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效果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受PICC治疗的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新生儿,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两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应用在PICC新生儿护理中,能够保障效果,为治疗提供支持,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 静脉置管术 置管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具有操作简单、时间长、刺激小、使用方便等优点,是急救危重病人、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建立有效通路的重要途径。颈外静脉固定较困难。股静脉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且限制了患者下肢活动,只适用于短期者。锁骨下静脉具有易固定,监测中心静脉压准,但易形成气胸、心律失常并发症,具有一定风险。因此,需从多方面、多环节分析选择穿刺部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中心静脉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时间长、容易护理等优点。

  • 标签: 中心静脉 置管 观察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非X线下行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的安全性。方法收治的82例有静脉的适应症患者,常规给予床旁,中心静脉导管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所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6Fr×20cm,穿刺针18Ga×6.5cm,导引钢丝0.035inchdia×60cm,采用Seldinger穿刺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沿导丝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穿刺成功率97.5%,并发症发生率1.2%,无误穿刺锁骨下动脉情况,无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最长时间61天,最短者5天。结论只要操作技术熟练锁骨下静脉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体会、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94.5%(824/872),24例再次穿刺成功,总成功率97.2%(848/872),另有24例改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成功;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在抢救急诊常见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操作可将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理想范围。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穿刺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预防深静脉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期间给予深静脉治疗,为预防并发症产生,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例)行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来对比护理方式的差异性。结果行深静脉后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而观察组仅出现2例,总发生率为10%。二者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4.32)。结论在深静脉时、后坚持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感染、导管堵塞、空气栓塞、导管脱落等并发症产生,消除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综合性护理是一种效果卓著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深静脉的方法及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61例深静脉病例,对穿刺方法、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为98.6%,其次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分别为95.0%和86.9%。误穿动脉发生率,股静脉穿刺最高为11.7%,其次是颈内静脉穿刺5.7%,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为3.9%。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对比颈内静脉更易发生气胸、血胸。股静脉穿刺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8%,而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静内静脉穿刺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深静脉安全、可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穿刺过程的配合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深静脉 穿刺 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解决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感染期输液量大,药物渗透压高、刺激性强,输液速度难达到治疗要求,浅静脉穿刺困难,保证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治疗,提高重度烧伤患者救治水平。方法采用深静脉。结果32例重度烧伤患者采用了深静脉穿刺输液,均平安地渡过了休克期,感染期,得到了及时有的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深静脉穿刺输液是重度烧伤患者输液的最佳方法。

  • 标签: 重度烧伤 深静脉穿刺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使锁骨下静脉穿刺降低感染率,需改进常规固定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1年11月锁骨下静脉穿刺384例患者分组对照,分别采用常规固定方法和改进后方法。结果两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部位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190例,感染25例,感染率13.16%;对照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改进后固定方法,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固定方法。结论通过改进锁骨下静脉穿刺,大大降低感染的危险。

  • 标签: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感染 固定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和护理体会,对108例乳腺癌化疗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化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认为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化疗是一种安全、无痛苦的给药途径,而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导管长时间留置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静脉穿刺技术在基层医院休克病人救治中的运用。方法:选择在某基层医院2018-01~2021-2实施救治的休克病人共54例,并将其分成股静脉穿刺组(A组)和开放外周静脉通道组(B组),依次对比两组病人在穿刺后各时点的平均值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乳酸值(RA),以及经过6h的液体复苏后休克纠正成功率。结论: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A组的平均值MAP、SaO2。较B组显著增高,但RA值明显降低。A组在6h液体复苏后,休克纠正成功率优于B组。结果:股静脉穿刺能大大提高休克抢救成功率,较少产生重大并发症,且操作较为简便、安全。结论:股静脉穿刺方式由于体位设置方便,能大大提高穿刺成活率和救治效果,同时也不会影响病情观察以及其他急救措施的开展,值得在基层医院抢救中推广。

  • 标签: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休克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脉穿刺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与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3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脉穿刺,实验组进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显著差于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两组之间数据存在临床对比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 中心静脉穿刺 置管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较传统触诊盲穿法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成年人和小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不同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各有其优势及不足,因操作技能问题可出现如穿透后壁、血肿、痉挛等风险。文章描述了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操作方法、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和相关并发症。超声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已得到认证,超声实时引导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医学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桡动脉 置管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将对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探讨其安全性和利用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 2016―2019年入住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的 192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实验组采取 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其二者的安全性、并发症等参考指标,来评价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实验组成功率(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 P<0.05)普遍高于常规穿刺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

  • 标签: B超 静脉穿刺 手术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范。方法400患者均选择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统计穿刺成功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0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达96%,其中发生并发症率7.03%,并经妥善处理恢复。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穿刺的较优选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新进路-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颈内静脉穿刺在婴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技术特点。方法:随机选择拟行心脏外科手术1个月~1岁婴儿100例,选择右侧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行颈内静脉穿刺,采用Seldinger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总穿刺成功率97.00%,一次试穿成功率86.00%,进针深度为(O.98±0.30)cm,中心静脉成功率100%。颈胸部X线片示:导管尖端位于右房V162例,位于上腔静脉下段38例。无气胸、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颈内静脉穿刺应用于婴儿心脏外利于.具有标志清楚、定位明确、穿刺成功率和一次试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 标签: 静脉 穿刺术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