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扁桃代谢对新生隐球菌毒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套叠PCR方法,构建扁桃消旋酶、扁桃脱氢酶及过氧化氢铜胺氧化酶基因重组片段,利用基因枪将重组片段转入新生隐球菌JEC21,应用PCR筛选、DNA测序等方法对阳性克隆子进行筛选与鉴定。体外观察并检测突变菌株对多种应激条件的应答反应。结果成功构建了新生隐球菌JEC21扁桃消旋酶、扁桃脱氢酶及过氧化氢铜胺氧化酶的基因缺陷菌株(mreΔ,lmdΔ,pcaoΔ),发现缺陷菌株mreΔ对于毒力功能影响不大,pcaoΔ、lmdΔ在高温、高渗、氧化应激等方面毒力减退,而黑色素分泌增加。结论扁桃代谢参与介导新生隐球菌毒力作用的调控,但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扁桃酸 应激应答
  • 简介: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豆氨基测试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以167份大豆[Glycinemax(L.)Merr.]种子为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对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的18种氨基含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天冬氨酸(R2CV=0.85)、谷氨酸(R2CV=0.86)、丝氨酸(R2CV=0.82)、甘氨酸(R2CV=0.89)、酪氨酸(R2CV=0.83)、苯丙氨酸(R2CV=0.78)、异亮氨酸(R2CV=0.86)和色氨酸(R2CV=0.81)及15种氨基总和(R2CV=0.82)可利用FT-NIRS准确预测;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检测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来进行相对含量的估测;而对组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蛋氨酸的预测不准确。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氨基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大豆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单个氨基对白念珠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0.67%的酵母氮源基础培养基和2%葡萄糖配制成SD合成培养基,37%恒温摇床培养,研究单个天然氨基对白念珠菌形态学的影响,并分别通过不添加碳源和厌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对精氨酸诱导的菌丝的影响。结果在含10mmol/L的L-精氨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大量的菌丝。在含10mmol/L的L一半胱氨酸、L.苏氨酸、L-缬氨酸和L-色氨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典型的酵母细胞,未见菌丝。在含10mmol/L的其他单个氨基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混合的酵母和菌丝结构。在不含氨基或含各种天然氨基的SD固体培养基上,白念珠菌的菌落均光滑。但在含10mmol/L的L-精氨酸固体培养基上,光滑的菌落周围可见小的突起,镜下可见菌丝。无氧条件下,无论有无碳源,含精氨酸的SD培养液中白念珠菌只能形成酵母细胞,生长部分受到抑制。结论精氨酸可以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厌氧条件下精氨酸不能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

  • 标签: 氨基酸 白念珠菌 酵母 菌丝 厌氧
  • 简介:目的了解实验所用常见致病真菌能否在常用医用原材料上生存及生存时间。方法选择8种常见致病真菌,活化后将它们分别接种在5种常用的医用原材料上,接种后及以后的每24h将接种有真菌的医用材料放入巯基乙酸盐液体培养基中并观察能否生存,记录存活时间。结果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在棉布、纸板、铁皮、玻璃表面存活25~28d,在地板胶表面存活14~15d;新生隐球菌在棉布、纸板、铁皮表面存活24~27d,在玻璃和地板胶表面存活14~18d;茄病镰刀菌在上述5种材料上存活22~27d;石膏样小孢子菌在棉布、纸板、铁皮和玻璃表面存活20~27d,在地板胶表面存活8d;申克孢子丝菌在棉布、纸板、玻璃和地板胶表面存活17~24d,在铁皮表面存活10d;白念珠菌在棉布、纸板、铁皮和地板胶表面存活15~20d,在玻璃表面存活4d;犬小孢子菌在棉布、纸板、铁皮、玻璃和地板胶上存活时间分别为10d、9d、3d、2d和1d。结论实验所用各种真菌在医用原材料上都能存活,其时间长短不仅与菌种有关,还与所存在的材料有关。真菌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棉布、纸板)上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在吸水性差、表面光滑的材料(玻璃、铁皮和地板胶)。

  • 标签: 真菌 生存时间 材料
  • 简介:目的在医院内常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VC)表面构建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评估该生物膜对几种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观察水杨是否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干预作用。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20CAUX并经PCR鉴定复核;使用PVC于RPM11640-MOPS中培养进行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MIC测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以及微量液体稀释法,并观察水杨对生物膜构建的影响。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可以通过几个不连续阶段在聚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且已使用PVC块上附着的生物膜细胞比未使用PVC块上黏附的生物膜细胞明显密集;固着相即生物膜细胞的MIC比浮游相成倍提高;24h两性霉素B的MIC〉512μ/ml,且经两性霉素B的药物刺激后,阿萨希毛孢子明显可见芽管延长,菌丝交织;水杨作用后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明显变短,孢子短小。结论介入性器械可以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的黏附基质,使微生物群体黏附于细胞外多聚材料表面而造成持续播散感染,因此生物膜干预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深部感染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生物膜 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用于快速检测鉴定临床分离的酵母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BrukerMALDI—TOF—MS和VITEK2-compact系统分别鉴定150株临床分离的酵母菌,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通过基因序列测定来鉴定。结果MALDI—TOF—MS快速准确鉴定出了150株临床酵母菌,鉴定符合率在属水平上为100%,种水平上为94%。结论基于MALDI—TOF—MS鉴定方法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并且其检测成本较低,实验准备时间很短,MALDI—TOF—MS可以用于临床分离的酵母菌的快速鉴定。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临床酵母菌 快速鉴定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真菌透甲模型,观察真菌透甲时间,来探讨红色毛癣菌与短帚霉的相互作用。方法建立真菌透甲模型,分为红色毛癣菌组、短帚霉组、短帚霉-红色毛癣菌混合组,分析各组透甲时间。结果透甲模型中,红色毛癣菌的透甲时间为(9.46±1.89)d,短帚霉的透甲时间为(2.62±0.96)d,混合组中短帚霉的透甲时间为(2.54±0.78)d。结论体外透甲模型中,短帚霉比红色毛癣菌先穿透甲板。混合组中,红色毛癣菌对短帚霉的透甲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真菌病 模型 红色毛癣菌 短帚霉
  • 简介: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改良其种子脂肪组分,提升其经济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油菜种子发育时期脂肪合成积累模式及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规律,认为这3个基因在种子发育中后期(授粉后25d起)的高效表达对油酸合成积累有着重要影响。通过Napin启动子诱导对油菜植株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进行RNAi共干扰抑制,以达到提升油酸含量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种子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受到强烈抑制,种子中油酸含量由66.76%提升至82.98%,且油脂合成的相关基因同步出现表达上调。

  • 标签: 油菜种子 油酸 BnFAD2 BnFAD3 BnFATB
  • 简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一种可用于检测大分子物质的“软电离”质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在致病性真菌研究中的作用日显突出,该文对近几年该技术在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质谱 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