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将经病理诊断确诊的62例肋骨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CT扫描检查)和观察组(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检出率与漏诊率。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检出时间、漏诊率分别为(96.42)%、(5.13±0.42)min、(8.92)%优于对照组的(85.71)%、(8.84±0.78)min、(2.67)%(P<0.05)。结论 肋骨骨折患者使用联合检查方式(CT扫描、磁共振成像),检验准确率较高,能有效地避免出现漏诊现象,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

  • 标签: CT扫描 磁共振成像 肋骨骨折 检出率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及CT扫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X线及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结果: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CT扫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可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突出方向、椎体变化等情况进行准确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X线 CT扫描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进入我院接受检查的120例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6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实验组出现轻度反应有1例,中度反应1例,重度反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轻度反应有3例,中度反应2例,重度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小于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P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通过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作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实施中,将38例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达成研究目的,预防造影剂外渗问题的发生,将根据患者检查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最终将患者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9例,于对照组中继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中则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的造影剂外渗预防效果。结果: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可见,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未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而对照组中则有2例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相比之下观察组的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有良好效果。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见性护理 外渗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共80例,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照组应用钼靶X线技术,观察组采用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钼靶X线技术联合CT扫描可以保证诊断效果,减少漏诊、误诊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X线技术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CT增强扫描时运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7月为起始,以2022年7年为终止,参与门诊护理研究者共计120例,均行CT增强扫描,基于抽签结果分组,共有60例行常规护理,共有60例行人文关怀护理,名称是对照组、观察组。结果:比较指标有生命体征、满意度两类,均是观察组更理想(P<0.05)。结论: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检查时需做好护理工作,人文关怀护理可在生命体征稳定与满意度提升中发挥显著作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人文关怀护理 生命体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扫描技术与CT检查对急性膝关节外伤的效果评价。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80例急性膝关节外伤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扫描技术和CT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差异。结果:在严重骨折的检查符合率中,两种检查方式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轻微骨折以及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和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损伤、关节面软骨破损中的检查符合率中,磁共振扫描技术均高于CT技术(P

  • 标签: 磁共振扫描技术 CT 急性膝关节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低剂量扫描与AI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炎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700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其中对照组340例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诊断,观察组360例采取低剂量CT扫描扫描结束后,增加AI辅助诊断系统,使用ASIR迭代重建算法,对获取的影像进行重新构建,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病灶特征与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肺炎图像质量与病灶特征主观评分的对比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39±0.23)mSv,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5.25±1.36)mSv,数据比较后,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检查中,使用CT低剂量扫描、AI诊断系统辅助方案产生的效果明显,不仅能够确保图像质量满意,而且降低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检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炎 检测方式 CT低剂量扫描 AI辅助诊断系统
  • 简介:摘要:研究CT上腹部平扫和CT上腹部增强扫描对胃癌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手段选择的价值。在对浸润型胃癌临床分期中的T分期准确率和N分期的检出率中,CT上腹部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和检出率都高于CT上腹部平扫。

  • 标签: CT上腹部平扫 浸润型胃癌 增强CT 临床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诊断肋骨骨折中,运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分析该诊断方法的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80例肋骨骨折患者,利用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正斜位X摄像摄影后,开展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且开展三维重组,例如多平面重建等,且针对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和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开展对比。  结果 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于胸部DR诊断准确率(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能够使辐射剂量减少,延长使用X射线管的时间,并且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一方面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另一方面可以直观展示出肋骨骨折形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
  • 简介:摘 要:中小船舶轴系大多为直径小且长,艉管内径尺寸较小,内部存在润滑油管及传感管路布置,下方设置艉管的入孔,这种情况下,艉轴向艉管伸入后,因头伸入艉管内距离比较长,艉受重力影响,导致发生整个艉会挠曲变形并且很难定位,极易碰花轴头和轴承、碰坏艉管内部管路,所以在进时应设法将艉首部适当抬起,确保将艉顺利放到位。文章主要探讨怎样通过对液压可调工装改进,合理利用工装来调整艉,克服轴系变形,进而能更好的解决进过程中碰花轴头和轴承、碰坏艉管内部管路问题,以达到缩短进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 标签: 进艉轴 液压可调 艉管
  • 简介:摘要:五龙门机床是机床中的尖端技术产品,是我国装备制造产业中的关键设备,具有复杂曲面工件的精密加工能力;使之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以及军工产品领域广泛应用。其机床的几何精度直接对加工零件的质量产生影响,其中五龙门的核心部件AC铣头的精度对整体精度的影响最为重要,对其影响较大的误差和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补偿,通过寻找各部分误差最佳分配比,进行公差优化与再分配,找到保证加工精度与控制成本最佳平衡点。鉴于此,本文围绕五龙门机床的工作情况,简述了机床产生的误差,详细提出和分析了三种转动误差检测方法。

  • 标签: 五轴龙门机床 转动轴 误差 检测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细长是指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25(L/d>25)的类零件。由于细长刚性差,故在车削过程中会出现工件受热伸长会产生弯曲变形,甚至会使工件卡死在顶尖间无法加工;工件受切削力作用产生弯曲,从而引起振动,影响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于工件自重、变形、振动,影响工件的圆柱度和表面粗糙度;工件高速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加剧工件弯曲与振动。因此,切削速度不能过高。针对细长的加工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保证细长的加工质量要求。

  • 标签: 细长轴 工艺分析 装夹 切削用量 振动 刀具角度 冷却液
  • 简介:摘要:成功的地理课堂,应该充满“地理味”的,所谓的“地理味”,指的是教师通过地理课堂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呈现出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特色。如何才能让地理课达到预期效果,笔者作了相关的总结。

  • 标签: “空间轴” “时间轴” “地理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支气管异物开展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低剂量扫描以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疑似支气管异物患儿为研究主体,研究启动于2021年1月,结束在2021年12月。全部患儿均开展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之后通过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资料实施重建。将支气管镜下异物探查取出术结果作为判断主要依据。分析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以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以及后处理技术诊断38例为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率是95.00%(38/40)。其中诊断21例(52.50%)为右侧支气管异物,15例(37.50%)为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5.00%)为气管分叉部位异物。结论 小儿支气管异物开展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以及后处理技术诊断,能够达到较高的诊断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异物 后处理技术 低剂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盆腔MRI检查,对两组患者T分区、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诊断效果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83例检查患者中,CT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6.63%,阴性预测值为62.31%,灵敏度为91.14%,特异度为76.65%,准确度为87.76%。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阳性预测值为94.42%,阴性预测值为90.03%,灵敏度为98.87%,特异度为71.12%,准确度为95.51%。采用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检查方式,比单纯采用CT检查,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明显更好。结论: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能够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应用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中。

  • 标签: 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肺部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结节性病变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入院接受胸部结节性病变的患者100例,运用常规剂量CT扫描方式和低剂量CT扫描方式对患者诊断,分析筛查价值。结果:低剂量组肺结节检出率93.00%仅略微低于常规剂量组94.00%,P>0.05;两组各种扫描各类征象,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类征象对比,P>0.05;低剂量组难以定性概率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但P>0.05。结论:运用肺部低剂量CT扫描方式度胸部结节性病变筛查价值和常规剂量价值所差无几,但此种诊断方式可降低患者检查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推广。

  • 标签: 肺部低剂量CT扫描 胸部结节性病变 筛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扫描检查之后肾功能变化以及监测护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的过程使用都是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的相关疾病治疗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是71名。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冠状动脉的病变症状,并且使用CT检查方案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诊断工作,并且对检查前后的的患者血清肌酐的变化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针对高龄以及多种疾病合并的患者进行临床习题诊断的过程当中,发现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概率为4.2% 。结论:针对接受造影及临床诊断的患者以及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操作时加强临床的护理和干预,并且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的推广。

  • 标签: 肾疾病 造影剂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X线进行检查,观察组使用CT进行检查,对于两组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穿刺结果对比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孤立性肺小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准确率高,误诊、漏诊率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计算机断层扫描 孤立性肺小结节 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