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应用于剖腹实际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实施剖宫产术49孕妇,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患者麻醉效果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产妇术后镇痛效果评价。结果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用药量少,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操作时间短、镇痛效果良好。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具有良好麻醉与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腰&mdash 硬联合麻醉 剖腹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妇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腹手术190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差异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分别给予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分析麻醉前后两组产妇血压、心率、腹肌松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优良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心率与血压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组间数据也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手术进行前后均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低血压、心率紊乱等常见不良状况。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手术产妇麻醉效果较好,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剖腹产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收集60经胃镜、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CT资料,其中54手术。胃对比剂用1.5%泛影葡胺或水。42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20mg。60行CT平扫,其中24经肘静脉团注注入60%泛影葡胺80mL增强。结果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影,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腔内龛影。CT可同时发现胃癌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并有其独特优势。胃癌CT检查现阶段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探讨宫外孕超声诊断,用来提高宫外孕超声诊断效率。方法对28临床疑诊宫外孕患者,采用阴道及经腹二维超声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超声结果与临床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28宫外孕患者。经手术和保守两个治疗后确诊26,该诊断准确率为92.86%。结论是,宫外孕有一定可寻找规律,经过宫外孕超声诊断,可以对绝大部分宫外孕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宫外孕 诊断 分析 超声
  • 简介:目的提高残胃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残胃癌诊断情况。结果36确诊距初次手术后间隔时间超过10年32,占88.9%;胃镜确诊34(94.4%),上消化道造影确诊27(75.0%),二联合检查35(97.2%)。结论胃良性病变切除术后10年左右定期检查发现残胃癌关键。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检查方法。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 继发原发性 胃镜检查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妇产科急腹症应用价值。方法总结65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超声检查资料,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正确59,总正确率为90.7%。其中对异位妊娠正确率为93%,宫内孕流产正确率为87.5%,急性盆腔炎正确率为80%,卵巢囊肿蒂扭转正确率为100%,卵巢黄体破裂正确率为83.3%。结论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确诊率较高,其声像图有相似及交叉之处,需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和鉴别。

  • 标签: 妇产科 急腹症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棉肺临床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2月~2013年12日收治石棉肺患者30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石棉肺I期10,Ⅱ期14,Ⅲ期6。提高患者机体抗病力,纠正心肺功能衰竭,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结论一经诊断,即应调离粉尘作业,根据劳动能力安排合适工作。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或其他方法用于石棉肺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控制并发呼吸道感染。

  • 标签: 石棉肺 诊断 X线诊断 肺功能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HIV感染早期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6HIV感染患者早期诊断进行临床分析。结果:HIV感染早期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涉及因素多而复杂,造成临床误诊率较高。结论:早期诊断对HIV感染预防及治疗均是关键。

  • 标签: HIV CD4/CD8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46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超声检查诊断技术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本次试验患者,高回声型患者占32.6%,中等回声型患者占15.2%,低回声型患者占47.8%,混合型占4.3%。其中8为黏膜下肌瘤患者,19为肌壁间肌瘤患者,2为混合肌瘤患者,17为浆膜下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子宫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增大,部分患者子宫已经变形,切面也不同于正常状态。在这46患者,经病理及手术证实患者44,超声波诊断准确率为95.7%。其中诊断失误2,误诊率为4.3%。结论使用彩超诊断子宫肌瘤具有明显效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具有经济、方便、快速、无创伤、无痛苦优势,值得参考。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36岁,住院号20080729,以"孕39+5周,下腹酸胀一周"之主诉,于2008年9月11日13:00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12月6日,预产期2008年9月13日。停经40余天有轻度早孕反应,持续一月自愈。孕5月感胎动,孕期顺利。于入院前一周出现下腹部酸胀,无明显腹痛及阴道流液、流血。平素体健。5年前曾于外院顺产一男婴,产后出现大出血,具体诊治不详。之后流产4次,

  • 标签: 大出血 剖腹产术 治疗 胎盘 临床资料 末次月经
  • 简介:摘要目的对1超声影像提示左足足内翻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与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4日于台州医院就诊15p缺失综合征胎儿为研究对象。采集胎儿羊水及其父母外周血样,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胎儿染色体微缺失与微重复,进一步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家系验证。结果胎儿及其父母G显带核型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CNV-seq发现胎儿5号染色体存在23.12 Mb拷贝数缺失,7号染色体存在21.46 Mb拷贝数重复,FISH进一步验证胎儿母亲为隐匿性t(5;7)(p14.3;q33)携带,胎儿拷贝数变异遗传自母亲。结论CNV-seq联合FISH技术能有效诊断出隐匿性5p缺失综合征,避免患儿出生,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5p缺失综合征 拷贝数变异 荧光原位杂交 隐匿性易位
  • 简介:摘要局部脂肪抽吸,可以去除多余脂肪,改善体形,达到减肥体形塑造目的。近年来,我科对60受术,采用注射器负压抽吸方法,对其肥胖部位进行了脂肪抽吸,均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局部脂肪 抽吸 护理
  • 简介:年轻不孕不育夫妇越来越普遍,困扰着这些家庭。笔者分析检验,并经医院确诊为无器质性病变不孕女性65和男性17,计82发检结果,与相同性别、相近年龄正常人发检结果比较,发现:其Mo、Ge、Mn、Ni、Ti五种元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Mo、Ge两种元素呈负相关;而Mn、Ni和Ti三元素含量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结果:男性17不育正常人发检结果比较,发现其Mo、Mn、Ti三种元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Mo呈负相关;而Mn、Ti两种元素呈正相关。女性65不孕正常人发检结果比较,发现Mo、Mn、Ti、Ni四种元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Mo元素呈负相关;而Ti、Ni、Mn三种元素含量呈正相关。由此可见,不孕不育与其体内元素代谢不平衡有关,用元素医学食疗调理2-3个月都可恢复孕、育功能。

  • 标签: 不孕 不育 发检 食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以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科收拾5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总结,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止痛护理措施等,密切病情变化直至患者脱离危险。结果5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53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给予相应护理最终康复出院,经治疗无效临床死亡患者3。结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密切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心电图改变和有效地进行抢救溶栓止痛等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和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诊断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资料,分析切口妊娠发病因素。方法回顾2014年到2017年在我院诊治106切口妊娠病例资料,分析影响切口妊娠发病因素,结果106切口妊娠患者92有过至少1次人流手术,3病例有子宫肌瘤,9病例有过两次以上剖宫产手术,2患者有过切口妊娠经历。结论通过总结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切口妊娠发病因素,为减少切口妊娠发生提供理论基础,进而减少切口妊娠发病率。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妊娠 人工流产
  • 简介:目的了解2007—2012年广东省内HIV-1感染静脉吸毒(IDUs)HCV基因型种类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2007—2012年HIV-1抗体阳性IDUs样本进行HCV抗体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提取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HCV核心基因Core片段和非结构基因NS5B片段,目的片段测序后通过分子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209份样本分别来自惠州、东莞、阳江、云浮、清远、佛山、中山和江门,以阳江和东莞为主,占36.84%(77/209),以男性为主,占93.78%(196/209),年龄在18-49岁之间。HCV抗体阳性166份,阳性率为79.4%。进化树显示样本序列分别与标准株1a、1b、2a、3a、3b和6a等6种亚型聚集在一起,la、lb、2a、3a、3b、6a基因亚型构成比分别为10.6%、9.9%、1.4%、22.7%、11.3%、44.0%。结论6a是广东省内被检测HIV-1感染IDUsHCV主要流行亚型,其次为3a亚型。

  • 标签: HIV感染 肝炎 丙型 基因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