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桥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 7)分降低至1(1, 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分提高至(90.0±16.6)分,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分提高至(88.7±6.5)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桥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桥,全后足关节镜下桥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关节镜检查 踝关节 跟距骨桥 切除 后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复杂严重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体会。方法选择36例较严重的粉碎骨折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取髂骨植+解剖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骨折均按CTSANDER分型3-4型以上者,术后36例全部回访,平均1.5-2年,功能优良达90%。较传统撬拨复位或收发复位并发症少,足踝功能好,致残率低。结论切开复位+取髂骨植+解剖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严重骨折的优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学习开展。

  • 标签: 严重跟骨骨折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损伤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减少早期误诊。方法:回顾近 2 年间收治 1 例腓骨肌腱滑脱症及相关文献。分析腓骨肌腱的解剖关系及骨折时解剖位置的改变。用磁共振扫描观察在跟骨折时的解剖位置。结果:骨折导致腓韧带处止点断裂,引起肌脱位。结论:骨折引起腓骨肌腱滑脱。了解骨折后形态变化,有助于早期确诊。

  • 标签: [ ] 腓骨肌腱滑脱 跟骨骨折 踝部损伤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曾诊治的骨折患者中抽取2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将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B两组患者情况无统计学意义,A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并辅以中医药物进行治疗,B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分别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A、B两组治疗后进行足部功能测评,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Bhler角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1.67%,B组总有效率为66.67%,P<0.05;A组患者术后的Bohler角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无发现不良反应患者,而B组不良反应率为16.67%,P<0.05;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A、B两组治疗后进行足部功能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的Bhler角以及不良反应率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是较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还有待提高;辅助中药对患者骨折进行内服外用药效很明显,并且不良反应率为0%,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骨科 中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患者1 080例,男931例,女149例;年龄平均43.0岁。Sanders分型:Ⅰ型107例,Ⅱ型343例,Ⅲ型471例,Ⅳ型159例。对可能影响术后功能恢复的患者性别、年龄段、Sanders分型、职业、体重指数、季节、致伤原因、住院时间、手术方式、内固定物、术前合并伤、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是否去康复机构、切口选择、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是否有水泡、是否符合复位标准等18个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主要的相关因素。结果1 080例患者术后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个月。末次随访时Creighton-Nebraska评分平均为88.4分。单因素分析中不同性别、年龄段、Sanders分型、职业、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术前合并伤、切口选择、是否符合复位标准的患者Creighton-Nebrask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07.408-4.013a-7.101b-1.214c-1.606d(Y表示Creighton-Nebraska评分,a表示性别,b表示年龄, c表示Sanders分型, d表示切口选择)。结论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切口选择;对于女性、年龄大、Ⅳ型骨折、L形大切口的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评分较低。

  • 标签: 跟骨骨折 功能恢复 流行病学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闭合复位、解剖复位后,分别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对患者进行为期0.5~3年随访,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价,优39足,良22足,中7足,优良率为89.7%。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足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结节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22例(29)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对患者采用钢丝张力带进行内固定。试验组对患者采用Arthrex全螺纹生物可吸收型的带线锚钉进行内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和外固定及负重行走时间、Maryland足部评分等进行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钉内固定与张力带内固定前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跟骨结节 锚钉内固定 张力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骨折治疗的患者40名,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进行合适的术后处理后,回访以收集治疗预后效果。结果本研究中40名患者,共45足,随访统计按Maryland评分标准收集到的结果为优16足,良15足,可9足。结论在手术治疗方式上综合考虑,能最大限度修复原状;再加以可靠的固定,加强锻炼,可减少并发症,更好的恢复的功能。

  • 标签: 跟骨 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Y形钢板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46足跟骨折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Ⅰ型3足,Ⅱ型9足,Ⅲ型14足,Ⅳ型20足,对Ⅱ型以上的43足跟骨折用Y形钢板治疗,随访时间3-52个月,平均17.5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评价术后功能,优16足,良25足,可2足,优良率95.3%。结论手术治疗可提高跟骨折的疗效,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Y形钢板是治疗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Y形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扩大切口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采用外侧扩大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45例,按Sanders分类Ⅱ型3例,Ⅲ型28例,Ⅳ14例。术后预防感染。抬高患肢以促进消肿。术后第2天可行踝关节屈伸锻炼,观察切口皮缘血运情况。患肢8周内不负重,术后8周复查,依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负重,直至正常行走。结果45例患者均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感染、畸形愈合、复位丢失等并发症。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4例术后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中43例评为优,2例评为良。优良率为100%。结论外侧扩大切口治疗骨折确为治疗骨折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外侧扩大切口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辩证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48例骨折患者均采用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辩证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48例患者骨折全完愈合,无骨感染发生;优3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结论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辩证治疗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内固定钢板中医辩证
  • 简介: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占60%,致残率高达20%~30%。骨折中85%-90%为骨关节内骨折闭。由于其解剖构及其功能的特殊性,对其治疗一直令人不满意,正如Magnusom所指出:没有一种骨折象骨折那样带来30%-70%的功能障碍。是难以治疗的骨折之一,又被称为不可思议的骨折。

  • 标签: 跟骨骨折 疗效评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分类 CT 全身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虹桥社区居民骨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样均使用国产500mA数字X线机,常规足跟侧位摄片,分析虹桥社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所有侧位X线片结果。结果共有152例足跟侧位片资料,其中男58例,女94例;骨刺阳性率36.18%,60岁以上者骨刺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及以下者,不同性别者骨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通过饮食、运动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干预,预防骨刺过早发生,减轻痛症的程度。

  • 标签: 社区居民 足跟骨侧位片 跟骨骨刺阳性率 年龄 性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采用手术治疗的30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采用保守治疗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4.265,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恢复患者正常的解剖形态,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患者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跟骨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其中儿童22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9-6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5例有轻度不适,足外形轻微异常,不影响穿鞋。结论儿童骨折大多为未移位的不完全骨折,且部分病例骨折线在普通X线片上显示不清,因此儿童骨折漏诊率较高,对儿童外伤进行诊治时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儿童骨折。儿童骨折通常是关节外骨折且骨折情况较轻,其愈合较好,可取得较好的长期预后。由于儿童组织再塑形能力强,因此,即使部分后距下关节面压缩的患儿非手术治疗后也可取得很好的预后。

  • 标签: 儿童跟骨骨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骨折属于临床常见足部损伤,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需尽早进行治疗。临床在对骨折进行治疗时,可选择多种治疗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融合术、外固定支架等治疗方式,这些方式各有特性,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在跟骨折的分类、固定方法、适应症等方面,临床治疗中大都存在选择不一致的问题,这会影响到临床疗效,所以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对骨折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跟骨骨折 治疗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骨科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闭合复位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半年,采取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相当,总并发症率均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aryland评估优良率比较,研究组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可作为治疗骨折首选方案。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闭合复位 足部功能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