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应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p16抑癌基因(CDKN2)进行体外定点突变,在p16cDNA中引入第48位密码子CCG(Pro)→CTG(Leu)和第74位密码子GAC(Asp)→AAC(Asn)突变,构建了p16-P48L和p16-D74N突变体。野生型和突变型p16cDNA克隆于pcDNA3构建pCMV-p16、pCMV-p16P48L和pCMV-p16D74N真核表达载体,导入纯合缺失p16基因的人肺癌细胞株H460,经RNA点杂交、RNA印迹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到P16表达。通过比较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P16的H460细胞在~3H-TdR掺入及细胞所在周期的差异,证实P16表达抑制细胞进入S期,而P48L和D74N突变体对细胞进入S期没有什么影响,提示P48L和D74N突变导致P16蛋白功能丧失。

  • 标签: P16基因 体外定点突变 基因表达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Neu-p1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SHR模型组、Neu-p11低剂量组(5mg/kg)、Neu-p11中剂量组(15mg/kg)和Neu-p11高剂量组(50mg/kg)。另取10只WKY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药物一次,连续5周,观察药物对大鼠收缩压、血清NO及ET-1含量的影响。结果:Neu-p11能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Neup11低剂量组、Neu-p11中剂量组和Neu-p11高剂量组与SHR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eu-p11能升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ET-1含量,与SHR组相比,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eu-p11具有抗高血压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血清中的NO合成与释放以及降低血清ET-1的含量有关。

  • 标签: Neu-p1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压 NO ET-1
  • 简介: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299的杀伤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1299细胞的细胞周期;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剪切的(cleaved)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cleavedcaspase-3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水平;用DCF-DA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用萤光素酶活性测定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雷公藤红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阻滞在G2/M期。同时,雷公藤红素显著上调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提高细胞内的ROS水平,并且抑制NFκB的活性。结论:雷公藤红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具体机制与细胞内ROS的积累和NFκB的活性抑制有关。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肺癌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出血性和梗塞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对其康复和预后的作用.方法:150例初发脑血管病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梗塞组与出血组.均实施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比结果以及相关监测指标变化.结果:梗塞组患者合并慢性病以及并发症比例均少于出血组(P〉0.05),梗塞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出血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BI)肢体功能恢复(F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梗塞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病残程度(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梗塞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正常机体功能.

  • 标签: 脑血管病 康复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HPr蛋白编码基因ptsH在乳链菌肽(nisin)高产野生乳酸乳球菌株N8中的表达,揭示ptsH基因与乳酸乳球菌乳链菌肽耐受性等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方法:构建ptsH过表达质粒pLEV16-ptsH并转化至N8,使其ptsH基因过量表达,进而对比分析ptsH过表达菌株与野生菌株在生长曲线、乳链菌肽耐受性、效价、Biolog等方面的差异。结果:N8-ptsH过表达菌株与N8菌株在菌落形态、大小、表面湿滑程度及生长曲线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tsH基因过表达使N8菌株的乳链菌肽耐受性提高了8.3%,2个乳链菌肽耐受性相关基因nisI和nisF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5.45倍和近45倍;ptsH基因过表达略微减缓了N8菌株中乳链菌肽的产生,但乳链菌肽的最终产量略有提高;ptsH基因过表达菌株中PTS系统糖苷和磷酸化糖类的利用率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结论:ptsH基因主要与乳酸乳球菌的乳链菌肽耐受性有关。

  • 标签: 乳酸乳球菌N8 ptsH基因过表达 乳链菌肽 耐受性 生物学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Kozak序列(+4G)对稳定转染的人淀粉样前体蛋白(hAPP751)-EGFP融合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为APP的水解代谢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别将含Kozak序列(+4G)和不含Kozak序列的hAPP751全长基因片段亚克隆入pEGFP-N1表达载体,得到pEGFP-hAPP751(+4G)和pEGFP-hAPP751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再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挑取绿色荧光强的细胞进行亚克隆,并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定位,最后用EGFP抗体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结果:PCR、酶切和测序证明将含Kozak序列(+4G)和不含Kozak序列的hAPP751全长基因片段分别连入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GFP-hAPP751(+4G)稳定转染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产生较强的绿色荧光,其中在细胞质中成不均匀颗粒状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156000的融合表达蛋白,与预期相符;pEGFP-hAPP751转染细胞,其绿色荧光十分微弱且在整个细胞均匀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6000的EGFP,但检测不到预期的hAPP751-EGFP融合表达蛋白。结论:Kozak序列(+4G)可以明显促进hAPP751的表达,获得稳定转染且高水平融合表达hAPP751-EGFP的细胞株。

  • 标签: Kozak序列(+4G) 人淀粉样前体蛋白751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真核表达
  • 简介: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为研究对象,明确miR-10a对滑膜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首先用qRT-PCR对筛选得到的异常表达miRNA进行验证,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报告基因、Western印迹方法,明确miR-10a的靶基因,最后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考察miR-10a对RA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0a在RA患者滑膜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TAK1和BTRC是miR-10a的靶基因;miR-10a可促进IL-6、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miR-10a可促进FLS细胞的侵袭、迁移。结论:miR-10a可通过调节NF-κB的活性影响RAFLS细胞的侵袭、迁移。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miR-10a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 简介:始建于1992年的西湖自然保护区原名甘肃敦煌西湖湾腰墩自然保护区,在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部,甘肃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该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湿地资源以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截止到目前,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80余种,这中间属于国家级保护的植物有三种,它们是胡杨、裸果木、梭梭.由于水源对植物的生长十分的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而甘肃敦煌地区水源又相对匮乏,对不同水源距离进行研究可有利于保护区的植物生长.本文主要针对不同水源距离对该自然保护区内胡杨林群落的生长状况的影响展开研究.

  • 标签: 水源距离 敦煌 西湖保护区 胡杨林
  • 简介: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N蛋白对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144例SARS患者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含量在发病后的变化;将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SARS-CoVN蛋白,连续给药9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SARS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随发病时间有升高变化(P〈0.05),在发病40d前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超标的病例数占本时间段内的病例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而且超标的含量也明显升高。SARS-CoVN蛋白使小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含量在39和51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在21和39d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ARS-CoVN蛋白可以升高小鼠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其升高最为明显的时间段与SARS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时间段基本一致。由此推测,SARS-CoVN蛋白可能是促使SARS患者发病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冠状病毒 N蛋白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目的:构建趋化因子CXCL12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观察其对间充质干细胞(MSC)中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目的基因CXCL12全长cDNA模板进行PCR扩增、酶切后与pHBAd-MCMV-GFP载体结合,获得pHBAd-MCMV-CXCL12-GFP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和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所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测定病毒滴度,观察基因转染效率,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CXCL12重组腺病毒转染后MSC中CXCL12和Runx2的表达。结果:酶切、PCR及测序结果证实CXCL12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MSC后CXCL12和Runx2的表达明显升高,AMD3100可以降低CXCL12基因转染后MSC中Runx2的表达。结论:趋化因子CXCL12和MSC表面的CXCR4结合对MSC中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趋化因子CXCL12 腺病毒表达载体 基因转染 间充质干细胞 转录因子Runx2
  • 简介:目的:构建4E—BPl及其T37A、T46A、$65A、T70A突变体4E—BPl-4A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研究其对胃癌HGC27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PCR扩增4E—BPl基因及其突变体aE—BPl-4A基因并克隆到pCDH载体,构建成pCDH-4E—BPl、pCDit一4E—BPl—4A,将其-9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Lenti-4E—BPl及Lenti-4E—BPl—4A重组慢病毒载体,将此慢病毒感染胃癌HGC27细胞,Western印迹鉴定病毒载体介导的4E—BPl、4E~BPl—4A蛋白的表达,MTT、克隆形成和软琼脂方法研究过量表达4E—BPl、4E—BPl—4A对胃癌HGC27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包装成Lenti-4E—BPl及Lenti-4E—BPl—4A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将此慢病毒载体感染胃癌HGC27细胞;MTT、克隆形成、软琼脂实验表明过量表达4E—BP!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的生长,过量表达4E—BP!一4A时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构建了4E—BPl、4E—BPI-4A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在胃癌HGC27细胞中过量表达4E—BPl可抑制细胞生长,过量表达4E—BPl-4A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 标签: 4E-BP1 4E-BP1-4A 慢病毒载体 胃癌 细胞生长
  • 简介:目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FLS)细胞中筛选并鉴定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研究其对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免疫沉淀结合SDS-PAGE分离鉴定DDR2互作蛋白波形蛋白,进而采用免疫沉淀和激光共聚焦实验,进一步验证波形蛋白是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最后采用Transwell实验考察波形蛋白对RA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Ⅱ型胶原刺激引起RAFLS细胞中DDR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DDR2被活化,活化前后共有8个DDR2相互作用蛋白发生变化,经质谱分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波形蛋白和膜联蛋白A2;在HEK293T细胞中,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FcDDR2与波形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在RAFLS细胞中,DDR2和波形蛋白存在共定位;下调RAFLS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后,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波形蛋白是DDR2的相互作用蛋白,Ⅱ型胶原可引起RAFLS细胞的DDR2磷酸化水平升高,并通过波形蛋白促进RAFLS细胞的侵袭。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盘状结构域受体2 波形蛋白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