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对油田作业废液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的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与产出水混合处理后可使原水的悬浮物从500~1000mg/L降至<3mg/L、总铁<0.5mg/L.处理后的污水由处理前的黑浆状变为清澈透明,淡黄色,基本达到了注水水质标准.该方法具有投资小、净化效果好、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 标签: 化学氧化--混凝沉淀法 油田作业废液 污水处理 水质标准 处理效果
  • 简介:拜耳生产氧化铝中,溶出工序和分解工序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溶出工序是将铝矿石、苛碱和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生成铝酸钠溶液的过程,而分解是把铝酸钠溶液降温并加入晶种(氢氧化铝)搅拌使其析出氢氧化铝的过程。溶出过程中溶出Rp值(即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与苛性碱的质量比,是衡量循环母液中所溶解氧化铝量的指标,溶出Rp值是反映原料磨铝土矿和循环母液配比以及溶出效果的质量特性值。)不能过高,否则铝土矿会进入赤泥,造成巨大的浪费。而Rp值的铝酸钠溶液分解率更,并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能。因此在溶出后分解前的工序中提高铝酸钠溶液的Rp值对生产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途径。

  • 标签: Rp值 氧化铝 溶出 分解
  • 简介:摘要:当下我国社会整体已经实现了的全面的发展,这样促进了各行各业的的发展与布局,特别是化工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虽然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同时企业自身内部如果管理不善,将会导致大量的有机废气排入到大气当中,这样将会对我们的在外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当前企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有机废气排放的处理。

  • 标签: 光催化 氧化处理 挥发有机废气 探究
  • 简介:摘要: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部分氧化作为天然气中制乙炔的好方法也得到广泛推广。该方法简便易行,并且能解决今后应用中会遇到的绝大多问题,进而使生产达到最佳状态。本文主要分析部分氧化天然气生产乙炔的技术。

  • 标签: 部分氧化法 天然气制乙炔 技术探讨
  • 简介:摘要:下文将简要介绍部分氧化天然气制乙炔工艺技术,针对技术应用情况展开深入分析,以明确其中所采用的主要生产原理及技术工艺。需要针对乙炔生产工艺技术展开充分优化,以全面提升乙炔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让相关技术人员得以深刻把握此类生产工艺,进而保障乙炔产品的整体生产质量。

  • 标签: 部分氧化法 天然气制乙炔 工艺技术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燃煤电站的数量逐日增加,燃煤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出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合物气体,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脱除烟气污染物受到各燃煤电站的高度重视。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过程易控制、反应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能够同时将二氧化硫与氧化氮进行脱除。

  • 标签: 高级氧化法 烟气 脱硫脱硝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色冶炼、选矿、化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行业COD废水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并且对社会和人类产生很大的危害。若将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会对水生生物、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且自然环境难以靠其自净作用而减少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是评价水体污染物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个重要且能较快测定有机物污染的参数。废水中COD超标排放会破坏水质,使水体缺氧,从而影响水体中生物的生存环境,严重情况下会破坏周边生态平衡。生物在降解废水COD的领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处理周期长,废水中可能存在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会出现微生物中毒现象等,由于废水性质波动大,生物对该类废水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物理方法如吸附、萃取法、蒸发、膜分离等在废水处理领域很少单独使用,同时存在处理成本、处理流程长、处理效果有限、可能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化学法如化学沉淀、化学氧化、电解法等处理速度较快且效果较好,其中高级氧化可以满足常规方法无法降解的废水处理,且效率,操作简便。

  • 标签: 电氧化法处理 有色行业 COD工艺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西部地区的雾霾污染问题尤为严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是治理雾霾的关键环节。论文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途径,治理现状,以某企业为例,阐释了新型吸附--催化氧化在有机废气治理中的运用。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废气治理 吸附-催化氧化法
  • 简介:在开放的光催化反应器中,以紫外(UV)光为光源,以二氧化钛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对模拟丙烯腈(AN)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控制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V光-TiO2催化体系对AN污水中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在浓度为300mg/L模拟AN污水中投加浓度为20mg/L的二氧化钛及紫外光照射180min时,污水体系中的COD残存率为7.9%。同时,反应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 标签: 二氧化钛 光催化氧化法 丙烯腈污水 化学需氧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肿瘤术后丙戊酸钠相关性血氨脑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颅脑肿瘤术后丙戌酸钠相关性血氨脑病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h、48h、72h血氨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有差异性;对照组中6例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观察组中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组间满意度有差异性。结论 颅脑肿瘤患者术后给予丙戌酸钠药物预防性治疗,可能发生血氨脑病,对于此类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辅助降低血氨浓度。

  • 标签: [] 颅脑肿瘤 丙戊酸钠 高血氨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红素血症对模型大鼠肾小球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反应及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6只。采用每12 h腹腔注射1次胆红素、共4次制备胆红素血症大鼠模型,小、中、大剂量胆红素组(分别为LB组、MB组、HB组)剂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阴性对照组(NC组)给予不含胆红素粉末的相同溶剂。各组给药结束后收集24 h尿液,检测总蛋白(TP)水平;处死大鼠取心脏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取肾组织,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形态,并进行肾小球损伤评分;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后,透射电镜下观察足细胞形态;采用比色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足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肾母细胞瘤蛋白1(WT-1)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胆红素剂量增加,大鼠24 h尿TP、血TBil、血DBil、肾组织MDA含量逐渐升高,肾组织SOD活性和WT-1表达量逐渐降低,LB组、MB组、HB组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TP(mg):24.85±2.22、52.57±3.66、56.84±3.49比7.50±1.33,血TBil(μmol/L):37.75±2.19、81.37±2.13、125.13±9.96比5.53±0.41,血DBil(μmol/L):15.50±1.96、37.88±1.05、64.53±2.89比2.38±0.35,肾组织MDA(μmol/g):3.14±0.65、5.01±0.28、7.50±1.08比2.30±0.20,肾组织SOD(kU/g):95.91±10.43、57.06±15.90、37.12±11.72比113.91±12.16,肾组织WT-1蛋白(WT-1/GAPDH):0.280±0.006、0.239±0.006、0.198±0.001比0.361±0.005,均P<0.05〕。光镜下显示,不同剂量胆红素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和基底膜厚度不均匀,部分伴有增生、增宽表现,且肾小球损伤评分随胆红素剂量增加而逐渐升高,LB组、MB组、HB组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17.50±1.05、25.00±1.41、34.00±1.41比11.67±0.82,均P<0.05);透射电镜下显示,随着胆红素剂量的增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也逐渐加重。结论胆红素血症可造成肾小球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致死量范围内,剂量越高,损伤越严重,可能与胆红素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导致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有关。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肾小球 氧化应激 足细胞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稀土高纯度氧化物的元素测定方式,基于光谱分析的方式仍然是元素测定与分析的主流方式。在本文开端,展示了稀土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从而引出分析稀土元素的重要意义,最后概括了当下应用比较广泛的元素分离工艺流程。

  • 标签: 高纯稀土 氧化物 其他稀土元素
  • 简介:摘要高纯氧化铝是在化工、电子、机械、半导体等领域用途广泛的一种功能材料,因此氧化铝的制备技术也受到较多关注,本文介绍和评价高纯氧化铝制备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其技术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 标签: 高纯氧化铝 制备技术 功能材料
  • 简介:摘要本文对硫及其硫酸盐对氧化铝生产的影响,着重阐述了采用优化浮选脱硫技术和拜耳溶出浆液氧化脱铁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控制模式,可保障产品氧化铝中的杂质铁含量达到一级冶金氧化铝质量标准要求,旨在为硫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指导方向。

  • 标签: 高硫铝土矿 浮选脱硫 冶金级氧化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损伤在黄芩素改善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将体质量18~20 g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10%脂肪供能)、脂组(H,60%脂肪供能)、脂+黄芩素组(H+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黄芩素对照组(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12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组织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超微病理检查线粒体形态,采用试剂盒测定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Sestrin2及蛋白质羰基化(PCOs)水平,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细胞内Sestrin2蛋白表达,荧光染料BODIPY493/503测定HepG2细胞内脂质改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LSD两两比较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脂喂养导致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及GSH、SOD水平降低(P值均< 0.05),MDA及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升高,Sestrin2表达增高(P值均< 0.05);线粒体形状改变、肿胀、缺少嵴,MMP下降33.3%(t = 13.456,P < 0.001);黄芩素干预有效的抑制脂喂养导致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与氧化损伤,进一步上调Sestrin2的表达,增高MMP(t = 10.104,P < 0.001),肝脏损伤明显缓解。敲低Hep2细胞内Sestrin2的表达,细胞内脂质沉积进一步增加,PCOs表达上升(P值均<0.05),黄芩素拮抗脂质沉积及抗氧化能力降低。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调控Sestrin2表达,缓解脂喂养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从而减轻非酒精脂肪肝损伤。

  • 标签: 非酒精脂肪性肝病 高脂膳食 黄芩素 氧化损伤 Sestrin2
  • 简介:摘要: 本文对 硫及其硫酸盐对氧化铝生产的影响,着重阐述了采用优化浮选脱硫技术和拜耳溶出浆液氧化脱铁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控制模式,可保障产品氧化铝中的杂质铁含量达到一级冶金氧化铝质量标准要求,旨在为硫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指导方向。

  • 标签: 高硫铝土矿 浮选脱硫 冶金级氧化铝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某铁铝土矿溶出氧化铝试验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实验部分的实验原料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实验仪器及实验设备和使用的实验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相关原理的介绍。主要就考察了铝土矿在中出氧化铝的过程中溶出温度、时间、石灰量以及碱质量的浓度等影响因素对于氧化铝溶出绒率的大小。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溶出氧化铝的最佳温度为265度,氧化铝的溶出率达到了92%。氧化铝达到该溶出率的最佳的石灰添加量以及碱质量的浓度都有着精确的测量。同时氧化铝的溶出率并不能达到理论溶出率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主要就是因为铝铁矿里面会包含硬铝而无法进行分解溶出氧化铝。

  • 标签: 高铁铝土矿 氧化铝溶出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关联性,浅析HHcy可能致病机制。方法:于2014-10-2015-05连续收集67例HHcy患者,另筛选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并进一步分析SOD、T-AOC、MDA与Hcy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Hcy患者血清MDA、T-AO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U=471.5,P〈0.01;U=186,P〈0.01),而SOD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U=194,P〈0.01)。HHcy病情中度组相比轻度组间,仅MDA水平升高(U=245,P=0.006),其他指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结果表明Hcy水平与MDA、TAOC呈正相关性,与SOD呈负相关性。结论:HHcy患者体内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导致清除自由基能力明显降低,致使自由基在体内大量蓄积,进一步促进细胞或组织的损伤,通过对SOD、T-AOC、MDA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可为HHcy患者的致病机制、预防及抗氧化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氧化应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