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剂与米索前列醇、缩宫联合对高危孕妇剖宫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高危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单纯给予缩宫进行干预,观察组孕妇则给予剂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各时间段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距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孕妇应用剂、米索前列醇和缩宫联合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理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钙剂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高危孕妇 剖宫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患者血血磷及甲状旁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磷代谢异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通量血液透析CHD)和觀察组(HFHD),每组各40例,采集血清并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毒副代谢产物及磷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CHD组比较,HFHD组透析后β2-微球蛋白(β2-MG)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HD组比较,HFHD组透析后血清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毒素分子,改善磷代谢异常状态。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尿毒症 钙磷代谢 毒素分子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患者接受缩宫联合剂和米索前列醇预防治疗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134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参照组和观察组组,均有 67例。参照组使用缩宫进行预防,参照组使用缩宫剂以及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对两组各阶段的出血量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产后 2小时和 24小时的出血量比参照组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产后出血使用缩宫联合剂和米索前列醇预防治疗的效果理想,产妇产后出血量有所减少,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缩宫 ;剂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 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 500ml,其发生率大约是 5%至 10%,对产妇的生命产生严重的威胁,也是妇科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还有凝血障碍,胎盘植入,软产道损伤等 [1]。产后止血过程是凝血机制和自贡县委自身结构共同作用实现的,子宫肌肉尤其是子宫体妊娠的时候,胎盘黏着的肌细胞增大,血浆中充斥着收缩活性肌浆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现在临床中对产后出血使用最多的治疗药物是缩宫,有研究提及葡萄糖酸和米索前列醇可以降低出血量报道。可是比较少有这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报道。此次就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134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参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67例患者。患者没有肝肾功能不全,癫痫和高血压病史,对研究药物不过敏。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参与。参照组产妇的平均年龄是( 25.13±2.97)岁 ;观察组的平均年龄是( 25.42±2.85)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可以开展研究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使用缩宫治疗,在孕妇分娩成功后,进行宫体注射或者滴注给药 10 u。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使用了缩宫和葡萄糖酸注射液以及米索前列醇联合给药的方式,缩宫的使用方式和剂量和参照组相同,葡萄糖酸注射液在宫口全开后静滴 5%葡萄糖溶液和 10ml10%浓度的葡萄糖酸注射液,在 10分钟内滴完,米索前列醇需要舌下含服, 400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产后 2小时和 24小时出血量情况,详细记录和对比,产后后出血量使用弯盘收集血液量(容积法) +灭菌纸浆垫血液量(称重法),所得的玻璃杯测量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 %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以( x±s)表示产后不同时段出血量等计量资料,行 t检验,( P<0.05)时即为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后 2小时和 24小时的出血量比参照组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3 讨论    宫缩乏力会让产妇产后出现出血症状,这是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出血以胎儿胎盘娩出时最多。临床中一般都会使用麦角新碱和缩宫素来预防,尽管其效果比较理想,可是胎盘产生的肝肾肠以及缩宫酶会将其消除,半衰期为 4分钟,这个半衰期在不同个体身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研究显示 [2],缩宫使用剂量超过 40u后,其效果提升的并不明显。    产后止血过程是凝血机制和自贡县委自身结构共同作用实现的,子宫肌肉尤其是子宫体妊娠的时候,胎盘黏着的肌细胞增大,血浆中充斥着收缩活性肌浆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使用葡萄糖酸进行滴注,能够让其和肌浆球蛋白,肌动蛋白和离子结合,让子宫收缩,压迫宫壁上血管,完成止血的目的 [3]。米索前列醇收缩作用对各阶段的妊娠子宫产生影响,该药物是前列腺 E1衍生物,直肠粘膜和口服的吸收较快,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弥补缩宫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前列腺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存在,激素水平不会影响其效果,因此对缩宫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了一定的弥补。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后 2小时和 24小时的出血量比参照组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因此,缩宫,米索前列醇,葡萄糖酸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非常理想,临床中产妇的出血量减少比较多,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总而言之,缩宫、葡萄糖酸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联合预防产后出血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产后出血使用缩宫联合剂和米索前列醇预防治疗的效果理想,产妇产后出血量有所减少,临床中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缩宫联合葡萄糖酸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产妇凝血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共选入6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样本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病例收集时间为2018年01月-2021年06月期间;根据用药方案的差异性将60例样本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独用药组(即仅接受缩宫治疗),另一组为联合用药组(即接受葡萄糖酸+缩宫联合治疗),每组中均含有30例样本,比较两组产妇于分娩后各个阶段的出血量及治疗前后的凝血因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前的APTT、P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产妇在分娩后2h、24h时的出血量以及PT水平均低于单独用药组产妇,其PLT水平则高于单独用药组产妇,P<0.05,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缩宫联合葡萄糖酸使用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其凝血因子的水平,同时能够减少其各个时段的出血量,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缩宫素 葡萄糖酸钙 产后出血 凝血 联合应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与评价临床产后出血治疗中,缩宫联合葡萄糖酸的疗效及对产妇凝血的影响。方法 基于不同治疗方案下,将56例产后出血产妇(收治时间: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对比组(n=28,行单纯缩宫治疗),1组为探究组(n=28,行缩宫联合葡萄糖酸治疗);比较评价2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比组相比较,探究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总量显著较低,治疗后凝血因子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

  • 标签: 产后出血 缩宫素 葡萄糖酸钙 凝血 疗效
  • 简介:【摘要】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100例牙周炎患者病例中进行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予以予以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治疗和对照组(50例)予以盐酸米诺环治疗,先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早期牙周指标、,然后再对治疗前后龈沟液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此来作为研究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对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培氟沙星 盐酸米诺环素 牙周炎 早期牙周指标 骨钙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早期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6-2022.5期间本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盐酸米诺环治疗,观察组采用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周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骨水平差异。结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和龈沟液中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骨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应用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早期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骨水平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培氟沙星 盐酸米诺环素 牙周指标 骨钙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早期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6-2022.5期间本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盐酸米诺环治疗,观察组采用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周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骨水平差异。结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和龈沟液中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骨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应用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早期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骨水平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培氟沙星 盐酸米诺环素 牙周指标 骨钙素
  • 简介:(文摘者按:目前我国磷酸盐行业生产的饲料磷酸盐有一和二等产品,但没有一、二混合物,也未见到相关技术标准。以下专利中提出的一、二钙化合物思想新颖,技术先进,据说产品已进入市场,且被接受并受到欢迎。)

  • 标签: 钙化合物 混合物 饲料级 饲料磷酸盐 制备 技术标准
  • 简介:江南,总能让人联想起一条蜿蜒的小河,河水如一条弯曲的丝带环绕着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小楼,小楼里住着一位优雅秀气的水乡姑娘,清纯俏丽的眼睛映出烟幕朦胧的细雨。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植物黄绿叶突变体不但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素的合成代谢途径、叶绿体的遗传分化与发育等一系列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应用到育种研究上。本研究以前期化学诱变得到的一个番茄黄绿叶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与光合作用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突变体从第1片真叶开始变黄,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相对野生型极显著降低,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畸形。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分析其遗传方式。发现其F2群体正常叶与黄绿叶的分离比为3∶1,表明黄绿叶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隐性性状。本研究为后期的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番茄 黄绿叶突变体 表型鉴定 遗传分析
  • 简介:《赤橙黄绿青蓝紫》从特定的时代背景出发,用富于激情的文笔描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工人的劳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探索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独特的个性,又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折射出强烈的时代色彩.

  • 标签: 人物形象 时代 色彩 青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肌瓣联合载抗生硫酸人工骨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共收治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61~82岁,平均72.6岁;病程6~91 d,平均22.7 d;切口感染部位:内侧8例,外侧9例,双侧4例;创面大小:2.0 cm×3.5 cm~5.0 cm×12.0 cm。在彻底扩创后,病灶内植入载抗生硫酸人工骨,腓肠肌肌瓣转移覆盖创面,肌瓣表面植皮。门诊和微信随访观察患者肌瓣成活、切口愈合、炎性指标、骨折愈合及膝关节活动等情况,参照McKee感染治疗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HSS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1例肌瓣均成活,1例植皮小面积坏死,经过换药后愈合,1例切口出现渗液,但渗液清亮,细菌培养阴性,经2周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0%。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39个月,平均28.7个月。1例术后2个月患处出现红肿,但无渗液,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无复发;1例术后5个月出现感染复发,予以扩创加拆除钢板后感染得到控制。按照McKee疗效评价,治愈19例,好转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5.2%。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膝关节功能根据HSS评分,优12例,良7例,中2例。结论对于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在彻底扩创后,应用腓肠肌肌瓣联合抗生硫酸人工骨能有效地控制感染,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感染 硫酸钙 腓肠肌肌瓣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转换指标骨水平对男性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7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血清骨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T1组(骨<9.2 ng/mL,123例)、T2组(骨9.2~13 ng/mL,122例)、T3组(骨≥13 ng/mL,125例),比较3组间DSPN所占比例,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不同组DSPN的发生风险。结果血清骨T1、T2、T3组合并DSPN者分别为50例(40.7%)、29例(23.8%)、49例(39.2%),骨T2组DSPN合并率显著低于T1和T3组;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糖尿病合并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交联肽(CTXβ)、血25-羟维生D(25-OHD)、骨密度、治疗药物等多项混杂因素后,相对于骨T2组,T1、T3组DSPN风险分别增加133.9%(OR=2.339, 95%CI 1.097~4.988, P=0.028)和134.2%(OR=2.342, 95%CI 1.040~5.275, P=0.039)。结论男性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骨水平和DSPN相关,中等程度的骨转换水平(例如血清骨水平维持在9.2~13 ng/mL)可能对DSPN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骨钙素 骨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骨(OC)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明确一种或多种骨标志物与PCa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及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3例P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核素骨显像分为PCa无骨转移组(43例)和PCa骨转移组(50例);根据骨转移数量分为局限性骨转移组(24例,骨转移病灶≤5个)和进展性骨转移组(26例,骨转移病灶>5个)。分别检测并记录tPSA及骨标志物,并对两组的各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PCa无骨转移组比较,PCa骨转移组患者的血清tPSA、β-CTX、OC水平增加(均P<0.001)。与局限性骨转移组比较,进展性骨转移组患者的血清tPSA、β-CTX、OC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PCa患者的血清tPSA、β-CTX、OC与骨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0.05),且与发生骨转移相关(P<0.05),但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tPSA、β-CTX以及OC单独诊断PCa骨转移的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差;采用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PSA、β-CTX以及OC单独诊断(均P<0.05)。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tPSA、β-CTX、OC联合检测对于前列腺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作为骨标志物与骨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骨钙素 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术后补充维生D与甲状旁腺激素、血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行甲状旁腺全切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calcium,Ca)、磷(phosphorus,P)、术后补充维生D的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术后补充维生D的剂量。结果术前血iPTH、Ca与术后补充骨化三醇量呈正相关;术前血iPTH与术后1天、1周、1月、3月血Ca呈负相关;术前血ALP与术后1天、1周、1月、3月血Ca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术后补充维生D剂量与术前血iPTH、血Ca及术后血Ca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甲状旁腺全切术 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 血钙
  • 简介:摘要探讨10%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397例阴道分娩患者随机分为3组,缩宫组112例,缩宫和米索前列醇组138例,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组(简称联合组)147例,测量各组阴道分娩产后2-24小时出血量,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阴道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量,缩宫组(258±66)ml,缩宫和米索前列醇组(159±50)ml,联合组(95±52)ml,联合组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组和缩宫米索前列醇组(P<0.05);测得阴道分娩产后2—24小时出血量,缩官组(132±45)ml,缩宫、米索前列醇组(82±60)ml,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组(69±63)m1,联合组产后2—24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组和缩宫、米索前列醇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能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廉价、安全、有效。

  • 标签: 产后出血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葡萄糖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在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葡萄糖酸联合宫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24hHb、RBC下降值。结果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24hHb下降值及产后24hRBC下降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分娩后在给予其宫缩剂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葡萄糖酸治疗可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葡萄糖酸钙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肝素联合胰岛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低分子量肝素联合胰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三酰甘油、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治疗指标(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胰腺假性囊肿、消化道出血、麻痹性肠梗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水平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通过低分子量肝素联合胰岛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治疗指标以及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量肝素钙 胰岛素 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