而通过增加CuONPs生物积累而增强铜锈环棱螺生态毒性。

  • 标签: 腐殖酸 纳米氧化铜 生物积累 ATP酶 抗氧化酶 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