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氧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9月间收治的 84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结果 :治疗效果方面,常规组的有效率为 83.33%;干预组的有效率为 95.23%。在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方面,常规满意率为 80.95%;干预组满意率为 97.61%。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氧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 护理分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氧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 2019年 3月 -2019年 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80例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 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研究组则采用经鼻高流量氧方式,对比治疗效果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要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为 55%,对照组为 47.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从治疗结果上看,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 12.5%,对照组的为 17.5%,研究组要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和无创正压通气相比,在 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氧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插管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治疗上是安全的有效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了 安宁护改善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的具体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87 例 肿瘤晚期患者,按照盲选法把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 43 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 44 例患者采取 安宁护。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 90.16 ± 2.34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85.24 ± 3.93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安宁护改善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晚期患者 临终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逐渐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其重症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表现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或ARDS,因此如何选择呼吸支持技术成为临床热点之一。无创正压通气(NPPV)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HFNC)已先后在临床推广多年,在COVID-19疫情期间救治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基于患者病情、设备资源、医护团队和感控等因素不同,怎样优化技术选择、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风险尚存在不同意见。本文拟就COVID-19重症患者NPPV和HFNC合理应用分享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鼻加温湿化氧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入组病例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入院,筛选出的70例儿童重症肺炎患儿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在治疗中给予鼻导管吸氧干预,观察组以经鼻加温湿化氧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pO2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重症肺炎 鼻导管吸氧 经鼻加温湿化氧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安宁护后的应用效果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之间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中抽取 40 例来 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 ,使 用随机数字法平均 分为两组 ,每组 20 例患者。 对其中一组 患者使用 常规的 护理设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实施安宁护护理为研究组。然后采用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以及家属应激量表( RSS )来分析对比 对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等的情况 。结果:从 SDS和 SAS两个测量表的评分来看, 对照 组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要比研究组的更低,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而 研究组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情况要比 对照 组患者家属的更好,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要让恶性血液病患者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提高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水平,实施安宁护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影响效果较为好 ,是一种更好的护理方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 恶性血液病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该文通过介绍赵楼煤矿7301综放工作面板输送机一体机的使用现状,并与未使用一体机同等型号的板输送机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了一体机在综放工作面应用的优点和前景。

  • 标签: 综放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一体机降低冲击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安宁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本院 74例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基于双模拟法分为 2组,对照组( 37例)与观察组( 37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安宁护,对 2组焦虑评分( SAS)、抑郁评分( SDS)和心理应激评分( RSS)进行比较。结果 在 SDS评分、 SAS评分、心理痛苦、负性情感、生活被扰乱及 RSS总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 P<0.05)。结论 予以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安宁护,除减轻患者压力、应激反应外,有助于其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

  • 标签: 心理应激 照顾者 安宁疗护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专科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0例PICC置管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静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置管的依从性、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置管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实施静专科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置管的依从性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静疗专科护理干预 置管的依从性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高龄患者实施安宁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的高龄患者 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6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70例,采用安宁护),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高龄患者实施安宁护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晚年生存质量,患者家属认可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患者 老年病房 安宁疗护 生活质量 可行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将主要探讨呼吸危重症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氧的临床应用效果,使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68 位呼吸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别加入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 34 人。常规组实施无创正压通气( NIV )治疗,研究组实施经鼻高流量氧( HFNC )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 P<0.05 )。结论:临床在开展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 HFNC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患者耐受性高,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临床可广泛应用于治疗中。

  • 标签: HFNC NIV 呼吸危重症 临床效果
  • 作者: 赵艺媛 陆宇晗 王云 国仁秀 杨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9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头颈外科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护理部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中西医暨老年医学科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消化内科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安宁护核心理论课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5月—2019年10月选取全国7个省市15个单位来自临床护理、学会专家、临床医学、护理教育等4个领域的24名专家为函询对象。通过文献回顾,参考专家协调小组的意见设计函询问卷。对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确立的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安宁护核心理论课程包括护理专业基础课、安宁护专科必修课、安宁护专科选修课3个模块共24个课程。结论构建了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安宁护课程框架,为今后发展安宁护高级实践护士的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依据。

  • 标签: 安宁疗护 专业型护理研究生 护理教育 课程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宁护对肿瘤晚期患者知信行于家属压力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 26例肿瘤晚期患者入组,入选时间为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9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肿瘤护,观察组实施安宁护理,以生存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知信行进行评估,以 HAMD焦虑评估量表对家属压力进行评估。

  • 标签: 肿瘤晚期患者 安宁疗护 知信行 家属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灸结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社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7年2—12月选择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灸干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和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结合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社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卒中 尿失禁 社区护理 灸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社区居家舒缓护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我社区选择50例晚期肿瘤患者,将家庭医生制服务作为基础,开展居家舒缓护服务,并对比开展舒缓护服务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开展舒缓护服务后,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且家属护理能力有所提高(P<0.05)。结论:开展社区居家舒缓护服务,可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医生制 晚期肿瘤 社区居家舒缓疗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经鼻高流量氧对Ⅱ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收治的80例Ⅱ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氧)和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每组40例。统计治疗前及治疗2 h、12 h、24 h、48 h后的治疗效果、氧饱和度(SpO2)、PaO2、PaCO2、氧合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及氧化应激指标;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终点事件/合并症。结果治疗2 h、12 h、24 h及48 h后,研究组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前,2组SpO2、PaO2、PaCO2及氧合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h、12 h、24 h及48 h后,研究组SpO2、PaO2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PaCO2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前,2组HR、MAP及R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h、12 h、24 h及48 h后,研究组HR、MAP及RR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前,2组MDA及SO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h、12 h、24 h及48 h后,研究组MDA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SOD值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研究组再插管率及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谵妄发生率、拔管后ICU停留时间及ICU停留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均可治疗Ⅱ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但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效果颇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频率 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局部氧对创伤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2岁[(42.2±12.8)岁]。受伤部位:下肢48例,上肢9例,背部3例。创面面积30~156 cm2[(76.9±25.1)cm2]。20例给予传统换药术(A组),20例给予VSD+生理盐水冲洗(B组),20例给予VSD+局部氧(C组)。比较三组细菌清除率、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创面组织液氧分压,比较B、C组泡沫干瘪率、堵管率,同时比较三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细菌清除率为(58.5±11.1)%,B组为(78.3±7.0)%,C组为(85.3±9.7)%, B组和C组与A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为(49.1±14.7)%,B组为(71.5±9.9)%,C组为(86.0±9.2)%,B组和C组与A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创面组织液氧分压为(49.4±11.2)%,B组为(49.5±10.1)%,C组为(80.9±12.1)%,B组和C组与A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泡沫干瘪率[9.5(5.0,13.8)%]、堵管率[0.6(0,1.7)%]与B组泡沫干瘪率[9.0(5.0,10.0)%]、堵管率[0.6(0,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6.5±4.8)d ,B组为(25.9±3.9)d、C组为(25.5±4.2)d;A组换药次数为23.0(20.3,27.8)次,B组为8.0(6.0,9.0)次,C组为7.5(5.3,9.0)次;A组住院时间为23.5(19.0,27.8)d,B组为17.0(15.3,19.0)d,C组为17.0(16.0,18.8)d,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VSD联合局部氧用于创伤性创面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与VSD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比较,VSD联合局部氧能提高创面细菌清除率、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冲洗治疗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刮匙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EP患者10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匙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月经量、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后6个月复发、妊娠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月经量高于对照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匙除术、电切除术治疗EP患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刮匙除术后子宫内膜厚度较低,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妊娠率较高,有生育要求者可优先考虑;电切除术后血清VEGF水平、月经量及复发率较低,无生育要求者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宫腔镜 刮匙刮除术 电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厚度 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