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对粉红黏帚霉67-1菌株侵染盘菌菌核过程的多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了连续测定,以研究几丁质酶等在这一寄生互作体系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葡聚糖酶活性变化表现活跃,且随寄生过程呈增加趋势,配对法T检验结果表明,第10d的处理与对照酶活性差异达到最大;几丁质酶、蛋白酶活性变化表现较低,而纤维素酶未检测得到。酶学动态变化与之前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的结果在时间上表现一致;认为葡聚糖酶可能是粉红黏帚霉67-1菌株寄生盘菌菌核的关键酶。

  • 标签: 粉红黏帚霉 核盘菌 菌核 重寄生 细胞壁降解酶
  • 简介:报道了中国垂幕菇属新记录种——瘤垂幕菇(Hypholomatuberosum)。对SWUST2007101001号标本的分离菌株Ht.1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对相关类群的形态和分子分类进行了讨论。将该菌株鉴定为瘤垂幕菇,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Strophariaambigua(AY818350)、Strophariainuncta(EU784417)和Weraroavirescens(EU784438)。由系统进化树推断瘤垂幕菇是多元进化。

  • 标签: 瘤核垂幕菇 形态特征 RDNA-ITS 系统发育
  • 简介:文中详细描述和报道了来自山东省沂源县沂山土壤中的一个中国新记录属-聚散霉属(DicymaBoulanger)和中国新记录种一青褐聚散霉[Dicymaolivacea(Emoto&Tubaki)vonArx]。

  • 标签: 青褐双聚散霉 暗色丝孢菌 土壤真菌 新记录
  • 简介: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重要无性丝孢真菌类群,多数种菌难以诱导产生适宜形态学分类研究的分生孢子。以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eturmiunum)为材料,经适宜培养后(PDA培养基,25℃培养3—4d),将玻片斜插入生长适量菌丝的平板,延续培养3—4周后,进行玻片制作和显微描述,结果发现玻片插片诱导培养处理后,匍柄霉种菌易产生充分发育的产孢细胞、产孢梗及适量的无性分生孢子。该技术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诱导产生的缺陷,适宜于匍柄霉及其近似属若干难以产生无性分类特征的分类研究,为系统开展该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 标签: 双玻片插片法 新西兰匍柄霉 分生孢子 菌丝挑取制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