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EDH)周边硬膜下积液伴随现象(简称卫星积液征)的CT影像学特征及在ED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科技大学盐田医院及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EDH患者和12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患者卫星积液征出现的频率,传统CT表现正确诊断率及传统CT表现+卫星积液征正确诊断率的差异;明确卫星积液征的具体特征及其与血肿的形态特征、分布间的关系。结果30例急性EDH患者中,卫星积液征出现率为63.3%(19/30);122例急性SDH患者中,卫星积液征出现率为2.5%(3/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8,P= 0.000)。30例急性EDH患者中,传统CT表现正确诊断率为86.7%(26/30);传统CT表现+卫星积液征表现正确诊断率为93.3%(2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7)。卫星积液征长度为(1.1±0.9) cm,范围为0.2~3.1 cm;宽度为(3.6±2.0) mm,范围为1.4~7.5 mm。额颞部EDH患者的卫星积液征出现率较顶枕部患者明显增高(73.9% vs. 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诊断合并有脑挫裂伤、脑疝等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者卫星积液征出现率则较轻中型患者显著降低(22.2% vs. 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卫星积液征是诊断EDH的一种重要的CT新征象,其与血肿部位及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的普通放射征象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52例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X线与CT检查的结果。结果52例患者在展开普通放射检查时,结果发现患者胸腔内存在少许积液,肋膈角变钝;经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结论在为患者实施胸腔普通放射检查过程中,影像学不可定性的应用价值较高。故而在对患者是否有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进行判断时,借助普通放射检查方式可取得理想效果。

  • 标签: 胸腔积液 胸膜粘连 放射征象
  • 简介:目的比较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方法对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A组)和50例胰腺癌患者(B组)采用CT检查,比较2组CT的直接征象(病变区边界清晰、病变区肿大、胰腺钙化、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胰管远端扩张均匀、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和间接征象(胆总管扩张逐渐中断、肾前筋膜增厚、腹腔内粘连、胰周血管受累、胰周脂肪受累、转移征象)的差异。结果A组CT直接征象的病变区边界清晰、病变区肿大、胰腺钙化、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胰管远端扩张均匀、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所占比例及CT间接征象的胆总管扩张逐渐中断、肾前筋膜增厚、腹腔内粘连、胰周血管受累、胰周脂肪受累、转移征象所占比例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征象有显著差异。在临床鉴别诊断时,应根据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CT 直接征象 间接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护理。结果25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征象,加强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征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具有可疑超声征象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病理探讨误诊原因。方法手术前超声误诊25例患者共34个甲状腺结节,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直径>10mm的可疑超声征象为实性、边缘不规整、极低回声以及钙化;≤10mm的可疑超声征象为实性、纵横比>1,极低回声。具有可疑征象的甲状腺结节病理表现为玻璃样变、纤维化、钙化。结论较少部分的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征象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结节内纤维化是具有可疑征象的甲状腺结节的病理基础。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病理 超声
  • 简介:摘要骨斑点症(Osteopoiklosi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散发或为家族性。本症患者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肾发育不全,是由于胚胎时期血液供给障碍或其它原因,使肾组织未能充分发育所致,两者合并存在,在组织学上无相关性,临床非常少见。现总结分析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骨斑点症 肾发育不全 CT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16排螺旋CT对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征象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或者手术证实了7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这70例病例经过CT扫描后,结果显示空洞征为50例,钙化为15例而血管纠集征为5例。结论16排螺旋CT的平扫以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周围小肺癌 16排螺旋CT 征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及MRI各种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21例钼靶及7例MRI表现特征。结果21例钼靶中其中4例表现为乳晕区致密影、局部皮肤增厚(4/21),17例表现为乳头后方肿块、乳晕皮肤增厚(17/21),其中5例腋窝淋巴结肿大。7例MRI浆细胞性乳腺炎6例主要发生在乳晕周围(6/7),1例累及3个或3个以上象限(1/7)。5例病变形成肿块样改变(5/7),2例形成脓肿(2/7),2例呈现管道样结构(2/7)。结论浆细胞乳腺炎钼靶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是病灶位于乳晕周围或后方肿块样致密影,部分病灶可形成脓肿及管道样改变,尤其是MRI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炎 钼靶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卵管脓肿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50例输卵管脓肿患者(2012年1月1日-2017年4月30日),并进行CT检查,分析其CT特征性表现,旨在将其诊断准确性提高。结果50例患者进行CT检查后多半表现为附件区管状、多房状囊性包块、腊肠状囊性包块、输卵管串珠状扩张等征象,病灶附近存在渗出、粘连等情况,相比其他的卵巢附件病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输卵管脓肿患者采取CT检查方案便于将病变自身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清晰显示,其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意义较高。

  • 标签: CT征象 鉴别诊断 输卵管脓肿
  • 简介:摘要: 新冠肺炎患者在临床上 除了 采用核酸确诊以外,为了提高确诊诊断率,可以 结合 CT 影像学诊断。基于此,本文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 CT影像学征象特点分析, 以期对新冠肺炎诊断准确率提高有一点帮助作用。

  • 标签: CT 新冠肺炎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胃癌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癌患者不同血管内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factor,VEGF)表达情况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胃癌CT征象与VEGF表达及MVD值的关系。 结果 86例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0.70%(35/86)。VEGF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及强化幅度≥30HU者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及强化幅度<30HU者(P<0.05);在肿瘤直径、腹腔转移上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胃癌的MSCT征象与肿瘤血管生成指标VEGF、MVD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侵袭、血管生成与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 标签: 胃癌 多层螺旋CT 血管内皮因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肿物的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冠状面声像图特点,初步探讨ABVS冠状面征象“云雾征”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本文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经ABVS扫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3类以上,且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物共154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肿物是否出现“云雾征”及“汇聚征”,分别比较“云雾征”与患者年龄、肿物大小、肿物良恶性、是否为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冠状面“云雾征”及“汇聚征”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乳腺肿物154个,包括良性病变42个,年龄(40.5±10.9)岁,肿物长径(26.7±13.7)mm;恶性病变112个,年龄(55.4±11.4)岁,肿物长径(17.9±11.5)mm。“云雾征”出现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肿物长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3);“云雾征”出现率在良性肿物组和恶性肿物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6/42)比75.0%(84/112)](P<0.001)。“云雾征”对肿物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为85.7%、75.0%、77.9%。“云雾征”的出现与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阳性与否存在相关(P=0.049、0.005),但与Ki-67、Cerb-B2及淋巴结转移没有明显相关性(P=0.649、1.000、0.064)。本组“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43.8%、90.5%、56.4%。结论“云雾征”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及预测ER、PR表达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物 ABVS 云雾征 汇聚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评估先天性膈疝胎儿疝囊存在与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产后手术证实的57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MRI图像,孕周为20~40(28±5)周,产后术中判定有疝囊18例(有疝囊组)、无疝囊39例(无疝囊组)。分析7个MRI征象,包括疝外周包膜感、肺-疝交界面光滑、肺被压缩呈新月形、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心脏移位、肺-疝交界面上方积液和肺-疝交界面下方积液。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有疝囊与无疝囊组间各MRI征象的差异并计算各个征象的诊断效能。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每出现1条征象记1分,计算每例胎儿的影像学积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学积分诊断疝囊存在与否的效能。结果有疝囊与无疝囊组间有5个MRI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疝外周包膜感(χ²=25.74,P<0.001)、肺-疝交界面光滑(χ²=48.20,P<0.001)、肺被压缩呈新月形(χ²=57.00,P<0.001)、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χ²=12.14,P<0.001)及肺-疝交界面上方积液(χ²=4.31,P=0.022)。其中肺被压缩呈新月形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为100%。将有疝囊组与无疝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条MRI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9%,最佳阈值为2分。结论胎儿MRI征象及预测积分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先天性膈疝患儿疝囊存在与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儿 先天畸形 疝,横膈 磁共振成像 疝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5)骨折。结论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骨折,应做CT复查,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CT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肺癌伴同侧胸腔积液的征象特点,以对原发肺癌伴同侧胸腔积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伴同侧胸腔积液患者46例,采用GE双层螺旋CT平扫+强化检查诊断。结果本组患者有不同的积液量、不同的积液类型,胸膜等部位有较为明显的病变,28例患者为恶性胸腔积液,其余均为良性积液。全组患者有不同程度肺组织损伤。结论螺旋CT扫描下可较为清晰地观察到患者体内积液量、积液性质及胸腔病变特点、胸腔体积、病灶组织变化等等,对胸腔积液及肺癌的治疗诊断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标签: 螺旋CT 原发肺癌伴同侧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收治的11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影像表现、治疗转归等特点。结果在11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占绝大多数;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多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咳痰,明显消瘦和淋巴结肿大;CT表现89.8%为继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仅占10.1%,但有32.2%的患者伴有一侧或双侧胸膜腔积液;有3例治愈,18例未愈,31例死亡,66例好转出院。结论在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中开展常规结核病的筛查工作,尤其对颃固性发热1个月以上,伴有明显消瘦、咳嗽、咳痰者,更应列为重点筛查对象,反复查痰,注意临床症状及CT影像学表现的不同特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遏制该病的蔓延。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